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甘肃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可建立网络舆情权威监测网站,依赖一定的监测软件,对主题等进行跟踪监测。网络舆情的分析预测在于将舆情主体对中介性社会事项的态度及自身诉求等反映给舆情客体,而舆情客体则依据网络舆情进行决策执行,是服务网络主体。建立和完善决策执行机制,可依据网络舆情所反映的价值含量,实行分级报送,并建立网络舆情的权威发布网站,定期发布信息,及时反馈。
甘肃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与建议_2009~2010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六、甘肃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把握网络舆情管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

针对目前网络舆情管理的现状,网络舆情管理的原则应该从三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是坚持以法管网,只有以法管网,依法治网,才能保证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有效保障人民的财产免遭网络侵害,才能有效打击遏制网络犯罪。二是要坚持以网管网,网络是平等自由的,但不是没有限制的自由,网民通过网络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言论是网络本质的体现,但当利用这种自由带着特定的目的,危害网络文化安全,突破社会主义道德底线时,就要对其警告、关闭甚至处罚。三是坚持行业自律、道德自律,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宣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宣传互联网络荣辱观,从自我做起,文明上网。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具体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和完善分析预测机制。做好网络舆情的分析预测是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数据的捕捉、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于政府决策,是建立和完善分析预测机制的本质目的。分析预测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从网上和网下两方面入手,相对于网上,应做好数据的采集、分析与预测。可建立网络舆情权威监测网站,依赖一定的监测软件,对主题等进行跟踪监测。相对于网下,应明确机构、人员、责任和任务。第二,建立和完善决策执行机制。网络舆情的分析预测在于将舆情主体对中介性社会事项的态度及自身诉求等反映给舆情客体,而舆情客体则依据网络舆情进行决策执行,是服务网络主体。两种机制的互相配合,良性互动才是网络舆情研究的初衷。建立和完善决策执行机制,可依据网络舆情所反映的价值含量,实行分级报送,并建立网络舆情的权威发布网站,定期发布信息,及时反馈。第三,建立和完善检查监督机制。政府依据舆情进行决策执行,是否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诉求,是否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由社会实践来检验,并受检查监督机制的制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执行的公平公正。

(二)宣扬理性辩论,引导辩论方向

认同是指群体中的成员在认知与评价上产生了一致的看法及其感情。合法性认同是由社会的支配性制度所引入,以扩展和合理化他们对社会行动者的支配。网络舆情中关于议题的讨论总是表现在认同一致与不一致上,从一些网络论坛的观察中,基本上认同一致更多受文化传统的支配,而认同不一致受利益和权利的失衡影响。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认同不一致的议题,因为这些议题往往涉及对政府管理者的态度和对改革政策、方针、方法、措施的看法。在这些认同不一致的议题上,表现出理性、感性、认同、反对、猜疑、轻信、讥讽、侮辱等众态,这客观要求我们亟须宣扬理性辩论,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同时,对一些舆情热点问题,及时通过媒体和网络参与互动,引导辩论方向,削弱不良舆情群体的聚合作用,加强优良舆情言论的传播力,将大多数网民引导上合法性认同上来,扩大合法性认同的范围,并造成一定的辐射影响力。

(三)畅通诉求渠道,化解认同矛盾

当现实生活中和网络中诉求渠道不畅通时,往往导致一些偏激行为和话语。网络舆情的管理者和监督引导者应着力畅通诉求渠道,建立诉求汇集、分析、提取、响应、解决的相关机制,联动政府网上和网下的资源,构筑整体诉求响应互动平台。这不仅舒缓和消解了抗拒性认同者的成见,也有利于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更是和谐网络、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同时,要深刻认识到网络舆情中引起认同矛盾的深层次原因,要在思想上、言语上、行动上与民众认同间找到平衡点。要理解网络舆情群体的猜疑、轻信、冲动、多变、夸张、单纯等等感性特点。网络舆情当事人若错误,要先声夺人,勇于担当,负荆请罪。若正确,要毫无疑虑,敢作敢为,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重塑公众信心,重构个人认同,化解认同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