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使用社交类交流门户情况调查

大学生使用社交类交流门户情况调查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次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使用社交类交流门户网站的时间频率等使用习惯”、“大学生使用社交类交流门户网站的目的”、“社交类交流门户网站对大学生的影响”三个方面。
大学生使用社交类交流门户情况调查_社会“心”观察:百篇上海师大学生调研报告

大学生使用社交类交流门户情况调查

姚淳韵[1]金飞[2]穆润[3]宋媛慧[4]

随着国外facebook网站的兴起,国内相继出现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类交流门户网站,在这类网站的主要使用人群中,大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尤其在近两年来,网络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越发普遍,但是相应的法律规范却没有及时配套建立。在此背景下,以微博、人人、开心网为首的社交类交流门户网站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信息,“容器人”现象、不良信息、虚假信息等问题随着这些新兴网站的走红而浮出水面。人们担心社交类交流网站成为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各学校也担心在校大学生在此类网站中花费过多时间,担心长期使用社交类网站带来现实中的面对面交流的障碍。因此本调研组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着重统计大学生社交类交流门户网站的使用情况,得到具有一定程度代表性的统计数据。我们试图从这些数据中分析社交类交流门户网站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希望能为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校方了解当代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心理状况发展等提供了参考。

本次调研采取了网络问卷的方式,面向上海地区大一大二的大学生,不限学校。主要出于以下原因:首先,一本二本学校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情况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其次,本次调研人数因为能力、时间原因不能达到一个很大的人群基数,有限的代表性无法反映出比较细致的数据差异。另外,大一大二学生面对毕业工作压力相对较小,也是大学生中使用社交类交流门户网站的主要人群,在参与人数不那么多的情况下较容易得出较有代表性的数据。

此次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使用社交类交流门户网站的时间频率等使用习惯”、“大学生使用社交类交流门户网站的目的”、“社交类交流门户网站对大学生的影响”三个方面。

本次调研从2012年1月28日开始,2月15日结束。调查针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以网络链接的方式填写,经问卷网站自带统计系统,剔除9份答题时间低于50秒的问卷,直接过滤得到111份有效问卷,参加问卷填写者中女性73人,男性38人,受组员人脉分布的影响,问卷填写者中大一学生90人,大二学生21人,造成了一定的调查对象不平衡。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1.大学生使用社交类交流门户网站频率较高,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经调查发现,大学生使用社交类交流门户网站的时间普遍高于三年。此外虽然花费在社交类网站的时间长短不一,但表现出比较高的使用频率,考虑到填写问卷者透露了一定的个人信息,实际使用频率和时长有可能更高。

在经常访问的网站的问题(多选)上,人人网、QQ空间和新浪博客拥有最多的用户,依次为91.3%,64.13%和38.04%,绝大多数的填写者是人人网的用户。

在社交类交流网站使用时间的统计中,54.35%拥有4年以上的使用时间,2~3年和1~2年的也达到了30.43%和10.87%,有4.35%是使用1年以下的用户,仅仅只有5人。

在登录网站的频率的统计中,有61.96%的填写者表示每天登录,超过半数。26.09%的填写者每周使用4、5次,每周一次和几乎不上的填写者分别占7.61%和3.26%,有一人选择其他,但没有给出详细注释。

在社交网站上花费的时间的统计中,18.48%的填写者表示“只要有闲暇时间都泡在上面”,39.13%的填写者每次只看几分钟,但会时不时查看,一次1~2小时和不超过半小时以及只是扫一眼当天基本就不再查看的填写者各占16.3%、11.96%和9.78%,4人选择了其他,但是没有给予详细注释。

在使用网站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大量周边同学使用同一类网站,增加了社交类交流网站人脉联系的扩张和使用者对于该虚拟社区的兴趣,为高频率的使用社交类交流网站增加可能性。每天都具有这么高的使用频率,我们担心社交类交流网站会较大程度地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上课注意力。

