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漂”现象看“农二代”思想观念的变化
冯述芬[1]
一、研究“农二代”思想观念变化的意义
“农二代”即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户口在农村的人,他们渴望融入城市生活,但是对城市的融入程度反而更低,他们有着与其父辈不同的思想观念,且这种观念上的变化表现在方方面面。“农二代”已经占据了农民工的60%以上,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中国青年报》报道了3名“农二代”相约自杀的事件以及深圳富士康员工跳楼的事件都警示我们“农二代”的心理承受力不容乐观。
了解“农二代”思想观念的变化关乎着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当农民工对尊重与认可说“要”的时候,人们发现“农二代”与乡村渐行渐远,在城市中无根漂荡,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显歧视”和“潜歧视”,“无根”的“农二代”正日益加剧他们的“底层化意识”,这不仅影响了“农二代”的生活,甚至对“农三代”的成长与教育也会有消极意义。
本文以“农二代”的春漂现象作为切入点。春漂是当今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春漂族”越来越多,很多“农二代”选择不回家过年,这就不禁使人们想起为什么他们没有回家过年?是不是不想回家?在这一点上,可能对“农二代”产生质疑。“春漂”是一个新现象,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甚少,但是这是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正确看待春漂也将对如何教育“农二代”、发扬新时代伦理道德、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其中不仅反映了文化问题,还对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春漂”现象所体现出的“农二代”思想观念的变化
通过调查发现,2010年春漂一族中有33.24%四次春节没有回家过节,第一次在外过春节的占35.74%,第二次的占12.90%,第三次的占11.67%。说明现在春漂已被越来越多的“农二代”所接受,其中连续两年在外过春节的人只有6.45%,说明大部分人还是希望春节回家团圆,不会因常年在外务工而忽视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而那些4次以上没有回家过年的人基本是在城市有了稳定的生活,可以和父母一起在外地过年的人。调查中有74%的人表示,如果有可能都会回家,只是由于未来的不确定因素而不能回家的,都是“被不回家”的,这说明他们从没有遗忘过家,反而因为春节未回家而更想家,由于体验到了孤独在外的滋味而更有对家的眷恋,仍然把对家人的关心放在第一位。虽然有17%的人认为在城市里受到的待遇不太公平,但是这更激励他们努力工作,他们仍然愿意待在城市,他们相信在这里的打拼可以改变现状,更快地融入城市,过上幸福的生活,并且希望将来也可以把父母接到城里一起过年。
从采访和问卷中我们发现“农二代”的思想观念上确实存在一些细微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认为春节只要能团圆在哪里过年都是一样的
与很多在过年前一个月就买好回农村老家车票的人和那些带着大包小包回老家过年的人相比,他们认为过年只要家里人能在一起团聚就可以了,不是只有回故乡过年才叫过年。此次调查发现,有27%的春漂族选择过年时把父母接到城里。
2.会在其他时间回家尽孝
近23%的春漂族认为过年时的工资比平时高几倍,不该错失良机,而应在城里好好工作挣钱。现在交通发达,可以在节假日回家弥补过年不能团聚的遗憾,而且春节时候物价飞涨,同样的金额在平常购买的商品性价比会更高。
3.认为回家的人情债很重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请客吃饭、拜年压岁等这些对“农二代”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春节期间喜事多,这人情礼已经从以前的两位数变为三位数了,很多“农二代”表示没有1万元应付不了过年,所以一些“农二代”选择避而远之。
4.利用假期学习深造
很多学生朋友认为,春节期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充电的机会,自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人,不应该贪恋寒假的休闲娱乐,而应该增强自身的本领,为应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做准备。这是一种有志向的表现,也是对自己、对家庭负责的表现。
“农二代”是由于客观的原因、生活的压力而“春漂”,并不是因为过年没有新鲜感而厌倦回家,对过年的方式有变化但是对家人的关心始终没有变。但据我们调查发现,这些春漂“农二代”中有90%以上都表示与父母很少沟通或者双方都不知道怎样沟通。虽然和父母的沟通不多与他们不回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与他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会有联系,可能会影响“农二代”的心理健康从而导致悲剧。
三、“农二代”思想观念变化的根本原因及解决措施
“农二代”对家的关心没有减少,可是为什么春漂族90%以上都存在欠沟通状况,这不是偶然,这说明欠沟通与这种思想观念的变化有一定联系。比如说“农二代”认为春节只要能团圆在哪里过年都是一样的,但他们不知道有85%的“农一代”认为农村年味是最浓的;“农二代”认为可以其他时间回家尽孝,但他们不知道父母对过年团圆的期望值远远高于其他时间;“农二代”认为回家的人情是债,而“农一代”却认为这是亲戚之间感情的交流与延续。如果双方沟通的够多,父辈的观念会影响到“农二代”,可能这种变化不会这么明显。虽然这种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悲剧的发生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父母与子女的欠沟通却与悲剧的发生有联系。“农二代”应该做些什么呢?只要大胆地将爱说出口。摆在两代人之间的鸿沟很难逾越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人敢去逾越。很多人想改变,但却没有行动。有很多亲密的话题都不敢和父母去讨论,甚至连对父母表达爱意都不好意思说出口,不沟通心结永远都是结。作为子女我们没有权利去要求父母改变。“农二代”首先必须改变我们自己:
1.主动和父母交流
主动把你今天发生的事说给父母听,让他们了解你今天的学习生活;主动把你的一些烦恼、不安与困惑说给他们听,以求得安慰和帮助;主动把你的挫折失败说给他们听,让他们帮助你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从而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主动把你对学习、对人生、对周围事物的看法说给他们听,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争取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赖;主动和父母逛街,在父母购物时出主意、当参谋。
2.正视父母的角色
首先要学会尊重父母,生活中难免会磕磕碰碰,出现误会,亲人之间一旦失去了理解和信任,“结”便很难解开,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不要因为所谓青春期与更年期的巨大差异,就拒绝父母对你的建议。如果你仔细听,也许会发现其中的合理之处。所以要尝试着去理解父母。有时我们不能接受父母的建议,也许是经历不同、经验不同造成的,并不意味着父母的落伍与老土,如果拒绝,也应以理解的态度去拒绝。
3.注意和父母说话的方式,用一些简单积极的词语去反馈
子女对父母的赞赏对父母来说就是莫大的支持,比如说“今天的菜真好吃”、“你给我买的衣服真好看”之类的,要学会认真倾听,当受到责骂时,不要急着反驳,心平气和地听完父母的想法,你就可能体会父母责骂的理由,当双方沟通不畅时,不要顶嘴或发脾气,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教父母现代的交流方式,如手机、QQ、M SN等
很多人的实践证明,父母学会QQ之后,双方之间的交流多了,很多当面或电话中说不出的问题都可以在网上说出来,关系有很大的改善。当我们积极地去和父母沟通时,父母也会积极地回应。每个父母都希望能够更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都希望能像朋友一样相处。只要沟通,就没有化不开的矛盾,解不开的心结。
在目前阶段,从“春漂族”现象探析出的“农二代”思想观念的变化并没有偏离主流文化的轨道,而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正常现象,适当的变化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这种变化不仅不会阻碍社会的进程,反而可能会带动一种社会新潮流,产生一种新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推动时代的发展。
【注释】
[1]冯述芬,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