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自2012年4月27日成立以来,围绕汉藏语的学科建设做了一些事,取得了一些成绩。如:组织了全国各地专家进行《汉藏语通论》一书的编写;招收了首届汉藏语的博士生、硕士生;为研究生开设了“汉藏语概论”课;开展了多个汉藏语研究课题;参加缅甸、泰国的跨境语言研究;积极筹备2014年10月将在云南师范大学召开的“第47届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开展了“云南玉龙县九河白族乡少数民族的语言生活”调查(该调查报告已成书,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组织了“云南丽江七河乡白族、纳西族、汉族语言和谐”田野调查,写成了该地区多民族语言和谐调查报告;举办了“云南语言关系及云南和谐研究”学术座谈会;等等。近两年的实践证明,在云南师范大学建立国内外首个以汉藏语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汉藏语研究院是非常必要的,是大有可为的。我们坚信,汉藏语研究院只要这样走下去,并不断完善和修改原有的设计,必将不断壮大,开出更多的鲜艳花朵。
众所周知,汉藏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系之一,分布辽阔,情况复杂,数以百计的汉藏语语种,隐藏着无数的语言之谜、文化之谜,等待人们去开发。汉藏语的研究,对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宗教学等学科的发展都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中国是汉藏语的故乡,大力发展汉藏语研究是中国语言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云南有二十多种汉藏语,是我国汉藏语语种最多的一个省份,而且多数语言跨境而居,语言资源十分丰富。所以,在云南建立汉藏语研究院开展汉藏语研究,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条件。发展汉藏语研究,何乐而不为?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云南师范大学建立汉藏语学科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比如:在学科的实施过程中,如何组建一批有实力的、肯于坐“冷板凳”的人才队伍,如何选择切入点,如何确定特色和重点,如何处理好微观和宏观的关系,如何摆好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摆正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理论与事实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但是,路是人走出来的,事业是靠人的脑和手干出来的。所以,新生的汉藏语研究院必将在学校领导、老师和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陆俭明、邢福义、王宁、孙宏开、潘悟云等教授,以及国外著名语言学家Jam A.Matisoff、Rendy Lapola等的支持下,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揭开一个个的汉藏语言学之“谜”。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学科建设“不抓则废,一抓就灵”。学科建设主要靠有创新的研究成果来支撑。所以两年多来,汉藏语研究院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多出成果,出有影响力的成果,为老师们多出成果效力。
经院领导研究决定,设立“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成果文库”,逐步出版汉藏语研究成果。我们希望这一举措能够推动我们汉藏语研究院的科研工作。
创业难,守业更难。
戴庆厦
2014年3月13日于云南师范大学
汉藏语研究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