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庆阳市所辖县域社会发展评价分析
庆阳市位于甘肃东部,习称“陇东”,古称“北豳”,地处黄河中游流域,甘肃东南端,东接陕西延安,西邻宁夏固原,南连陕西咸阳、铜川及甘肃平凉,北靠宁夏银南,是宁夏通往关中的必经之路,古有“控振萧关,襟带秦岭”之誉,是驰名世界的“黄河古象”的故乡,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堪称庆阳“四绝”。所辖西峰区、庆城县、环县、华池县、合水县、正宁县、宁县、镇原县等8个县(区)。
一、2009年庆阳市辖县社会发展整体状况分析
如表3-11所示,庆阳市所辖8县(区)社会发展综合水平整体上属中游水平。
从排名情况看,8县平均排序41.75位,居中游区域中部。8个县(市、区)进入上游区域的只有西峰区1个县域,仅占庆阳市8个辖县总量的12.5%,其社会发展综合水平排序全省第7位,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具有绝对优势;进入中游区域的有庆城县、华池县、宁县、镇原县、正宁县和合水县等6个县域,占庆阳市所辖县域总量的75%,它们的社会发展综合水平排序分别为第31、35、40、49、54和55位,社会发展属中势水平;排名最低的是环县,列第63位。整体上看,庆阳市所辖8个县域总体排序位次极差虽大,但除去最好的西峰区和最差的宁县外,其余6个县域的社会发展综合水平相当,差别不大。
从各项指标的平均排序方面看,8个县域整体水平最低的是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两项指标,平均排序分别为59.00和55.50位,居中游区域后部,说明在庆阳市的8个县域中社会发展各项指标的平均水平差距不是很大。
从各项指标差异性看,庆阳市8个县域位次排序差异比较大的指标有6项,依次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结构、社会管理、农村环境和社会保障等,位次极差分别为77、75、67、64、62和60位,标准差分别是22.19、27.78、24.70、22.23、22.03和20.41,说明这些指标在发展水平最好和最差的县域之间差异性较大。相比之下,8个县域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性最大,这一点可以从图3-9得以印证。
表3-11 庆阳市辖县社会发展各项指标排序及变动情况表
图3-9 庆阳市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得分比较雷达图
从表3-11中可以看到,庆阳市下辖的8个县域社会发展水平9项指标中,除上面提到的6项指标极差在60位以上外,经济效益和居民生活质量等两项指标排序极差也在40位以上。综合8个县域排序平均值可以看出,西峰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较其他县域特别突出的特征十分明显,相对地,其他7个县域各项指标发展水平比较一致,可见庆阳市除西峰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较快外,其他各县水平相当,处于全省中部水平。
二、2009年庆阳市辖县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分析
从社会发展9个子系统看,庆阳市所辖的8个县区具有如下特征(表3-11):
1.西峰区的经济效益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4项指标位居81个县(市、区)的前位,进入上游区域的第一层次,分列第3、3、7和9位,是西峰区社会发展具有绝对优势的指标;此外,西峰区社会结构、人口素质、居民生活质量等3项指标分别排序第12、14和19位,居上游区域第二层次,是西峰区县域社会发展一般优势指标;同时,西峰区的农村环境(第32位)指标排名居81个县(市、区)的中游区域,是西峰区县域社会发展的中势指标;西峰区的社会管理指标较为落后,排第79位,居下游区域第二层次,是社会发展的绝对劣势指标。从上面分析及表3-11、图3-9所示可以看出,西峰区社会发展的9项衡量指标中优、中、劣势指标分布为7项、1项和1项,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较好,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差距不大,社会发展水平较均衡。
2.庆城县的人口素质、经济效益两项指标位序分列81个县(市、区)的第13位和第18位,进入上游区域的第二层次,是县域社会发展具有一般优势的指标;庆城县居民生活质量(第27位)、社会保障(第36位)、公共服务(第48位)、农村环境(第52位)、社会结构(第54位)等5项指标居81个县(市、区)的中游区域,是县域社会发展的中势指标;庆城县的社会管理、基础设施两项指标相对较落后,分列第57位和第66位,属下游区域的第一层次,是县域社会发展的一般劣势指标。从前面的分析和表3-11及图3-9中可以看出,庆城县社会发展的9项指标中,优势、中势和劣势指标分别有2项、5项和2项,综合9项指标排名可以看出,庆城县县域社会发展水平中,既没有特别突出的特色领域,也没有特别突出的问题领域,但是尽管各项指标发展水平较平衡,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3.环县是庆阳市8个县域中排序最后的一个县。它没有进入上游区域的指标;其人口素质、经济效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4项指标位序分列81个县(市、区)的第33、37、43和44位,属中游区域,是环县社会发展的中势指标;环县的社会保障(第57位)、居民生活质量(第63位)、社会结构(第65位)等3项指标居81个县(市、区)的下游区域第一层次,是其县域社会发展的一般劣势指标;环县的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两项指标比较落后,分列第77位和第80位,属下游区域的第二层次,是县域社会发展的绝对劣势指标。环县社会发展的9项指标整体排序靠后,其优势、中势和劣势指标分别有0项、4项和5项,社会发展水平和能力较落后。
