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起飞时期的住房保障是世界性难题,无论哪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都曾遇到或正在经历这一难题。目前,全世界还有10多亿人处在不同程度的住房紧缺和居住条件极为恶劣的环境中,既存在于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有上百万人无家可归;也包括发展中国家——约30%的居民住在简陋、破旧的房屋中。(1)
参考陈光庭等人对西方城市住宅建设的发展研究(2),归纳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住宅短缺的现象普遍集中发生在以下不同背景的发展阶段:
(1)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对住房需求的增加。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到19世纪末,欧洲处于产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外延阶段,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城市住房紧张。
(2)经济发展背景下需求标准的提高。经济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住宅需求标准提高、要求新式优质住宅,造成旧房废弃、新房不足。
(3)社会结构变化背景下需求单元的增加。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社会家庭结构出现规模小型化的趋势,导致家庭户数增加。
(4)战争等大规模事件导致住房供应量的严重不足。二战毁坏了大量房屋。德国约75%城市住宅被毁坏,日本约30%的人口无房。大部分国家经历了30年左右的努力,才基本解决或大大缓解了住宅数量短缺的问题。
此外,即使在发达国家,当城市发展进入稳定期后,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基本维持一定的前提下,城市土地需求仍不断增长,包括城市公共空间与配套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展,以及旧城中心区的集中改造,由此带来不断提升的居住空间需求和相对有限的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世界各国住房问题的表现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住房紧缺问题,住房供求不能达到平衡;居住质量问题,住房的质量不能达到城市居民对现代化生活的要求;社会公平问题,城市居民在住房持有化方面两极分化,低收入者无法承受昂贵的房价或租金,居住拥挤甚至无家无房可居,而另外一部分人却拥有豪宅或房屋闲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