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媒体与文化艺术产业的深度融合阶段

新媒体与文化艺术产业的深度融合阶段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报告认为,中国微博市场未来发展道路存在多种可能,但最为看好的可能性存在于微博平台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微博平台在移动端的发力。新媒体与文化艺术产业的结合远远不止这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新媒体与文化艺术产业结合会更加紧密,更加深入。通过新媒体,文化艺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效率更高。
新媒体与文化艺术产业的深度融合阶段_新媒体与文化艺术产业

纵观人类生活方式特质、特征演变,可以把人类社会简而言之分为五个阶段:从石器时代—1770年,属于农业生活;从1770—1870年,属于工业生活;从1870—1970年,属于商业生活;从1970—2009年,属于电子生活;从2010—未来,属于数字生活。这一时期,互联网已经全面改变了全人类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三网融合”工程的全球化普及,逐渐将人们的生活、工作等行为“一网打尽”。数字生活是依托互联网和一系列数字科技技术应用为基础的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方便快捷地带给人们更好的生活体验和工作便利。

新媒体的发展已经深入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喻国明认为,“今天的新媒体发展当然也包括所有媒体的发展,一个基本的发展方式就是如何把媒体嵌入到人们生活链条中去,成为辅助人们生活、辅助人们消费、辅助人们经营的其中的一个环节,一个平台,一个节点”。[20]数字生活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社会化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把数字生活演绎到了极致。社交媒体对个人而言,是一项“服务”,一项用以跟朋友互通有无、建立关系网的服务;一项获得最新信息、与他人实时互动的“服务”,这些服务带领我们进入了数字化的“泛社交时代”。

(一)微博

最早的微博起源于2006年创立于美国的twitter,而国内的微博元年为2010年,目前影响力最大的为新浪微博。现在人们对微博早已不再陌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在使用它。每天看微博、发微博甚至成了一些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何谓微博?国内学者陈永东在国内率先给出了微博的定义。他认为,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49亿,网民使用率为38.4%。其中,手机微博客用户数为1.71亿,使用率为30.7%。中国微博市场用户规模已基本稳定和成熟,微博用户开始大规模向移动端迁移,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登陆微博的用户仅次于PC终端,而非智能手机终端登陆将逐渐退出。微博平台对于电子商务的导流效果明显,有超过半数的微博用户看到微博平台上的电子购物信息后会进入到电子商务网站,进一步了解和操作。报告认为,中国微博市场未来发展道路存在多种可能,但最为看好的可能性存在于微博平台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微博平台在移动端的发力。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领域,微博也引来了开发者的关注。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3月底,腾讯微博平台有近29万开发者加入其中。微博逐渐开始作为重要的推广渠道,开始了商业化道路。

(二)微信

就在新浪、搜狐、腾讯开始为微博争夺客户群的时候,新的社交方式开始冲击着微博。腾讯2011年1月21日正式发布了类KIK的应用软件——微信。用户数从零到亿,微信用了短短一年多时间。“微信可能是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在线通信工具”,知名IT评论人洪波如是评价。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是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21]微信与其他传统IM工具相比,传播信息的方式更便捷和人性化。它有两大功能:一是联通功能。微信打造的是一个“全民社交圈”,其传播方式是点对点传播和点对面传播的有效结合,这无形中整合了具备地域特点的群体传播功能;它具有广泛的LBS涵盖面,不仅包含通讯录好友、QQ好友,还包括附近陌生人,使得人际交往从个人所熟悉的强联系人群扩展到原本遥远陌生的弱联系人群。从该角度讲,微信具有一种“全局”意识。二是延伸到海外和漂流瓶功能。微信3.0将“摇一摇”、漂流瓶、中国港澳台和美日等地用户绑定手机号三项功能完美结合,3.6版本中的消息群发、微博精选、触发彩蛋等功能,以及4.0版本新增的类似path的相册功能、朋友圈和新开放的微信应用平台,更是拓宽了移动社交的横向和纵向空间。微信4.0英文版Wechat预示着其向国际化接轨的趋势,胡延平也表示微信是腾讯产品中最适合国际化的,也将是腾讯国际化战略的关键。

微信改变了传统的通信方式,这种新的语音或视频通信或将改变未来主流的通信方式。利用微信,个人对日常生活、事物和思想进行个性化的记录和表达,以文字、语音甚至是视频的形式直接传播给最亲近、最想沟通交流的好友,从而使微信成为实现记录与表达的平台。同时,它也是一个交友的平台,使原有的亲密伙伴或者陌生人之间建立了新的、沟通成本更加低廉、交流方式更加丰富的通信平台。最后,微信可以成为公共信息的发布源,微信的朋友圈以及群聊功能都使微信有可能成为比其他渠道更快、更精准或者更具体、更集中的实时信息源。从文化角度来看,微信具有大众娱乐性以及时尚消费符号的象征,从而带来使用的满足感。

新媒体与文化艺术产业的结合远远不止这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新媒体与文化艺术产业结合会更加紧密,更加深入。我们看到,MIT著名教授尼葛洛庞帝笔下的“数字化生存”时代已经日渐成熟,科技的发展引起媒体形式的变化,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影像及互动装置、虚拟装置、多媒体技术、动画动漫、影视广告、网络游戏、数码艺术设计、数字插画、数码摄影等越来越新颖的大众文化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新媒体,文化艺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效率更高。新媒体就像是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动机,它以IT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极大地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影视、动漫动画游戏研发、广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开发与信息产业、建筑、工业、服装等一系列的艺术设计、系统仿真、图像分析、虚拟装置等领域,并涉及科技、艺术、文化、教育、营销、经营管理等诸多领域。[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