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文对社会科课程意义、性质和目标的探讨,社会科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为目的,通过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学习,使青少年实现对社会的理解和对自我的理解,从而达到社会性的发展。
基于综合社会科课程的目标和性质,社会科课程的内容与人文社会科学有密切关系,涵盖了历史、地理、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哲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内容,甚至还涉及自然科学的一些内容。因此,社会科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
在课程实施中,社会科课程可能比一门单独的学科如历史、地理面临更多的困难。当把众多的学科内容整合在一门课程之中时,我们认为社会科课程提供了一把课程之“伞”,通过广阔的课程空间来开发和实现各人文社会学科的综合目标和潜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社会科课程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综合性特征,课程学习需要既关注各学科的重要性和它们在理解主题、专题和问题时的独特视角,同时又要以课程融合的形式超越单个学科的界限,要求在学科之中和在各学科之间进行统整。
就目前的中小学学校课程而言,随着综合社会科课程的开发,其独特性和复杂性愈发彰显。没有任何一门课程、任何一个学习领域能够像社会科课程这样提供一把课程之“伞”,使如此纷繁的课程科目得以生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一特征赋予了社会科课程独特的魅力,同时也对其开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对于社会科课程这种独特的课程之“伞”的功能以及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日本社会科协会在课程建设之初有一段精辟的解说,可以让我们对此有更深的了解。他们说:
让学生理解社会生活的一切侧面,参与社会生活,培养他们献身于社会生活进展的能力与态度,本是整个教育的工作。修身、公民、地理、历史、实业等科目,历来也是直接参与这项工作的。但是这些科目不是把重点放在发展青少年的社会经验本身,而往往一味地向青少年单纯地灌输伦理学、法律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等知识。因此,学生借助这些科目尽管是获得了有关社会生活的各种知识,但它是片面的、不统一的、在实际生活中不起作用的。换言之,不能促进青少年的社会经验的自然发展。社会科不必凭所谓的学术系统,而需要以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中心,开拓并加深其社会经验。……它是根据青少年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现实生活的一体性而反映出来的一门学科,它要赋予青少年的生活以希望和朝气。[1]所以,若能撑起这样一把“赋予青少年的生活以希望和朝气”的课程之
“伞”,人文社会学科的学习将不再是知识的搜罗与传递,而是意义的寻求和创造,从而真正实现课程形式与目标的内在统一,充分实现课程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理解自我。
社会科课程的课程之“伞”的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广泛的教育空间
社会科课程的教育目的涵盖在社会公民教育的理念之下,这使得该课程有相当宽泛的社会教育空间,而且随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而变化。
美国的课程专家指出,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社会科关注的始终是人的行为。[2]人的行为在无限广阔的时空中行进,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社会现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些复杂的社会现象无所不在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与学校社会科课程的学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这些几近“包罗万象、无所不在的”社会现象的教学,就构成了社会科课程的教育“领空”。
本书初步认为,社会科课程内容空间主要包括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组成部分的道德教育、公民责任和义务教育、环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卫生教育等。
另外,我们也要认识到,这种关于人类行为的社会科课程的空间是广泛而辽阔的,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其外延还在不断扩大。换句话说,社会科课程的教育空间无疑随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拓展。
比如,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科课程研究表明,“在学生、激进的教师、社会活动家、文化改革家、大学教授、各种评论家施压之下,社会科课程合并了有关非裔美国人的人类学内容、家庭历史、生存与法律教育、未来研究和价值澄清、性教育、环境教育、女性研究等”。[3]这一论述可以充分体现社会科课程教育空间与时俱进的一面。
2.多学科内容的整合
社会科课程以众多人文社会学科为学习领域的基本构成,在内容上整合了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态度。
每一门学科内容都代表了迄今为止人们所得到的关于人类社会不同的认识,展现了认识世界的多元视角和技能、方法与态度,每一个学科都开始于作为研究现实的一个具体视角,并为研究实在提供一种独特的“求知过程”。例如,历史利用时间视角来纪录过去事件的起因和影响;政治学运用政治化结构揭示管理的过程和结构。所以,在社会科课程中,一个重要的课程任务是让学生去理解、认识和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社会科课程致力于实现这些多元视角和技能与态度的有机运用。
除跨学科之外,在不同年级和不同地区,各学科整合的形式与内容也是不同的。这主要涉及各学科内容在社会科课程中数量和形式上的各种变化,课程设置与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是变化多端的“交响曲”。
例如,在美国的社会科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社会科的内容经常围绕主题进行构建。例如,教师在教学“时间、连续性和变化”这一主题时,可能要求学生学习历史、科学和语言艺术等领域的知识。在中高年级阶段,社会科课程会由跨学科教师队伍共同设计案例,其内容高度综合;或者,课程也可能被设计成跨学科课程,更广泛地与多个学科关联(如历史课内容也涉及地理、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知识)。[4]
3.拓展的社会理解力和能力发展范畴
社会科课程以实现社会理解和自我理解为其目标的核心,其基本范畴包括培养学生理解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建设、创造美好社会的各种能力。
从基本技能层面来说,其内容不仅包括各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学科技能,同时包括培养学生运用社会知识,形成文本阅读、数据收集分析、观察、决策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学生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要通过对话达到理解及意义寻求。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会想象力也是实现社会科课程目标的基础。
作为一门促进学生理解社会、理解自我的公民教育课程,学生能力的拓展不仅表现在基本技能层面。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素养、文明社会的公民行为以及使其积极改造和创造社会文明,也是综合社会科课程的拓展方向,是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最高目标和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