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城市精神调查

上海城市精神调查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的一个最具共识的概括之一。在新一轮文明社区创建中,原36个居民区中,有33个上海市文明小区,3个区级文明小区。全面地塑造城市精神是提升上海社会文化创新的关键因素。
上海城市精神调查_以康健社区为例_社会“心”观察:百篇上海师大学生调研报告

上海城市精神调查
——以康健社区为例

方雯[1]

一、上海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不仅是城市文化的标志,更是当代城市发展面临的一项文化课题,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精神,上海的城市精神又是怎样一种城市精神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的一个最具共识的概括之一。就具体来说,上海城市精神主要包含:

1.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上海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很好地体现了:“城市”,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让生活更美好”,则表征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题,全面展示了各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成果。上海六千年文明史,包括城市的百年文明史,都在世博会中得到进一步的弘扬与延续。在世博会的举办过程中,市民就切身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内涵。

2.革命精神的继承

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中国共产党就是于20世纪初叶诞生在这座城市中的。在经过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后,这座城市的很多地方都留存下他们当年战斗的遗迹,这些旧址不仅述说着上海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诠释着上海的城市精神。

3.改革开放的奋斗精神

在当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城市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的承载体,同样包含了改革开放的奋斗精神。上海的城市精神所具有的教化育人的价值在改革开放中更加显现出来。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上海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这些成就分布在上海的各个角落,不仅述说着上海发达的经济状况,也诠释着敢于奋斗的上海城市精神。

二、康健社区城市精神建设现状

上海徐汇区康健社区是上海市文明社区,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在新一轮文明社区创建中,原36个居民区中,有33个上海市文明小区,3个区级文明小区。社区4.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绿化覆盖率达到52%。通过走访了几个小区,和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可以发现虽然针对建党90周年和“十二五”规划,小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居民对“上海城市精神”的理解还是有所欠缺。有的居民甚至没有听到过。根据回收的100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可以看出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居民对城市精神的理解多侧重于城市经济发展层面

根据回收的问卷显示,66%的居民认为城市精神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上;21%的居民认为城市精神主要体现在市民素质上;仅有13%的居民认为城市精神还应体现在城市的历史文化上。可见,居民对城市精神的理解多体现在经济、物质层面。

2.居民对革命纪念馆的参观频率不高,没有认识到革命精神也是上海城市精神的内涵之一

根据回收的问卷显示,33%的居民基本不去参观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景点;22%的居民偶尔会去参观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景点;29%的居民有空才去参观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景点;只有16%的居民经常参观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景点。

3.对“上海城市精神”的宣传力度不够

根据回收的问卷显示,21%的居民没有听过“城市精神”这一概念;19%的居民表示听说过“城市精神”;51%的居民表示对“城市精神”有一点了解;9%的居民认为自己对“城市精神”比较了解。

三、推进康健社区城市精神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居民对“上海城市精神”内涵的理解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内核或深层结构,是城市的灵魂。全面地塑造城市精神是提升上海社会文化创新的关键因素。城市精神在城市发展变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育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上海城市精神,就是要关注城市发展的精神因素,打造一个与上海的未来发展相匹配的社会人文基础和精神基础。由于受商业文化的侵蚀,商业精神成为整个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因此,在这种社会文化的辐射下,人们的言行举止、日常的人际交往被打上深深的商业经济烙印,但仅仅用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诠释城市精神是不全面的。城市精神必定包含广大市民认同的价值观念系统。共同价值观念体系的建立,能使广大市民对城市精神的内涵有深切的领悟和认同,因此,我们应在分析和总结上海原有价值观念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既符合上海现状,又能顺应时代潮流的城市精神理念,这样更能使广大市民认同,从而共同塑造上海城市精神,提高凝聚力、责任感、使命感,形成共同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共建和谐社会。

2.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关于城市精神的宣传

城市精神的形成并能发挥作用还要靠有效的宣传工作。上海建立先进文化的传播机制,既能使世界先进文化不断地流入,又能及时、快速地传播创新的价值观念。上海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各种媒体、文化交流活动、教育活动等形式加强先进文化的传播,为满足广大市民文化生活的需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条件。对城市精神的宣传不仅可以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黑板报、街头宣传栏等手段,还可以广泛使用网络技术,在保持原有宣传渠道和方式的基础上,在网上发布信息,宣传上海城市精神。社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网站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功能,开展城市精神的宣传,使广大居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3.提高红色资源的利用率

在城市精神的宣传中,可以把与社区在地理位置上有着相邻关系的革命纪念馆作为重要资源。通过对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景点的参观,大力推进城市精神的宣传,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从而进一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红色景点往往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遗迹旧址为基本素材,并以这些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社会影响来激发公众对历史的回顾,展开对现实的思考。这些无疑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宝贵资源,也正是塑造城市精神所需要的。红色资源发挥独特的作用必将把城市精神的塑造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陈艳玲.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J].社会科学家,2009(5).

[2]罗会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诉求与路径选择[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2).

[3]吴晓明.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2).

[4]欧阳康.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与大众化取向[J].湖北社会科学,2008(2).

[5]徐海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路与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09(2).

[6]杨国琴,吴霁乐.城市社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N].浙江日报,2010-2-1.

【注释】

[1]方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10级中国近代史专业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