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高校志愿者组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上海高校志愿者组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上海高校的志愿者组织已经从单一走向多元,出现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活动形式的情况,并有参与程度高,服务对象覆盖面广等特点。本调研对上海高校志愿者组织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做一个初步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上海高校志愿者组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_社会“心”观察:百篇上海师大学生调研报告

上海高校志愿者组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云文静[1]李哲[2]赖兰兰[3]蔡黎藜[4]

一、调研背景、目的及方法

1.调研背景

近年来,志愿者组织的规模与数量不断发展壮大,并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目前上海高校的志愿者组织已经从单一走向多元,出现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活动形式的情况,并有参与程度高,服务对象覆盖面广等特点。本调研对上海高校志愿者组织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做一个初步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2.调研目的及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高校志愿者组织的运营模式和服务内容,深入研究各高校服务队的组织发展现状,为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本次调研采取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并对部分高校志愿者组织负责人进行专题访谈。

二、问卷调研

1.调研问卷结构与解释

调查问卷分纸质与网络两种,主要从高校志愿者组织的服务对象;志愿者组织活动形式;志愿者队伍管理机制;志愿者态度和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调研。

2.调研数据分析

调查显示:固定总负责人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志愿者队伍设置队长的标准。志愿者团队中的交流明显不足。无论是管理层之间,还是管理层与志愿者之间,都应保持经常的交流,如此才能在志愿者团队中创建一种更加和睦友爱的团队氛围,树立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img308

图1 高校志愿者队伍设置队长标准

img309

图2 高校志愿者队伍队长层面开展工作交流的频率

img310

图3 高校志愿者队伍队长与普通志愿者沟通频率

据调查:目前大多数高校志愿者队伍采取的激励机制是荣誉奖状、证书。如职位升迁这样的机制大部分存在于有队长轮换制的队伍,有效地提升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另外,物质奖励与情感鼓励也能使志愿者们时刻对志愿者工作充满热情。

img311

图4 高校志愿者队伍激励机制

img312

图5 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目的

img313

图6 目前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高校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实现自我价值;二是社会价值。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社会可以提供给高校学生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机会,同时让高校学生接触到社会更多群体的真实情况,从而能够锻炼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高校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个人的整体素质。

分析发现:由于志愿服务工作制度不够健全和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活动不够了解,青年志愿者无法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影响了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行动的积极性。

三、专题访谈

1.访谈结论

问卷调查后,调研小组对本校彩虹志愿者以及各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队长进行了采访,对上海高校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兴起与现状、志愿者组织的价值以及当今上海高校志愿者组织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在这里只以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几所大学的志愿者组织状况作为例子。

从与彩虹志愿者的谈话中可知,随着志愿者规模越来越庞大,机制越来越完整,大学生对于参加志愿者组织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但由于自身经验不足、活动形式太过单一、激励制度不够完善等原因,对志愿者活动的进行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此外,信息渠道的不通畅,与合作单位的沟通不顺利也成了志愿者活动的阻碍。这些问题说明当今志愿者的宣传力度和机制都还有完善的空间,在服务对象和活动形式方面,志愿者们需要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发挥空间。

从与交大青年志愿者队长的访谈中可知,交大在拓宽信息渠道方面做出了表率,很好地利用了网络这一宣传途径,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相比一般高校志愿者活动,交大在活动形式和服务对象方面也较为丰富。但是,交大志愿者组织在激励制度和招募制度上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这也是上海高校志愿者组织都需要努力完善的部分。

海事大学在确保志愿者整体水平方面给了我们一些新的想法,例如现用现招的招募制度,给了更多同学当志愿者的机会,也有利于对人才的发掘,确保整个队伍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又如“灰黑名单制度”在整个制度体系中起到了监督警示的作用,确保了志愿者的整体素质和活动效率。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三所高校外,我们还对复旦大学南(东)苑学生生活园区团工委青志服务中心,上海大学蓝纽带志愿者等组织的领队进行了访谈。可以看到各高校的志愿者组织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2.结合调研的看法

在调研了许多大学生志愿者之后,我们看到大部分大学生愿意成为一个志愿者,并为此进行了实践。但还有以下一些问题须引起重视。

首先,通过调研和访谈得知,大学生获得志愿者信息的渠道不够通畅。开展志愿者活动时,除了运用海报、传单、展板、宣讲等常规途径外,还应结合当今学生的关注重点,打造网络服务平台,建立有特色、有知名度的志愿者服务网站,使大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志愿者组织。

