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鲁迅的写作经验:思考是新闻写作的根本

鲁迅的写作经验:思考是新闻写作的根本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说一切事业的成功都在于思考,那么,文章要写好,文风要改好,同样离不开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韩愈的话改一个字,叫做“文成于思”。鲁迅的写作实践也证明了“文成于思”这一道理。“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思,然后一挥而就”,这就是鲁迅的写作经验。三是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进行精加工。
文成于思_报海启悟集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一天深夜,他来到他的实验室,发现他的学生还没有休息,便问他在干什么,学生回答:“我在工作”,卢瑟福又问:“白天呢?”学生还是回答:“在工作。”卢瑟福说:“那么你早晨也是在工作了?”学生点点头。卢瑟福严肃地对这位学生说:“你这样工作,用什么时间去思考呢?”卢瑟福与他学生的对话虽然很简单,寓意却很深。

韩愈说过:“行成于思”。如果说一切事业的成功都在于思考,那么,文章要写好,文风要改好,同样离不开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韩愈的话改一个字,叫做“文成于思”。

鲁迅的写作实践也证明了“文成于思”这一道理。据史料记载:鲁迅的写作,思考多是在未动笔之前。他在写每一篇稿件之前,常常有一个很长的酝酿期和思考过程。有的时候遇见朋友,他就会谈起来,说他看到一个什么材料,想写个什么东西;有时候他不讲,静静地阅读,默默地思索,或暗自打腹稿。即使是三五百字的短评,他也是十分认真,加倍当心,从来不是摊开稿纸就动笔。他那张躺椅,是他构思的好地方,每天早晚饭前饭后的休息时刻,就是他一语不发,在躺椅上把所要写的大纲起腹稿的时候。腹稿打好了,就提起笔来,一气呵成。“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思,然后一挥而就”,这就是鲁迅的写作经验。

思考是新闻写作的根本。因为新闻写作,是一个艰苦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采访写作的全过程。采访前要对“写什么”进行一番思考,采访中要随时进行思考,而在写作中思考亦不能断线。特别是在动笔之前,也要好好思索打好腹稿。就是要把采访中捕捉的信息资料,在大脑里来一番消化。一是对采访获得的材料“梳辫子”,进行粗加工。二是安排好层次和布局,对采访材料深加工。三是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进行精加工。只有通过大脑不断地思考和消化,才能在由表及里的制作过程中,使材料在脑海里活跃起来,在进入写作过程时产生灵感,流畅的文字才会像晶亮的光点跳跃在纸上。

毋庸置疑,有一些人在写作之前也曾思考,但思考的程度不一样,思考的标准高低不同。有的人思考得深,有的人思考得浅;有的人思考得认真,有的人思考得草率。正确的应当是“多思苦想”,何言以“苦”?因为新闻写作是个苦差事。一篇新闻从采访获得材料到制出成品,好似采集百花酿造蜂蜜一样,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过程。为了提炼一个观点,为了推敲一句语言而弄得失眠减食是常有的事。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讲的治学三境界,可以说是对写作的“三概论”,既有见地、又为恰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说要艰苦调查,要了解许多现象、事实作为写作材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说害了相思病,人消瘦了也不管,还是要拼命研究,艰苦思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思考获取了成果,找到了事物的本质,心里豁然开朗,脸上也变得神采飞扬。这三个境界,讲了一篇做学问、写文章的大道理。因此,我们要铭记这一道理,在写作中做到思索、思索、再思索,真正经过深思熟虑后,在把东西写出来,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有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