4.华池县的公共服务水平居81个县域的前列,列第5位,进入上游区域第一层次,是华池县社会发展的绝对优势指标;其居民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农村环境和经济效益等4项指标分列甘肃81个县(市、区)的第15、16、19和24位,属上游区域的第二层次,是华池县县域社会发展的一般优势指标;华池县的社会保障(第49位)指标居81个县(市、区)的中游区域,是县域社会发展的中势指标;但是,华池县的社会管理、基础设施、社会结构等3项指标比较落后,分列第70、75和79位,社会管理属下游区域的第一层次,是县域社会发展的一般劣势指标,另外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结构,都是县域社会发展的绝对劣势指标。华池县社会发展的9项指标整体排序不平衡,其优势、中势和劣势指标分别有5项、1项和3项,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和较低的指标并存,社会发展的不均衡特性明显。
5.合水县的人口素质指标列甘肃81个县(市、区)的第22位,属上游区域的第二层次,是县域社会发展的一般优势指标;此外,合水县的社会管理(第35位)、居民生活质量(第40位)、社会保障(第47位)、经济效益(第56位)及农村环境(第56位)等5项指标居81个县(市、区)的中游区域,是合水县县域社会发展的中势指标;合水县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结构等3项指标相对排名靠后,分列全省81个县(市、区)的第61、64和67位,处下游区域的第一层次,是合水县社会发展的一般劣势指标。在社会发展的9项指标中,优势、中势和劣势指标分别有1项、5项和3项,说明除人口素质水平较高外,合水县社会发展的其他指标集中在中势和一般劣势水平,整体上没有突出特色,社会发展水平中等偏下。
6.正宁县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管理两项指标分列甘肃81个县(市、区)的第21位和第23位,属上游区域第二层次,是县域社会发展的一般优势指标;此外,正宁县的居民生活质量、社会保障两项指标分列第32位和第51位,居中游区域,是县域社会发展的中势指标;正宁县的基础设施(第57位)、经济效益(第62位)、社会结构(第64位)、公共服务(第68位)等4项指标居81个县(市、区)的下游区域第一层次,是县域社会发展的一般劣势指标;此外,正宁县的农村环境指标相对较低,居全省81个县(市、区)的第79位,处下游区域的第二层次,是县域社会发展的绝对劣势指标。在社会发展的9项指标中,正宁县优势、中势和劣势指标分别有2项、2项和5项,说明正宁县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在全省居中等偏下水平。
7.宁县的社会保障指标在甘肃81个县(市、区)中名列前茅,位列第7位,居上游区域第一层次,是县域社会发展的绝对优势指标;宁县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管理两项指标分列81个县(市、区)的第14位和第15位,属上游区域第二层次,是县域社会发展的一般优势指标;同时,宁县的人口素质、经济效益、居民生活质量和基础设施水平等4项指标分列81个县(市、区)的第30、38、45和54位,属中游区域,是县域社会发展的中势指标;但是,宁县的农村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落后,分列全省81个县(市、区)的末位,处下游区域的第二层次,是县域社会发展的绝对劣势指标。在宁县社会发展的9项指标中,优势、中势和劣势指标分别有3项、4项和2项,指标发展水平快慢不一,差别较大,发展最好的社会保障与最差的农村环境排序位次相差74位,这说明宁县社会发展既有优势更有劣势,这种优劣势并存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域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提升。
8.镇原县的社会管理和社会结构两项指标分列甘肃81个县(市、区)的第21位和第25位,属上游区域的第二层次,是县域社会发展的一般优势指标;此外,镇原县的经济效益(第46位)、人口素质(第46位)、基础设施量(第48位)等3项指标居81个县(市、区)的中游区域,是县域社会发展的中势指标;镇原县的居民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两项指标相对排名靠后,分列全省81个县(市、区)的第58和67位,处下游区域的第一层次,是县域社会发展的一般劣势指标;同时,镇原县的公共服务和农村环境两项指标在81个县(市、区)中的排序相对落后,分列第79位和第76位,属下游区域的第二层次,是县域社会发展的绝对劣势指标。在社会发展的9项指标中,镇原县优势、中势和劣势指标分别有2项、3项和4项,说明镇原县社会发展的多数指标集中在中势和劣势水平,整体上社会发展水平不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