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甘肃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总体形势
2010年是甘肃发展的关键一年,西部开发十周年交接、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十二五”规划编制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在这一年推出和实施,为甘肃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借此时机,甘肃各方面工作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民族地区各方面工作也开局良好,其中社会形势呈现出平稳健康的发展势头。
(一)经济总体运行平稳
2010年前半年民族地区经济运行形势总体平稳。据甘肃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份,临夏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较大,达63.86亿元,同比增长30.55%。在建重大项目18项,比上年同期减少2项,本年完成投资17.89亿元,同比下降8.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8.01%。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84亿元,同比增长59.59%,地县级财政收入完成3.82亿元,增长66.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98.38元,同比增长14.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732.16元,同比增长13.24%。截至8月底,在外务工人员劳务收入24.66亿元,同比增长34.7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9%,八大类价格指数呈“六升二降”的趋势。
甘南州经济运行也比较平稳。截至8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0%,增幅比上年同期低10.3个百分点,完成计划的53.5%,8月份当月完成投资11.9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完成计划任务的6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51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65元,增长11.4%,完成计划任务的65.4%。八大消费结构呈“六增两降”的趋势,除医疗保健和交通通信类消费支出下降外,其他六类消费支出均呈增长态势。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支出增幅较高,为641元,增长49.0%。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115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5元,增长12.1%。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9%,环比上涨1.3%。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涨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完成年度预算的61.9%。
(二)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2010年民族地区各州县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全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各州县不断完善住院统筹,稳步推进门诊统筹,加强药品采购环节管理,以使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健康运行。今年,各州县的新农合参合率达98%左右,其中,肃南参合农牧民达2.3万多人,参合率达96.5%,东乡县参合农民达到26.1万人,参合率达97%。在缴费比例上,各州县尽量提高州县政府的财政补助标准,肃南县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年交纳25元提高到人均35元,县级补助总计达80.87万元。为充分发挥医疗社会保障的功能,各州县完善大病补助政策,肃南县推出大病最高补助达2万元的统筹标准。同时,各州县加强医疗社保资金管理,纪监、卫生、财政、审计、民政部门协同协调,充分保证社保资金的合理统筹和安全运行。
一些州县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尝试免费为农民进行体检,以使医疗社会保障功能达到更广泛的覆盖。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在6月份第二次为某些乡镇卫生院配备急救车9辆,总价值146万元,至此,张家川县城乡医疗卫生急救网络实现了全覆盖。积石山县刘集乡在全乡范围内免费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使3370名已婚育龄妇女享受到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受到了广大育龄妇女的好评。肃北县、阿塞县、天祝县、康乐县、玛曲县成为全省首批28个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县。
农村养老保险备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关注,阿克塞县是我省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县,全县城乡在册人口仅9000余人,城市化水平较高,农村人口比例小,2008年便在全省启动牧农村养老保险工作,2009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自从试点以来,他们探索农牧民养老保险制度,制定了一套实施方案,使农牧民享受到了这一全新的社会保障。今年中央政府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甘南州7县1市全部列入全国新型农牧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根据养老保险措施,甘南州现有符合参保条件的农牧民群众313037人,他们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养老保险,享受省级财政补贴每人每年30元的标准,总计年补贴930多万元的社会保障。这是民族地区的一项划时代变革,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向前迈进。
(三)拓宽就业渠道,保证劳动力充分就业
