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甘肃促进农村新能源推广与使用的路径探讨
——以沼气为例
发展农村沼气是一项生态工程,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农村沼气有利于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田肥力状况的改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农村沼气,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改变农牧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发展沼气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动农村文明进步。
特别是对甘肃而言,生态环境脆弱,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农民增收困难,城乡“二元”格局明显。甘肃省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统筹城乡发展,要发展循环经济,农村沼气的推广与使用,必然成为甘肃今后农村工作的重点。
一、甘肃农村沼气推广与使用现状、问题及机遇
(一)甘肃农村沼气推广与使用现状
甘肃的沼气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期逐步推广了标准水压式沼气池等国家标准池型和相关配套技术与规范,1999年以后引进了旋流布料自动循环高效沼气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随着国家对甘肃农村能源建设的进一步支持,1999年到2002年,先后在舟曲、麦积等17个县(市、区)进行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村建设、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和农村沼气基本建设等项目。2003年开始了沼气国债建设项目,截至2004年底,全省共建成户用沼气池9.1254万座。
自2003年以来,在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的带动和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户用沼气项目建设规模实现连续6年增长,由2003年建设2.8万户规模猛增到2009年的40.2万户,全省适宜开展农村沼气建设的80个县(市、区)已经全部开展了项目建设。到2009年底,全省累计建成户用沼气90万户,户用沼气行政村普及率达到48.69%,农户适宜普及率达到29.4%。[1]全省各地积极开展了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联户小型沼气工程以及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的试点示范,全省农村沼气建设呈现出快速推进、多元发展的良好格局。经过多年的示范推广,甘肃省沼气建设由过去小范围的试点示范发展到大规模的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有效改善了项目区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村社区的卫生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深受广大农民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的欢迎。同时,农村沼气还从生活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生态领域和环境卫生领域,形成了“猪—沼—果(粮、菜)”等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农业模式,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沼气的综合效益,推动了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成为促进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甘肃农村沼气推广与使用存在的问题
1.农民的财力不够,沼气建设难以快速推广。
由于沼气池的建设材料全面涨价,修建一口沼气池,即使政府给予补贴1000元,农民仍要自筹1400元~2000元,以修建相关配套设施。从目前甘肃省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来看,投入近2000元[2]修建沼气池对于大多数农民仍然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推广沼气池的难度更大。很显然,经济贫困地区的农民无力负担沼气池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费用。由此可以看出,农村沼气池建设的推广任重道远。
2.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
对于政府推广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广大农民普遍欢迎,都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补助。但是,政府补助资金有限,因此大多数农民存在着等待、观望的心理。随着政府支持农民修建沼气池力度的加大,农民对政府资助的期望也不断提高,原先准备自建沼气池的农民也加入了等待的行列。
3.配套不够,难以提高综合效益。
在现阶段,甘肃省沼气建设与农业循环经济配套还显得不够。目前,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功能还主要是保障生活用能,对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不够,尚未把发展生态养殖业、高效种植业与修建沼气池全面结合起来,沼气池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纽带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4.技术资源不够,难以确保建设质量。
沼气建设必须有技术支撑,“三分建,七分管”,建池技术不过关,技术服务水平跟不上,就会影响农户建池的积极性。从甘肃省沼气建设的技术支撑上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培训不够。由于培训经费短缺,致使技术工人不足。二是技术人才流失。由于待遇偏低,“拿不到钱,留不住人,保不住队伍”,成为沼气建设面临的尴尬问题。三是新技术、新材料推广利用不够。出于成本考虑,具有密封性能好、耐腐蚀、产气量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的玻璃钢沼气池还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
5.平衡不够,难以实现整体推进。
一是地区之间难平衡。由于政府投入经费不足,有些县至今还没有实施过国家和省级沼气建设项目。二是项目区和非项目区之间难平衡。目前的项目区一般优先安排在交通条件好、易于运输建设材料的乡镇和村组,对偏远乡镇兼顾不够。三是项目区覆盖的农户之间难平衡。限于项目资金和扶持农户数量的规定,项目目前无法覆盖整村,部分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户想修建沼气池也无能为力。
