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校园创业者”
——上海高校大学生创业热现象调研
毛鹏飞[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创业也成为大学生除就业之外的新兴现象。然而,据有关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数量约占当年高校毕业生的1%~2%。以2010年为例,应届高校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仅占2.3%。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个数字为20%~30%。可见,在我国,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为数并不多,而且,在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成功的更是凤毛麟角,因而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了一个沉甸甸的话题。的确,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自主创业绝非易事,本文通过调查和访问,梳理了上海高校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就如何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出相关建议。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设计
(1)调查对象:以在校的本科大学生、研究生为主。
(2)调查方法:
第一,结构式问卷调查法,即通过发放纸质问卷和互联网问卷这两种形式进行调查。第二,访谈式调查法,即对初期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以及对成功创业的创业者进行访谈;另外,联系上海市科创基金委员会的委员,了解一些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3)调查过程:确定课题→试调查→设计及修改问卷→发放及回收问卷→数据统计分析→访谈→整理调研报告。
(二)调研结果
调研初期,我们在上海各个高校中发放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历时20天发放问卷近1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75份。
1.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态度
对“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看法”中,69.5%的同学表示认同,认为是实现自我理想的一种途径;25.3%的同学认为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不错选择,还有5.29%的同学认为大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故持反对意见。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同学均认为创业是解决就业的好方法。“他救”不如“自救”。自主创业是实现“自救”,实践理想的首选。而反对的同学主要认为,创业太耽误时间,大学生应通过学习掌握真本事,以后有的是创业机会。
2.自主创业的实践情况
在问及关于创业的实践情况时,23.4%的同学完全未考虑过此事;66.2%的同学考虑过但是没有着手实践;8.4%的同学正在进行创业,1.9%的同学则已经成功创业。
虽然创业被冠以“实现理想”的光环,但是89.6%的同学对此只是停留在想法状态,从未着手做此事。然而,我们也欣喜地看见已经有1.9%的同学在此条艰辛的创业路上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8.4%的同学正在奋力拼搏,希望能向已经成功创业的同学一样有不错的成绩。
3.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以及相关培训的态度
在问及是否了解国家对于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政策时,只有12.9%的同学对此比较了解,43.9%的同学只是听说过一些,43.2%的同学对此毫不了解。关于是否参加相关培训,37.6%同学表示打算或者已经参加;24.1%的人不打算参加培训;38.3%的人视情况而定。
由此可见,由于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的普及度不足,将近一半同学对此毫不知情,只有大约13%的人比较了解。然而,有超过1/3的同学有参加相关的创业培训的意愿,希望通过培训来增长自己对创业的认识。
4.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关于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24.1%的同学认为是资金不足,18.6%认为是缺乏经验,6.2%认为是家庭不支持,12.2%认为是失败带来的后果难以承担,认为没有适合的合作伙伴的占到7.4%,4.5%的人认为是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12.2%的人认为是缺乏创业指导导致的,14.4%的人认为是由于创业太理想化了。
我们认为首先,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没有资金的支持确实是创业成功的一个最大的瓶颈。即使自己有很好的创业想法,但没有运营的资金,项目也无法进行。其次是经验不足以及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又成为一个“拦路虎”。第三是缺乏创业指导。创业是门大学问,必须充分了解创业的前景以及自己应做的准备。此外,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团队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成功创业的几乎都少不了一支团结的队伍。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缺乏创业意志和创业者所需素质
在“您对大学期间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的调查中,发现约有70%学生都是有过这样的想法,但仅仅只是想过,并没有采取任何实际的行动。这说明大学生的创业意志力还是不强,仅停留在想法的层面,而未落实到实践。
为什么大学生会只是有创业想法,而不着手去实现这个想法呢?主要原因,乃是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的素质和较高的能力水平,尤其需要强烈的挑战精神和创业的热情、出色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一定的经营经验和市场意识等,而目前我们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数还不具备以上这些能力和素质。
(二)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创业认知
在访谈中笔者发现,目前大学生对自主创业这一提法的认知既不深入,也不够全面,甚至还有些片面。不少大学生普遍认为创业就是自己当老板、指挥员工干活。有的人创业目标很明确,但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和预算,创业行为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大学生心中的创业案例,都是成功的事例,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加上现在的大学生自尊心都很强,一旦面对失败,就会渐渐对创业失去信心。另外,他们对公司的运作考虑得过于简单,缺少风险评估,因此他们在面对风险时的承受能力也是不够的。
(三)高校对创业教育缺乏重视,提供的创业实践机会较少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高校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中,与详细的求职指导相比,对创业教育这一块是相对忽视的。确实,在对大学生是否要进行创业教育的这项调查中,有80.9%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创业教育,而其中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欠缺。另一个是高校提供的创业实践机会很少,主要是些自主创业的计划书比赛,以及网络上的一些创业大赛等,还是流于计划方面。没有事先真实的尝试过程,使得许多大学生即使有心,也不敢贸然行动。
(四)社会扶持资金缺乏,创业环境不完善
这主要表现在创业所需的各种服务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如银行贷款、申请工商注册等环境因素尚不完善,使得大学生创业倍感艰辛。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高校要加大创业教育力度
通过上述调研,我们发现,上海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是比较强烈的,但由于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致使他们对创业知识了解甚少,全凭一己之力来摸索创业过程,着实风险太大。因此,加大创业教育力度,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急需改善的一个方面。这可以从以下几处入手:
