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只要你随手翻阅一些报纸,就不难发现新闻标题和导语“车轱辘话”现象严重。试摘几则新闻标题与导语为例:
××省安监局局长××指出(引题)
怕得罪人的别干安全(主题)
本报讯近日,在××省安监局局长座谈会上,面对着一百多名与会人员,××省安监局局长××指出,干安全就得六亲不认,怕得罪人的别干安全。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八届四次会议
本报讯9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了第八届四次会议。
歪风邪气在某分部没有市场(主题)
原因是:党委敢与叫号的人叫号,敢与找后台的人较劲,敢与不较真的人较真。(副题)
本报驻军某共部党委“一班人”不听邪,党委敢与叫号的人叫号,敢与找后台的人较劲,敢与不较真的人较,使歪风邪气在某分部没有市场。
××市职称评审有重大改革(引题)
优秀专业人才申报高中级职称不受外语学历资历限制(主题)
本报据××市职称管理办公室透露,从今年起,××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将进行重大改革,对部分高中级职称评审、申报开辟“绿色通道”,可不受外语、学历、资历等条件限制,直接由市职称管理办公室随时受理相应的中、高级职称申报,初级职称不再评审,全部实行考核认定,以便更好地为有突出贡献的或成绩显著的专业技术人才服务。
以上几例,导语把标题说过的话,基本原封不动地重复一遍;或者变一下顺序,换一个说法;或在标题的基础上加几句简单的话。
标题和导语是新闻中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则新闻写作的成败,常常与这两部分写作得当与否休戚相关。由于两者的传播功能都有浓缩新闻精华、增强新闻吸引力、诱发读者阅读兴趣等明显的交叉与重复部分,加之结构上的紧密相连,必然有一个协调配合、各司其职、避免文字上的重复问题。如果把标题已说过的话在导语中再简单地重复一遍,读者看了就会觉得啰嗦,“倒胃口”。而且多次重复的东西不仅不会引起读者的注意,相反还会引起读者注意力的转移。为什么会出现标题和导语“车轱辘话”的现象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作者写新闻时生怕话说少了读者不解其意,明明标题已交代得一清二楚,导语还是再啰嗦一气,结果适得其反。正如有的读者批评的那样:“标题导语一个样,看不看都无所谓,让‘车轱辘话’充斥版面,还不如挤出点版面多刊登些‘豆腐块’”。
因此,建议记者和通讯员们在写作新闻,编辑在编辑稿件时要多在标题、导语上下功夫,避免简单地重复,坚持在因文制宜、把握读者心理的前提下,注意发挥标题对新闻的概括、主导作用,以及导语对新闻要素进行解释的作用,让标题和导语这一对新闻“兄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更好地传播新闻,为读者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