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8—2009年甘肃省81个县(市、区)县域社会发展特征分析
2008—2009年甘肃县域社会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一)县域社会发展总体上保持稳定、持续发展态势,但县域之间不平衡特征更加明显
从经济总量方面看,2008年全省县域范围内国内生产总值(GDP)2320.82亿元,2009年全省县域范围内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471.83亿元,同比增长6.5%。2008年全省县域范围内人均GDP值为9619.9元,2009年全省县域范围内人均GDP值为10303.6元,同比增长7.1%,高于GDP总量增速。
从数量分布方面看,81个县(市、区)中,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的县域有3个,分别是金川区(158.98亿元)、凉州区(142.55亿元)和白银区(115.93亿元),2009年超过100亿元的县域上升到4个,分别是金川区(160.30亿元)、凉州区(127.98亿元)、白银区(127.95亿元)和玉门市(100.00亿元);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的县域有13个,占81个县域的16.05%。2009年经济水平居前10位的县域GDP总和为1000.49亿元,占81个县(市、区)GDP总量的40.48%,而经济水平居末10位的县域GDP总量只有57.33亿元,仅占81个县(市、区)GDP总量的2.32%,仅为居第一位的金川区的1/3左右,县域之间经济发展数量和速度差距显而易见。
从人均经济水平方面看,2008年人均GDP超过50000元的县域有3个,分别是肃北县(96516.33元)、金川区(74291.13元)和阿克塞县(52997.5元),占81个县(市、区)的3.7%;2009年超过50000元的县域有4个,分别是肃北县(127148.75元)、阿克塞县(74568.75元)、金川区(74456.02元)和玉门市(54945.44元),占81个县(市、区)的4.9%,数量上增长1.2个百分点。2009年人均GDP超过20000元的县域15个,占81个县(市、区)的18.52%,比2008年增长了3.71%;2009年人均GDP超过6000元的县域49个,占到81个县(市、区)的60.49%,比2008年增长6.17%。2009年人均GDP居前10名的县域人均GDP全部在2.47万元以上,而排名后10位的县域,其人均GDP全部在8500元以下,县域人均GDP最高和最低的差额7.19万元,差距达28倍以上,说明甘肃省各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不均衡性。
(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但总体水平偏低,且县域间差距在不断拉大
从城镇居民收入方面看,2009年81个县域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均值24730.3元,比2008年的21622.5元增加14.37%。其中:超过20000元的县域有64个,比2008年增加33个;同时也有两个县域的年人均工资低于10000元,比2008年减少两个。2009年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最高和最低的县分别是平川区(44464.5元)和凉州区(6139.7元),两者相差6.24倍,比2008年18.6倍的差距显著减少。
从农民人均纯收入方面看,2009年81个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值3256.96元,比2008年的2999.1元增加8.60%。其中:超过5000元的县域有14个,占到81个县域的17.28%,比2008年增加4个;同时还有4个县域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000元,比2008年减少15个。这说明2009年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偏低的县域发展较快。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和最低的县分别是阿克塞县(7962元)和宕昌县(1511元),两者相差4.27倍,与2008年4.52倍的差距变化不大。
在居民生活消费中,反映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衣着和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而体现发展与享受需要的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支出的比重迅速上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74.82%下降到2009年的46.09%,下降了28.73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从收入与消费的总量或增速方面观察,2008—2009年甘肃省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但同时也能看到,县域之间收入与生活质量的差距也呈逐步拉大趋势。
(三)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但升速缓慢
甘肃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379个建制镇(不含城关镇),760个乡。现有人口2635.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74.98万人,城镇人口860.48万人。截至2009年底城镇化率32.6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6.6%近14个百分点,在西北五省(区)中排在末位。甘肃省近5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仅0.33%,低于0.54%的全国年均水平。其中城镇人口超过3万人的小城镇45个(含32个县城),占86个县(市、区)的52.33%。总体上看,甘肃省城镇化水平相对偏低。
2009年甘肃省81个县域中城镇化水平超过50%的有6个县(市、区),低于(含)10%的则有37个,均与2008年持平。可见2008—2009年间,甘肃省县域城镇化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城镇化总体水平偏低,提升速度缓慢。
(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但整体水平仍然滞后
从医疗卫生硬条件方面看,2009年81个县(市、区)中每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超过10床的有两个,分别是平川区(13.1床)和阿克塞县(10.3床),比2008年增加1个(阿克塞县);每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超过5床的有8个,不到81个县(市、区)的10%,与2008年持平;低于两床的有30个县域,占到37.0%,比2008年减少5个。其中少于(含)1床的有两个县(甘谷县和宕昌县)。可以看出,尽管近两年甘肃县域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但提高速度不快,整体水平仍较为落后。
从医疗卫生软条件方面看,2009年甘肃省81个县(市、区)每万人拥有医生多于50人的县域仅有3个,比2008年增加2个;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每万人28个医生标准设定,小于这一标准的县域有72个,占到81个县(市、区)的88.9%,尽管比2008年减少3个县(市、区),但总体水平仍然落后。其中少于10人的县(市、区)有19个,占到23.5%,与2008年持平;每万人拥有防疫人员数超过10人的县(市、区)有6个,占7.4%,比2008年增加两个;而小于(含)1人的县(市、区)有10个,占到12.3%,比2008年减少4个。从各县域医生与卫生防疫人员保有量中可以看出,甘肃县域医疗卫生软条件发展缓慢,整体水平十分落后。
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方面看,2009年甘肃省81个县(市、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职工数占年末职工总数平均比例达到92.18%,比2008年的88.81%增加3.37%。其中职工医疗保险比例高于95%的县(市、区)有56个,比2008年增加7个县域;19个县(市、区)职工医疗保险比例小于80%,比2008年减少6个县域。
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方面看,2009年甘肃省81个县(市、区)参加合作医疗保险农村人口占乡村总人口比重平均比例达到90.66%,比2008年增加1.05%。其中25个县(市、区)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高于95%,比2008年增加13个;4个县(市、区)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低于80%,与2008年持平。
从城镇养老保险方面看,2009年甘肃省81个县(市、区)城镇参加养老保险职工占城镇在岗职工比重平均达到41.76%,与2008年基本持平。其中29个县(市、区)城镇养老保险参加率高于50%,比2008年增加4个;10个县(市、区)城镇养老保险参加率低于20%,比2008年减少两个县域。
从农村养老保险方面看,2009年甘肃省81个县(市、区)农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占乡村人口比例平均达1.5%,比2008年提高0.35%。其中,农村参加养老保险比例超过3%的县域有12个,比2008年增加4个;农村参加养老保险比例小于1%的县域有38个,比2008年减少1个。
综上所述,近两年来甘肃县域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完善,覆盖面也在逐步扩大,但受到县域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全省县域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不高、深度不够,特别是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保障水平和层次偏低,亟待进一步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