1.优化师资结构
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教育必须优化师资结构。当前高校师资主要是就业型的,应先提高老师的创业教育素质。要着力培养现有师资,通过理论培训、到企业锻炼、到国外参观、进行创业实践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素质;聘请一些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技术创新专家担任兼职老师,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此外,还可以聘请心理辅导老师来授课,为学生们消除创业初期心理上的一些恐慌情绪。
2.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要改革课程体系。要在传统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课程有机集成、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把创业技能、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多样性,增加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份额。其次,要改革教学模式。确立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将教育的空间观扩展至课堂内外、书本内外和学校内外,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外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再次,要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双主教学模式”,即将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相结合,借助各种手段、方法实现教学双方互为主体,彼此相长。通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抓住随机教育的机会,把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组织管理、理财能力、营销意识和沟通技巧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融合于教学过程。
3.加强创业实践指导
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密不可分,创业教育培养的是能够适应社会,自食其力的人,强调的是会学习、会做事的高度统一,打造的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就业能力。因此,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调查显示,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除了资金缺乏外,主要集中在经验不足和难以承受失败。如何既能丰富学生的创业经验,又能有效地规避可能的风险呢?笔者认为,可行的做法是在校园内建立创业园区,让有想法并愿意行动的学生聚在一起,由学校提供资金贷款,在校园内进行开设店铺、创立小型企业、组建工作室等创业活动。这样做有诸多好处,首先,由于涉及的范围和规模都较小,校园环境不像社会环境那样复杂,使创业的风险性降低很多。其次,学校的老师可以提供及时的帮助与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实实在在的创业经历,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走创业这条路,可以帮助他们及早确定目标与方向。
(二)学生要增强自身的创业能力
除了学校提供的创业指导以及实践机会,对于有创业决心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充分把握在校几年的时间,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对学生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创业能力的基础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作为大学生,首先,要珍惜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此基础上,选修跨专业课程,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专业前沿、经济社会热点现象,拓宽知识面;积极参与各项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创新计划,积累实践经验。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另外,还必须培养一些独特的创业素质,如自立、自强、进取、创新等,在思想上独立思考,在行动上独立展示自我、主宰自己的前途命运。
第二,制定适合自己的创业计划。要以积极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既要正确地评价自我,又要对社会有长远的认识和判断。选择风险低、投资少、专业对口、经营灵活、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创业项目,确立合理的创业目标,并将目标转化为长期、中期、短期计划,然后脚踏实地实施计划。
第三,做好承受和处置风险的准备。充分认识到风险与创业过程相随相伴,要以冷静、理智、平和的心态代替狂热的冲动,对可预见的风险要提前防范,对不可预见的风险要有心理上的准备。创业过程是极度艰辛的,在选择创业之前,大学生还必须做好不怕吃苦、能够全心付出的准备,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妨多参考借鉴成功者的创业之路,为自己打气。总之,既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创业心态,又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这样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的机会。
(三)政府要强化创业支持
扶持大学生创业,建议政府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资金支持,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金,并研究制订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扶助大学生创业的投入计划,既要有资金投入,也要关注投入的效果,更要注重扶助的整体性与持续性,以保证与提高资金扶助的有效性。
二是政策支持。这主要体现在要出台针对大学生毕业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及相关创业平台的搭建,如税收优惠、简化相关审批手续等。
三是扶持措施要长期化、机制化。形成良好的大学毕业生创业氛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短期的扶助是无法实现对创业的真正有效支撑的,也难以使初创业企业获得良性发展。形成机制化的措施将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持。而当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成功率在各方的支持下逐步提高,又能再次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投入,增强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四、结语
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就像是一座实现人生梦想和人生价值的桥。一头连着桥头的校园;一头连着桥尾的社会。通过这座创业之桥走向成功之路的大学生们,则需要在桥上远眺创业者们的风姿,从他们那里获得信心、勇气,学会坚守目标和开拓梦想。大学生创业并非被迫走上的人生之路,而是一个取得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在上海这座处处充满机遇的城市,只要政府和学校能对大学生创业予以重视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完全可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良好选择。但是,对于思维新潮,接受新事物,新概念能力又很强的大学生来说,创业也像是个一触即发的弹簧座椅,初速度猛烈,但减速又相当得明显。可能当初的速度越快,落地的毁坏程度也将越大,这对高校毕业生的抗风险能力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总之,创业的路艰辛又远,所以仍需要个人、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臣.大学生创富五堂课[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2]张怡,徐彦琴,吴盼盼.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J].科技致富向导,2011(18).
【注释】
[1]毛鹏飞,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2010级金融学专业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