2.大学生使用社交类交流门户网站的,以追捧奇闻乐事为目的的比例较高

填写问卷的111位大学生中,仅有19人没有注册社交类交流网站,仅占总调查人数的17.12%,在上海地区大一大二大学生中,社交类交流网站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比例。

表1 学生关注的分享话题

img231

关于社交类交流门户网站的使用目的,填写者中以选择趣闻乐事为目的的占有绝大多数,关注话题中以趣闻为关注话题的也有着较大比例,“转分享”与“发状态”是填写者在社交类交流网站的主要乐趣,远远超过“聊天”、“写日志”、“传照片”等活动,其中尤以“转分享”为占有最大比例的项,见表2。

表2 学生在社交网站上最常做的事

img232

追捧新鲜事、新奇事是大学生使用社交类交流门户网站的一个特征,这一特征我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产生两个忧虑:对信息真实度的不假思索和大学生个性的缺失。许多被用户热捧的传闻、视频、巧门、消息未必真的如其所言,我们认为大学生在转发各种信息的时候,判断转发出去的信息真实性的过程的忽略很可能是追捧新奇、新鲜事物的一个负面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发现本该拥有展示个人风采功能的平台上很多时候是由一部分人主导的,多数人只是作为回应者、复制者,而丧失了自己的思想。在社交网站上最常做的事情的调查(多选)中,“转分享”的填写者达到了77.17%、写日志的填写者仅有29.35%。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首先,针对那些经常沉迷于社交网络的大学生,家长和老师应该予以思想教育。大学生毕竟不是不懂事的儿童,他们已经具有很强的明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只要对他们加以适时的提点和引导,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会懂得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如何合理安排娱乐和学习的时间,而不至于一味沉溺其中。

其次,要尽可能利用社交网络自身的特点,挖掘其优势,正确引领大学生的成长。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导向作用。根据调查,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上主要喜欢发状态、分享话题和转帖,而人人网作为大学生使用最多的社交网络之一,其中的“人气之星”是受关注最多的人物。如果这样具有牵头作用的人物可以多发一些有意义的状态,比如某本书的读后感、某部电影的推荐,或者打动他的人与事,这样就可以在社交网络中也营造出一种文艺氛围出来,就像豆瓣读书、豆瓣电影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熟识的朋友间的互通分享,比与陌生网友的交流更具可操作性。此外,也可以由这些“人气之星”发起课堂内容或问题的讨论,在网络上,大家更能畅所欲言,避免很多尴尬,可以说,如果能充分地让社交网络中“人气之星”一类同学活跃起来,社交网络所起的作用,甚至可以弥补课堂讨论问题难以展开的缺憾,使学生花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变得更有意义,有收获。

第二,为了防止大学生由于频频转发新奇、新鲜事物,而丧失对信息真实度的判断力、疏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情况发生,我们认为可以邀请大学教师也注册社交类信息门户,让他们率先牵头,对一些被热传的事件发表看法,作为一个风向标。学生可以不同意老师的看法,然后进行反驳和讨论,如果同意老师的观点,至少在热点问题上能给学生一个相对正确的引导,避免大学生一味为追求新鲜事物而被一些不恰当的言论误导。

最后,虽然社交类交流门户网站可以帮助我们扩大交际圈,去结识新朋友、联络老朋友,结交志同道合的同路人,但毕竟那还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与真实世界不尽相同。所以,我们认为,大学的辅导员老师可以利用班会或者政治学习时间,适当的提醒大学生在使用社交网络的同时,也要注意与身边真实的朋友们的交流与分享。

四、结语

社交网站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交流已离不开此类网站。此次调研对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站的情况作了一个粗浅的调查,得到的结果让我们对当前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何让此类社交网站辅助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其既娱乐大学生课余生活又规范大学生行为,还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注释】

[1]姚淳韵,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

[2]金飞,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11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

[3]穆润,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4]宋媛慧,上海师范大学建筑与工程学院2011级工程管理专业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