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关系
根据北京市农业对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要求,按照服务内容进行划分,北京市传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九个方面的服务内容,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是与其他体系呈现并列的关系,而在其他体系中都有各自建有的与自身业务相关的信息系统,由于整个北京市农业信息体系缺乏总体设计,使得各个系统之间彼此独立,数据共享困难,增加了基层信息采集员的工作量和难度。
北京在建设“智慧城市”思想的引领下,使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定位为其他服务体系的基础体系,通过“1+N”的模式,与它们之间在内涵上有良好的衔接。同时新增加农民合作社的专业指导体系,形成北京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的体系结构。
(二)信息服务体系的主导组织分析
一是政府服务组织。
北京市农业服务体系由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九个部分组成,按服务供给特征划分,由公共服务、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三种类型组成,每种类型有不同的服务体提供服务。为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区县级农业部门正进一步强化乡镇综合站点建设,推行12316热线,建立村级农业服务站点、“全科”农技推广员等建设模式,强化农业信息服务。此外,为了加强农村乡村级农业经济管理,建立了农村经管系统,形成了四级地方服务组织体系,具有国内最集约的农村产业化用户覆盖面,并可能成为最具特色的全程信息服务通道。政府各服务体系应当在原有公共事业基础上,从机构职能与业务、管理体制机制和信息化三个方面结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进行梳理,在信息组织上实现“1+N”模式与多个公共事业机构合作,更快,更准确,更有效地跟踪现有的基础设施、信息查询服务的效果,探索发展云计算服务。
二是信息服务企业。
信息服务企业是一些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众多的IT厂商探索以经营方式开展农村信息服务的组织,利用“IT公司+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在农民学习生产知识和信息技术、规避市场风险和规模经营增收等方面发挥纽带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北京市农业企业组织的形式,必须建设新型的农产品产销服务商和现代信息服务体系,使信息化企业更加符合农户利益、城市菜篮子工程、食品安全工程、农超对接等的要求。
三是信息服务社会企业及农民专业组织。
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是农村信息服务的最有生命力的载体。从调研中看,农民个人或者专业合作社自己还没有信息能力开展服务。一段时期内,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农户是依靠自己的信息能力开展农业生产与经营,因此,当前最底层的信息服务组织仍是一个急需弥补的巨大空间。
信息服务社会企业。在政府组织和传统信息企业双向进入公共服务的两大板块之外,新形成了第三大服务板块,即非政府的社会企业(NGO)。政府在负责公共服务的管理上进行创新,当前尤其要大力培育农村信息服务的社会企业发展,与政府积极互动、互补和有效衔接,共同组成专业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这是实现科学发展、落实都市现代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政府一是要通过加强财力投入,更多地扶持社会企业参与公共事业;二是进行政策调整,创建一批公共服务的企业,让电信运营商和民间资本等都参与到公益服务的企业投资。此外,本报告在支持社会企业参与农业公益服务事业方面,还介绍了东亚一些国家的做法。
(三)业务现状分析及问题归纳
目前,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由于工作量的原因,本报告以“221信息平台”建设和农村经济信息服务问题为突破口,其他横向系统的研究暂不展开。本报告主要讨论“三个中心”: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
通过对以上“三个中心”职能的总结,目前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业务主要有:人口管理、党群管理、社务管理、经营管理、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系统维护、经济分析、农村规划、农业信息发布、采集农业资源信息、调查市场需求、提供科技支撑、提供资金支撑、教育培训等。
通过以农村市场经济信息监测为例,对目前信息服务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经济信息集成水平不高是影响农村经济研究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数据采集按传统业务线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应用之间进行垂直上报,业务流程存在复杂的横向和纵向交互关系,没有实现从业务线到业务域的跨越。在统计业务中,虽然信息化的手段缩短了办公时间,但数据是层层填报的,在每一个层面上数据不到流程终点,各节点就无法获取。尽管网络化信息共享的需求呼声很高,但与不同组织间各自为政的文化冲突较大。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流程共享、服务共享程度均比较低,在对上“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的进程中,信息化同业务管理与服务融合不足,因此,需要“三个中心”不断变化调整信息系统开发、信息服务上的规则。
(四)数据现状分析及问题归纳
在县乡一级基层信息采集时,基层经管员的信息采集工作基本可以分为按经管站要求的固定时间段的信息采集和临时性的、上级要调查的数据填报两类。由上可以看出数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信息资源开发范围不深,技术路线不明确;二是在“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进程中,有关信息职能部门统筹管理信息资源的机制尚未建立,信息、知识存于异构系统中缺乏组织和管理。
(五)系统应用现状分析及问题归纳
目前北京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主要来自三个信息系统支持:市农村村级管理信息系统、市农村经济管理平台、市“221信息平台”。课题组在调研中也发现了目前系统建设和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政府缺少一个支撑农业系统业务协同和信息采集的统一平台;第二,政府对解决“最后一公里”服务的模式有待于反思,农村基层的互联互通平台有待进一步强化;第三,从技术上看已有业务软件系统缺少集成,多采用高度的定制化开发,系统属于紧耦合方式,系统使用时便捷性,扩展性、安全性均不够强,一旦系统新增功能,就离不开原有开发者和原有工具。一些数据嵌入在专有应用软件中,且应用未提供查询和发布功能,现有的制表模块操作不够简便,不能充分发挥服务作用。第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理念、新技术层出不穷,对农村监管服务的理念和方式,全方位提高农村监管能力、服务能力、应急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带来机遇,发挥新技术的支撑与引领作用的对策尚未进行充分研究。
(六)信息化管理与运维现状分析及问题归纳
目前信息化建设和运维普遍以“工程外包”方式进行,各单位采用招标的形式,各自独立建设,这样就会带来三个问题:第一,北京市缺乏一个统一的农业农村信息化顶层设计,尚未形成以需求驱动和整合驱动的战略;第二,“221信息平台”在前期项目建设过程中,虽引进了网站建设和空间数据库产品,但核心技术平台方缺乏一些通用功能组件,增加了后期项目技术难度;第三,基层信息员不稳定,运营保障机制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