6.沼气后续管理服务体系相对滞后。
随着农村沼气建设的快速推进,后续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显得越来越重要。虽然全省已经组织实施了3741个村级服务网点,但能够正常运行和较好发挥作用的并不多。这主要是大部分地区重建设,轻管理服务,对沼气后续服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服务网点建设严重滞后,缺少长效的运行机制和必要的服务人员,造成农村沼气后续管理服务工作明显滞后于完成的建设任务,这是一些地方沼气建成后使用率上不去的根本原因。
(三)甘肃当前面临的农村沼气推广与使用的良好机遇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农村沼气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大农村沼气建设推广的力度,使广大农民向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转变,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连续四年将农村沼气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兴办的实事之一,承诺年内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0万户,同时要求要建立健全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推动这项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沼气建设已成为全省重大的民生工程之一。
二是十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为农村沼气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牵动力。中央连续七年的1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中对农村沼气建设都做了具体安排,要求增加投资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范围,提高管理服务水平。2010年中央1号文件又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加强沼气技术创新、维护管理和配套服务”。由此可见,大力支持、积极引导发展农村沼气的政策导向十分明确,必将为农村沼气的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撑。
三是能源紧缺和价格上扬,为农村沼气建设凝聚了较强的吸引力。能源越来越紧张,燃料、肥料价格上扬,加重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生活支出,进一步凸现了发展农村沼气的现实必要性。农民群众心里都有一本账,如何增收节支,当家人算得最清楚。只要各级、各部门深入发动,积极引导,发展沼气必然会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是农民迫切要求改善生活条件,为农村沼气发展积聚了强大的向心力。随着甘肃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对改善生活条件的要求更高,改善人居环境,改变“脏、乱、差”的状况成为农民的迫切愿望。沼气建设能够综合利用人畜粪便、畜禽养殖废弃物等,带动农村改厨、改燃、改厕、改圈、改水工作,有利于改进农村环境卫生条件,改善村容村貌,必然受到农民的欢迎。
二、甘肃农村沼气推广与使用的效益评价
(一)沼气池的资金投入及其构成
沼气系统的总投入包括“一池三改”的费用。“一池”的费用在1200元~1500元之间,其中包括:①材料费750元~1000元,主要是水泥、砖、管道等建筑材料的费用(这些材料价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如果采用玻璃钢拱盖等技术含量高的材料,价钱则要稍微贵一些。②技工费,约250元。③沼气配套灶具和管材费用等,约200元。配套设施“三改”的费用在1200元~1500元之间,主要包括改厨、改厕、改圈所需的材料费和人工费。
沼气池建设投入的资金来自国家补助和农户自筹两个渠道。一般国债项目对每口沼气池补助1000元,农户自己投入1400元~2000元。一个沼气池的使用寿命是15年~20年。从第三年开始需要由沼气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维护和修理。维修费每3年在50元~70元之间。
(二)沼气系统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评估
1.经济效益。
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视所替代的能源种类不同,每年在两个方面减少支出:①根据不同的被替代燃料每年可减少支出450元~1200元。如替代薪柴可减少450元~500元支出,替代蜂窝煤减少600元~800元支出,替代液化气减少1000元~1200元支出。②减少农药和化肥支出100元左右;如果外加沼气综合利用的增收效果,每户每年平均节支增收约800元~1500元[3]。农民自筹部分投资的回收期在一年左右效益非常明显。
经过沼气发酵的沼渣、沼液还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优质有机肥料和杀虫剂,一方面可以减少农民农药和化肥的支出,另一方面沼渣沼液的循环使用对于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优化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生态效益。
沼气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改善了养殖环境,不仅降低了生猪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带动了生态养殖规模的扩大。同时,沼肥的施用,可降低化肥、农药用量,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产出效率,改善农产品品质,从而促进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通过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粮、菜等)”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农业循环经济新格局。粪便经过沼气池转换成沼肥(沼渣、沼液),其中的臭气得到消除,从而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环境和生活卫生环境。
沼气池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作用是提高了退耕还林的成效。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年产沼气350立方米,可替代薪柴2500公斤,保护林地3.5亩,从而有效地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
3.社会效益。
一是有助于农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沼气池中的厌氧过程可有效杀灭人畜粪便中的伤寒和副伤寒菌、痢疾杆菌、血吸虫卵和蛔虫卵,阻断血吸虫病、猪链球病等疫病的传播途径。