2010年,民族地区各州县积极解决劳动力就业,广开就业渠道,提高务工质量,尽可能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肃南县在北京、浙江、新疆、内蒙古、嘉峪关等地建立劳务基地13处,培训人员4352人,输出务工人员3634人,劳务收入达2044万元。临夏州拓展境外劳务输出渠道,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委托临夏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组织24~45岁之间的男性务工人员120名,并进行木工、电焊工、砌筑工、架子工、抹灰工等专业的技能培训后,于7月12日启程赴沙特阿拉伯务工。这是继去年积石山县94名务工人员赴沙特务工之后,临夏州再一次集中组织劳务人员赴境外务工,此举必将对全州今后进一步开拓中东劳务市场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就业是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的重点,受到当地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临夏州多方面开展大学毕业生的再就业工作,2010年9月,临夏州进行了高校毕业生考录工作,在农村中小学老师、基层乡镇卫生员、基层兽医、“三支一扶”和进村进社五个项目的6700多报考者中,录取1500多人,录取比例为4:1,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县(市)还主动出击,坚持地企联合、校企联合,进一步加强与沿海地区用工企业的对接交流,努力拓宽新的就业领域,4月16日,临夏州与苏州市举办大中专毕业生转移就业洽谈会,各县(市)、各学校与苏州爱普生有限公司、苏州威友光电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转移就业8000名未就业大中专生和“两后生”的就业协议。临夏州积极主动实施转移就业的措施,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缓解了就业压力,为学生找到了出路。
(四)继续推进基础教育发展,重视民族教育特色
2010年民族地区各州县除积极继续推进“两基”教育目标外,还根据各地实际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培训,使民族地区的教育向逐步规范的方向迈进。天祝县在教育系统实行以“校长选聘负责制、中层领导竞聘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校内绩效工资制”为内容的五制改革,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潜力。甘南藏族自治州计划投资9.15亿元建设502所中小学安全校舍,总建筑面积达83.39万平方米,预计到年底前可完成工程总量的60%。肃南县2010年高考报考267人,录取238人,录取率达89.1%,比去年提高8.8个百分点。其中,重点院校录取19人、本科录取146人,录取率均高于上年。
为了让舟曲的孩子早日复课,省委、省政府统筹安排,将受灾地区的3000多名师生转移安置在兰州、定西四所学校就读,及时解决了灾区学生的上学难问题。
肃北县“两基”教育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毕业率均达到100%,在校学生流失率为零。初中入学率和毕业率达到100%,在校学生流失率控制在1%以内。肃北县还制定出台了《肃北县建立大学生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近年来,共出资19.46万元对108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为86名贫困大学生办理42.19万元的生源地助学贷款,这些救助措施及时解救了贫困大学生的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
民族教育最受人关注的是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东乡族是我省开展双语教学的县之一。东乡族在全国56个民族中,是文盲率较高,人均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民族。他们以东乡语为母语,绝大多数人基本不通汉语。要想提高东乡族的教育程度,必须大力推广双语教学,力争使学生在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了配合东乡族的双语教学,东乡县双语教学领导小组制定编写了《东乡语实用记音符号》、出版《东乡语汉语词典》,这极大地方便了东乡族学生学习本民族语言学习汉语言文字的需求。2009年以来,东乡县按照“突出重点抓山区,主攻难点抓女童,突出关键抓投入,突出根本抓管理,突出目标抓质量”的教育工作思路,全力实施“教育立县”战略。截至目前,全县小学在校学生数达到36753人,适龄生入学率达到97.2%;初中学生11766人,适龄生入学率达到91.3%。
(五)尊重保护民族宗教,积极对宗教教职人员进行政策引导和法律宣传
在民族宗教工作方面,各州县民族宗教工作深入细致,积极主动,他们及时开展对僧俗群众的引导沟通工作,让僧俗群众了解并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成为知法、守法的宗教信仰者。临夏州现有宗教场所4602处,宗教教职人员3706人,信教群众达154.3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77.15%。州党委和州政府妥善解决宗教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强化了宗教工作社会化管理。
甘南藏族自治州在3月份在藏传佛教寺院集中开展历时45天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结合实际、因寺施教,紧紧围绕提高僧尼的思想觉悟和法律素质这一主题,把学习宣传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党的惠民利民政策、民族宗教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反分裂斗争和维护稳定贯穿到整个寺教工作的全过程,稳步、扎实、有效推进,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切实解决寺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把寺院通水、通电、通路、通邮、通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农牧村建设同步安排、同步进行。将全州9816名僧人全部纳入医保,5489名僧人纳入低保范围,313名僧人纳入五保户,872名僧人纳入残疾人保障范围,有效保障了困难僧人的生活,使他们享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成果。
虽然2010年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各方面工作有序推进,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些深层次问题仍不容乐观,尤其遇上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时,这些问题会更突出、更明显,危害更大,它极大地制约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步伐。2010年8月8日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是我省有记载以来最严重泥石流灾害。灾害发生后,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聚集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开展抗击泥石流的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和坚强领导下,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舟曲人民勇敢投入到抗击泥石流的抢险救灾工作中,表现出在大灾面前沉着冷静顽强拼搏的精神,截至9月底,初步取得了抗击泥石流灾害的胜利。但是,舟曲泥石流灾害对当地的生产和生活仍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