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表达的结构基本分三大部分,即开场白、正文(主体)和结尾。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流连,苦难邃别,此一法也。”开头结尾的特殊位置,使它们对文章主题的揭示,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完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头,往往是文章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它显示了事件的发端、故事的缘起或问题的提出、矛盾的产生。好的开头应该新奇脱俗、引人入胜。结尾,又称“收笔”,是文章的总收束,是全文内容发展的结果。结尾应当点明题旨,画龙点睛,对全文起着定局、回应、深化的作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但是有一原则必须遵循,这就是开头一定要有利于开展主题,要有利于作者开展思路,结尾要总结全文,给人以简明的印象,发人深思。正如古人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凤头、猪肚、豹尾”的文章规则同样适用于口语表达,即开头像“凤头”一样俊美、精彩,主体像“猪肚”一样丰满、充实,结尾像“豹尾”一样雄健有力。
(一)开头
1.直入式开场白——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接触主题。
例如,某一讲者在以《下一个》为题讲话时这样开头:
当球王贝利踢进一千个球时,有一位记者问他,“哪一个球踢得最精彩?”贝利回答说:“下一个。”努力追求下一个,是优秀运动员的共同品格,也是一切先进人物的共同品格。
评析:这样的开头,使听众一听就知道所讲的是什么,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
2.提问式开场白——问题引路,使听者与讲者一道思考,立即引起听众注意,带着问题听讲,将大大增加其对内容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在复旦大学的一次演讲活动中的一个演讲这样开头:
关于青年与祖国的关系,人人皆知。但是我想提个问题,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青年对于祖国的关系?我说可以用“根”这个字来表示,青年是祖国的根。
评析:问题别致,一下子引起听众注意,大家纷纷猜测。
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要围绕主题,发人深省。如果问题提得平平淡淡不痛不痒,反而弄巧成拙,失去了这种开场白的优势。
3.名言式开场白——格言、谚语、诗歌以及名言警句等,一般都具有思想深邃和语言优美的特点,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若适当引用名言,可将听众马上带入内容中。
例如,左英《生命之树常青》的开头:
伟大的诗人歌德曾有这样一句话:“生命之树常青”。是的,生命是阳光带来的,应该像阳光一样,不要浪费它,让它去照耀人间。
评析:这样的开头,对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4.交代背景式开场白——开头说明这次讲话的背景、起因,使听众了解这次讲话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况下进行的。
例如,李先念《在欢迎民众柬埔寨代表团宴会上的讲话》:
在我国举国上下、万众欢腾、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35周年的日子里,以西哈努克亲王为团长、宋乔和乔森潘阁下为副团长的民众束埔寨代表团特地来参加我国庆祝活动,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我们感到格外高兴。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你们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5.悬念式开场白——悬念能激发听众的好奇心,促使听众尽快进入演讲者的主题框架。
例如,关于戒烟的一个讲话,是这样开场的: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跟大家来讲讲抽烟的三大好处:第一,狗不敢咬!狗一见抽烟的人就害怕而逃跑。第二,不招盗贼!小偷不敢到抽烟人家里偷东西,而且抽得越凶,小偷越不敢。第三,抽烟者永远年轻。
评析:听完这三点后,台下很多听者都会想:“为什么抽烟会有这三大好处?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开场使听众一头雾水,感到十分好奇。
6.幽默式开场白——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或事例作为演讲的开场白,使听众在轻松愉快之中很快进入演讲接收者的角色。
例如,香港金庸先生在北京大学对大学生们的演讲开场白:
“我刚从绍兴过来,在绍兴的兰亭,那里的人让我写字。我说,那可不行,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写字的地方,我怎么能写?而他们不干,非要我写。于是我就写了一行‘班门弄斧,兰亭挥毫’。今天北大又让我在此讲学,又是一种怎敢当的心情,于是我又写了一行‘草堂赋诗,北大讲学’。”语音一落,学生们开怀大笑。他乘兴又补充了一句:“我是搞新闻出身的,做新闻是杂家,跟专攻一学的教授不同,如果让我做正式教授的话,那是完全没有资格的。幸亏我当的是你们的名誉教授。”又引来满堂喝彩。
评析:金庸先生的讲话表现了一位极有素养的知识分子既潇洒风趣又谦虚谨慎的个性。这种开头方式, 自然入题、幽默风趣、活跃气氛,能抓住听众,效果极好。
除上述几种开场白外,还有赞扬式(根据听众特点,对其进行赞扬开头)、故事式(通过一个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故事开头感染听者引起共鸣)、个人经历式(以讲者的人生经历开头,迅速拉近与听者的距离)等。总之,开头的目的就是立即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控制场面,把听众带进主题。
开场白需注意几个问题:①不宜太长;②慎用谦虚,过分谦虚的客套令人兴味索然;③避免缺乏生机的套话,落入俗套令听者厌烦。
(二)主体
主体,是讲话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内容,是决定整个讲话效果的关键。做主体部分安排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紧承开场白
在关于戒烟的那个讲话中,讲者在主体部分紧承开场白,解释道:
首先,抽烟人驼背的多,狗一见他们以为正要检石子打它,所以狗一见抽烟的人就要跑;其次,抽烟人夜里爱咳嗽,尤其是大烟枪,更是咳嗽不断,小偷以为他没有睡觉,所以不敢去偷;最后,抽烟人很少命长,能活过40岁的罕见,所以说抽烟的人永远年轻。
将吸烟的三大“好处”解释之后,听众才恍然大悟,抽烟哪有三大“好处”,明明是三大坏处。如此结构使内容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2.选好重点