二是有助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沼气系统建成后,农民用清洁的沼气代替了低效、可造成污染的秸秆、薪柴和煤炭,用不锈钢沼气灶具、炊具代替了传统的柴灶、煤炉,能源使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极大地减轻了农村妇女的劳动强度,不仅干净,更节约了做饭的时间,煮饭炒菜方便、快捷、干净。沼气除了炊事用能之外,还可提供一个80瓦左右的沼气灯用于照明。
三是有助于农村卫生条件的改善。把满是烟尘的旧厨房改造成贴着瓷砖和安装沼气灶具的新型厨房,把臭气熏天的敞口粪坑改造成水冲式厕所,把蚊蝇成群的猪圈、禽舍改造成洁净的圈舍,把鸡鸭庭院敞放改成归栏养殖,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旧貌,大大改进了农家环境卫生,实现了庭院美化、厨房亮化、圈厕净化,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民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三、甘肃农村沼气推广与使用路径探讨
(一)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农村沼气建设的产业化发展
随着甘肃省农村沼气建设的深入开展,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原来的以户用沼气池为主要形式向大、中、小型沼气工程与户用沼气池共同发展转变;由以能源利用为主向能源利用与综合利用并重转变;由以政府支持为主要手段向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农户自我发展转变。各级政府和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适应沼气发展的新形势,突出产业化理念,把沼气真正作为一个产业来抓,不断拓展产业链条,逐步引导向沼气的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将沼气作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做大做强。
(二)积极探索服务模式,实现农村沼气的物业化服务
沼气建设涉及千家万户,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建设和服务需求,这就要求要积极探索不同的服务模式。各地要积极借鉴先进经验,逐步在沼气的服务中引入物业管理理念,按照“市场运作、合理收费、自我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组建沼气协会、沼气公司等群众性专业组织机构,加强行业指导,搞好技术服务,组织农民搞好沼气建设。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统一管理沼气设施,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便捷、优质服务,使农村沼气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确保沼气用户持久受益。
(三)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村沼气的综合化利用
沼气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沼气在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的同时,带动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根据地方特色产业,将沼气推广与使用与特色种植(养殖)业结合起来,发展循环产业。通过进一步强化沼气技术的综合化理念,不断研究沼气建设、发酵以及“三沼”综合利用新技术,切实提高沼气项目的综合效益。充分利用“三沼”延伸沼气产业链,增强沼气技术和效益。
(四)完善财政补贴机制,实行产出补贴制度
中国在推广农村沼气应用过程中目前主要是实行政府推动的方式,国家每年都通过财政补贴办法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农村沼气。同时还利用甘肃地方财政补助资金和地方配套补助资金来建设农村沼气池。显而易见,这种补贴机制是实行投入口补贴,在农村沼气推广应用的初级阶段不可置疑地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但在农村沼气产业进入专业化市场化的中级阶段后,这种补贴方式就会显得落后了,因为它不利于沼气商品化的发展,不能调动沼气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因此,国家财政补贴应当从投入口补贴向产出口补贴转化,即以沼气企业或公司生产出的沼气数量作为补贴标准,予以计算财政补贴。这样可以鼓励沼气生产企业加强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沼气成本,提高农村沼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提高专业化程度,实行市场化经营
甘肃农村沼气能源建设目前是处于推广应用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显著特征是:一是政策上支持,国家政府采取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接受沼气应用技术,资助农民修建沼气池,提高户用沼气普及率;二是用户分散,实行分散使用沼气,沼气池建设规模小,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限;三是沼气技术还不够理想,无法实施沼气生产完全自动化。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沼气作为纽带的对外合作日益加强,甘肃农村沼气能源产业发展必须向专业化、市场化中级阶段过渡。在这个阶段,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建立完善高效的管理机构,尽快形成以省级基地为中心、省—市—县—乡—村等5级管理框架体系为支撑的农村沼气体系化管理框架;另一方面在一户一池的农村户用沼气基础上,大力开发建设大中型养殖场沼气池或开发建设沼气专业工厂或公司,培育沼气原料基地,甚至实行沼气企业或公司化管理,实现沼气供、产、销一体化,进入农村沼气的商品化时代。
(六)加强沼气科技攻关,生产便携罐装沼气
农村沼气能源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目前农村沼气技术水平看,仍采用一户一池模式,小规模农户沼气建设一方面影响农户的沼气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农户沼气发展的规模。但同时,由于农村不同于城市,特别是对于那些村庄分布零散、农户居住分散的地区,集中沼气池建设和供气的模式相对不适用。因此如何解决沼气的输送问题等科技攻关就成了摆在农村沼气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它不仅可以推动农村沼气专业化生产,方便农户使用沼气的需要,还避免了当前农户家家建设沼气池的重复建设问题,减轻农民的投资负担,而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农村沼气实行商品化开辟道路。
执笔人:潘从银
【注释】
[1]甘肃农村能源信息网。
[2]数据来源:RenErGo农村户用沼气项目问卷调查数据。
[3]数据来源:RenErGo户用沼气项目调查数据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