其次,志愿者选拔、培训和激励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是重中之重。志愿者的选拔和培训不应仅仅停留在个人的特长、技巧、礼仪方面,要让志愿者从根本上了解并思考志愿者的理念与真谛,在服务的原则、方向方面提供明确、正确的思路。只有要求明确,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精神及物质激励制度。

第三,各级志愿者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与各个社会机构之间应加强沟通,形成一个互相连通的完整体系。只有加强各方面的沟通,志愿者活动的形式和服务人群才能得到拓展和丰富。

第四,志愿者的活动形式要更加丰富。调研发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志愿者活动内容比较丰实,涉及层面非常广泛,有医院、学校、敬老院、各大场馆活动和社区等。而有些高校志愿服务的范围还仅限于敬老院和社区街道这些比较单一传统的对象。只有通过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活动,志愿者的个人价值和团体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从而提高志愿者素质和活动质量,为形成具有上海青年特色的公益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分析与总结

此次调研以上海师范大学志愿者为调查对象,以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彩虹志愿者为重点,同时走访了部分上海高校志愿者组织。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访谈、网络调查等形式收集相关调查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总结与思考,得出结论和建议如下: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上海市志愿者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扩展,同时伴随着组织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各高校的志愿者组织都能根据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志愿者管理组织制度,促进了上海高校志愿者活动的发展。

首先,志愿者组织更加人性化,不断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能根据志愿者意愿更加灵活地提供服务平台,各界对志愿者服务满意度随着志愿者组织发展进一步上升。以上师大彩虹志愿者队伍发展为例,这几年来彩虹志愿者由原先单一的特殊类教育服务单位扩展到如今多个服务点多管齐下的局面,开展了设点服务、重点帮扶、区校共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彩虹志愿者组织通过以上服务平台的拓展,满足了不同志愿者的服务意愿,提升了其工作满意度,同时促进了自身的组织建设,达到了“共赢”效果。

其次,志愿者组织的奖惩制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师大彩虹志愿者在活动中根据志愿者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对志愿者进行量化考核,从管理形式上将志愿者分为普通志愿者、志愿者协调员、领队志愿者三个层次。并用适当形式对其进行激励和嘉奖。同时对不遵守规章的志愿者进行相应的警告等。

当然,本调研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必须拓宽志愿服务信息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志愿者组织的知名度。特别要加强一线交流,直接交流获取的信息更具真实性,从而促进组织和志愿服务的发展。通过这次对于部分高校志愿者组织状况的调查,我们认识到,仅有学校内的队伍互相交流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整个上海建立志愿者信息交流的平台,或者定期开展志愿者交流峰会,促进志愿者组织者互相交流组织经验,共同探讨活动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形成具有上海高校特色的志愿者文化,提升上海高校志愿者的整体素质。同时,增强志愿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自我设计能力和公共社交能力,培养在工作上吃苦耐劳、自我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强化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志愿者管理制度、激励制度要进一步推广和落实。据调查发现,彩虹志愿者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只停留在该队伍中,其他高校的队伍,或者是本校的其他志愿者队伍并未同步贯彻。建议以学校为单位,或者以大学校区为单位,大力贯彻志愿者激励和考核制度,使志愿者活动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第三,定期做好与志愿者的交流,了解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时的心情。应对志愿者进行心理指导,一方面,给志愿者灌输正面的鼓励,使他们真正意识到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亦也“乐己”,达到一种“共赢”的效果。另一方面,听取志愿者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建议。

再者,必须努力丰富志愿者活动及其形式。继承传统项目,并推陈出新。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人的兴趣在不断扩大,他们在感恩社会、报效社会的同时,也渴望自己的能力和技术的提高。学校应该提供一定量的志愿者服务基地,以激发志愿者兴趣和热情。

最后,通过以上各个问题的不断完善,从而形成具有上海青年文化特色的志愿者文化。使得志愿风尚在校园内蔚然成势,志愿服务成为学生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注释】

[1]云文静,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2010级经济学专业学生。

[2]李哲、赖兰兰、蔡黎藜,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2011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3]李哲、赖兰兰、蔡黎藜,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2011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4]李哲、赖兰兰、蔡黎藜,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2011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