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10年甘肃社会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季度数据公布显示,二季度,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季可支配收入,甘肃排列全国倒数第一位,为6447元,与相邻的陕西(8083元)、青海(6471元)、宁夏(7196元)和新疆(6602元)分别相差:1636元、24元、749元和155元,排列第一位的上海(16360元)是甘肃的2.54倍,甘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9757元)的(66.08%)。与去年同期相比: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季可支配收入,与位列第一的上海之间的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继续呈现出微弱的缩小趋势。上半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全国为3077.9元,排列第一位的上海为9050.3元,甘肃为1608.9元,排列西北五省(区)最后一位(陕西为2412.4元,青海为1760.4元,宁夏为2620.1元,新疆为1919.5元),仅高于西藏(1342.1元)和贵州(1536.1元),上海是甘肃的5.63倍,甘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2.27%。2010年,甘肃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与位列第一的上海之间的差距、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明显拉大。
(二)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公共安全危险系数较大
一是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2010年1-8月,“全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936起,死亡1138人,受伤2474人,直接经济损失6146.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3.5%、7.4%、16.5%和35%。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均呈上升态势,是甘肃省近8年来第一次出现如此严峻形势。二是重大较大事故频繁发生。1-8月份,全省共发生较大事故42起、重大事故2起,死亡191人,已突破国家控制指标,其中,7月份以来更是事故频发多发,7月12日至18日,省境内连续发生较大事故2起、重大事故1起,造成20人死亡,尤其是7月18日酒泉市金塔县金源矿业公司芨芨台子煤矿二号井发生的重大透水事故,造成了13人死亡。三是道路交通事故明显增加。1-8月份,全省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005起,较去年同期增加234起,上升13.2%;死亡1006人,较去年同期增加72人,上升7.7%;受伤2448人,较去年同期增加356人,上升17%。四是安全隐患不断增多。由于强降雨不断引发泥石流和洪涝灾害,甘南、陇南、天水、平凉等市州部分道路、地下矿山、尾矿库和工业场所损毁严重,加重了原有的隐患,增加了大量新隐患,导致发生次生灾害的危险系数增大。突出表现在灾害性天气越来越多。3月全省累计出现沙尘天气16次,为近8年来同期最多,扬沙天气也为近6年来同期最多,波及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兰州、白银、定西、武威。受沙尘天气影响,多数城市颗粒物月均浓度比上月和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五是群体性事件规模扩大、组织化程度提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50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前7个月超过了50起。2010年1-7月,全省共发生群体性事件597起,涉案人员共28627人,与上年同期的387起、涉案24167人相比,起数上升了54%,涉案人数上升了18.5%。事件涉及工资福利、农村征地、城市拆迁、民间纠纷、执法不公、企业改制,涉及医患纠纷、环境保护、民族宗教、学校管理等众多领域。群体性事件起数及涉案人数增加过快,值得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三)就业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当前甘肃省就业工作情况总体向好,但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影响,甘肃省劳动力供给总量较大和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劳动力整体素质水平与就业岗位要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加剧。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工作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企业经营依然困难,部分企业经营存在不确定性,用工需求有升有降,就业岗位仍不稳定。甘肃省就业工作还面临许多具体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城镇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依然突出。据初步测算,2010年甘肃省有就业需求的城镇劳动力总供给达43万人以上,而今年确定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是25万人,供需缺口达18万人左右。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加剧。2010年省内普通高校毕业生约9.7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预计省外高校毕业回甘就业约1.3万人,加上往届沉淀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6.5万人,甘肃省有约17.5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待就业。三是稳定企业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从目前的监测情况来看,2010年前5个月,甘肃省重点监测企业用工增减相抵净减少7726人,还有9户企业处于关闭破产中,6户8个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2户企业处于职工轮岗状态,1户企业处于减薪未裁员状态,涉及职工1.6万人。这些企业职工失业风险依然存在。四是困难群体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受年龄、身体状况、技能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能力偏低。甘肃省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对象占城镇新增就业的比例仅占15%,在企业、事业单位实现就业的人数仅占2.5%,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就业近40%,通过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占27%。工作岗位不稳定,劳动报酬偏低。五是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还比较薄弱。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发展不够均衡,职能不规范,功能发挥不足;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建设滞后、运行经费短缺等问题普遍存在;街道、乡镇和社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人员编制、经费等方面的问题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