好的讲话要有鲜明的主题,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主体部分在安排材料的时候,就要有重点和非重点、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如果没有重点、主次,听者就会抓不住要领,也就达不到讲话的目的了。口语表达的重点就是指那些最能体现主题意义的材料,蕴含深刻思想与充满感情的内容和句子。例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分三部分来讲的: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明确中心主旨;第二部分,具体讲述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第三部分,阐述了马克思所做贡献产生的影响,表达了人民对他的深切的悼念。其中,第二部分就是全篇讲话的重点。这部分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既突出了实践第一的观点,也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由于突出了重点,讲话就显得观点鲜明,论证严密。
3.安排好层次
口语表达的层次要清晰,逻辑性要强,结构也应该更完整。因为讲者诉诸人们的听觉,必须使听者一下子就能把握住这个脉络。层次是口语表达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体现讲者思路展开的步骤,也反映讲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体现讲者对整个讲话所做的大的布局和安排。
划分层次的方法:
(三)注意过渡和照应
过渡和照应是使整个讲话流畅贯通、脉络分明的重要手段。过渡,就是指讲话前后部分的衔接和转换;照应,是指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
1.过渡
我们在口头表达过程中,所讲的东西总是由一层层意思、一段段内容编织连缀起来的,由这层意思向另一层意思转换,由这段内容向另一段内容发展,这中间往往需要“过渡”,就如同过河由此岸渡往彼岸离不开舟楫和桥梁一样,所以称之为“过渡”。过渡得好,讲话或表达就脉络贯通,气韵流动;过渡得不好,就会思路突兀,使听者难以把握和理解。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过渡”呢?
第一,讲述问题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时需要过渡。
第二,由一层意思转到另一层意思时需要过渡。
第三,由议论转为叙述,或由叙述转为议论时需要过渡。
2.照应
“照应”又称为“伏应”,即前有交代则后有照应。假如前面有交代而后面没有照应,则会使听者感到有呼无应,交代没有着落;反之,前无交代而后忽又照应,也会使听众感到莫名其妙,多此一举。因此,要注意在口头表达中的前后照应。
照应有以下几种:
第一,讲话的正文内容与题目照应。
第二,观点(论点)和表现中心的关键词语照应。
第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照应。
3.层次
结构布局时,要把一堆杂乱无章的材料组成一篇井然有序的文章,首先需要围绕主题,形成文章的层次,并要加以有机地排列、组合与连贯。层次,就是指文章中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是作者在表述主题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思想单位,又叫“意义段”“逻辑段”或“部分”。
层次,或者是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或者是事物矛盾的一个侧面,或者是中心论点的一个分论点。安排层次是作者思想脉络的直接体现,因此,在结构诸要素中,层次居于核心地位。文章中划分层次的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纵式。即按照纵向进程的顺序划分层次,各层次之间是延续和承接的关系。纵式层次,又有以下三种形式:时序式,即按时间的顺序安排层次;递进式,按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安排层次;逻辑式,按事理的内在联系安排层次,如从属关系、因果关系、总分关系、分总关系、总分总关系等。
(2)横式。即按照横向展开的顺序划分层次。各层次之间是依次展开的并列关系。横式层次,又有以下两种形式:条款式,按问题的性质分为条款安排层次;部分式,把一个完整的主旨划分成若干部分来安排层次,每一部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整体思想的某一侧面,几个部分合起来反映主旨思想的全部。
(3)纵横混合式。即将纵式和横式两种层次安排形式结合起来,或是先纵式后横式,或是大层次为纵式,纵式里面包含着横式,或是横式当中包含着纵式。这种形式往往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一“经”一“纬”,相互关联,既在纵的方面注意了时间的连贯性,又从横的方面照顾了空间的平列性,纵横交错,使文章层次分明。
(4)总分式(或叫分总式)。文章的几个部分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说是为了概括或总结全文,分说是为了展开内容,逐项、逐条论述有关问题。这种有总有分,总分结合的划分层次的方式形式也是多样的,有先分后总式,有先总后分式,有总分总式,还有分总分式等。总之,划分层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写作和交谈中,要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使用。
(四)结尾
结尾,又叫结束语。在口语表达中,精彩的开头能为自己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赢得听者的兴趣和注意力,而有力的结尾则能使人留下回味无穷、难以忘怀的印象。所以,好的结尾是非常重要的。
1.结尾的方法
(1)总结式——总结全篇的内容和观点。
(2)激情号召式——结尾以充满激情的语言,把听众的情绪推向高潮,激发听者行动的欲望。
例如,郭沫若《科学的春天》的结尾是这样的: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3)名人名言式——用名人名言结尾,能极大地增强讲话的说服力和鼓动力。
(4)幽默式——用幽默诙谐的手法结尾,活跃气氛,令人回味。
例如:1926年,斯大林发表了《论我们党内的社会民主主义倾向报告的结论》,结束一名他这样说:
因此,我要奉劝可敬的反对派分子,治一治你们的耳朵吧!
评析:幽默的话语引发听众为之一笑,而深含的讽刺意味,又令听者回味,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结尾方式,常见的还有展望未来式、诗文式等,讲话者可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变化结尾方式。
2.结尾要注意的问题
(1)要善始善终,止在好处。
(2)要一脉相承,推向高潮。
(3)要充满自信,言词铿锵。
总之,有了好的开头和充实的主体,还要有一个有力的结尾,这样就能首尾呼应,融为一体,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