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维护名气的工作量

维护名气的工作量

时间:2023-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交媒体的崛起为名气的经营增添了又一项业务:为粉丝团提供24小时大大小小的行为报告。在他们眼里,名气是可以通过精力的投入和金钱的投资来种植、浇灌的。在名气直接影响着收入的眼球经济时代,这种经营绝对是个新课题。经营名气还包括需要经常出入各种被媒体瞩目的场合,比如奢侈品发布会啊,名人荟萃的慈善拍卖会啊,上电视啊等等。
维护名气的工作量_不会穿衣的教授:名利场生存法则

如今的娱乐媒体对明星变得越来越刻薄,明星妆容完美、衣装得体的照片只能做衬托,而明星醉酒、衣服走光、挖鼻孔的照片就可以上封面,可以说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娱乐版解释。这对希望保持完美形象的明星们提出了更严苛的职业要求。想塑造美女的形象从而获取更多的广告代言吗?请每秒钟都保持妆容完好以及自然的微笑。这种工作强度,与天安门国旗班有一拼。

社交媒体的崛起为名气的经营增添了又一项业务:为粉丝团提供24小时大大小小的行为报告。网络追求的是阅读人数、粉丝数、转发数,只要有足够多的关注,就会有商机出现,网络和社交媒体成功地黏住粉丝们,让他们随时关心明星们的一言一行,从而不会被别的明星吸引走。这意味着想做明星或名人,你必须养成一个日日记、时时记甚至分分记的习惯,用电脑、用手机,随时向网民汇报所见所闻。

不是所有人都擅长这项工作。许多名人把这个工作外包给经纪公司、私人助理或者网站名人博客编辑了,但外包的代价是,一旦真相泄露,将对粉丝造成巨大伤害。新浪微博开出不久后,我曾有幸受邀成为戴“V”帽子的微博博主,那时的“V”资格还是比较稀有的,可惜我是“扶不起的阿斗”,在6个月内只发了无病呻吟的4条微博,结果被认为太不努力,编辑威胁我取消“V”资格。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这顶“V”帽子是有隐性附带条件的。换个角度想一下,不过假若我戴上了这顶“V”帽就成了名人,被取消了就成了非名人,那看来我头上这顶“V”帽的含金量也太令人怀疑了。

但我的这种想法在另一些人看来过于消极、被动。在他们眼里,名气是可以通过精力的投入和金钱的投资来种植、浇灌的。我遇到过一位畅销书作家,他对我说,在他的一本新书上市不久,没有收到多少版税的情况下,他已经投入了数万元对这本书进行网络推广宣传,买文字链接、发帖子等。显然他对“名气”的运营得到了超额回报,现在这本书已成为畅销书,而他也已靠版税付了房子的首付。我问过他,你觉得这本书的畅销有多少是靠营销?他说,70%吧。这是一个我无法接受的比例。但从和他的对话中,我意识到自己的那种无为而治的写作方法大概的确已经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了——如果我还指望能靠文字挣点钱的话。于是我决定在网络营销上多投入点精力,使得我的读者至少能够在网络上找得到我。这时我发现也许有人天生就适合做网络时代的名人,热爱并擅长和粉丝们沟通,而有些人则完全不擅长在不认识的人面前表现自己,甚至有人在不认识的人面前,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在名气直接影响着收入的眼球经济时代,这种经营绝对是个新课题。就像刚走入社会的人突然发现,原来分数高低并不重要,人情练达才是关键一样,网络时代的人也需要明白,原来能力高低是很重要,会不会利用各种网络工具经营和推广自己,也许更重要。

经营名气还包括需要经常出入各种被媒体瞩目的场合,比如奢侈品发布会啊,名人荟萃的慈善拍卖会啊,上电视啊等等。当然,这些场合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但可以争取。比如我认识的一位画廊经营者,当他从一些媒体朋友口中得知这样的活动时,会打听主办方的联络方式并且主动向他们自荐自己,以获得受邀资格。而一旦获得邀请后,在他的社交媒体上,也许他就已经变成了和出席这些活动的名人们平起平坐的“名人”。

但这种“掺水”式经营不能多做。时间长了,就会像“西太平洋大学”一样,老底被揭穿。网络捧红一个人也许不太容易,但捧杀一个人却一点儿也不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