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方缺水城市,石家庄喜雨,尤其是早春二月的春雨,更是珍贵。如针细雨,绵绵不绝,落在山窝里,落在平原上,擦去残冬的痕迹,浇透了土壤,温暖了人心。
自2011年以来,以转变干部作风为主要内容,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的“效能革命”,就如这春夜喜雨,当春发生,持续四季,入肌入理,洗涤干部心灵,温暖世道人心。
6年来,每年春节后党政机关上班第一天,我市优化发展环境开展“效能革命”的动员令就从市人民会堂传出,这号令犹如一声春雷,点中了石家庄发展的“命门之穴”,激发出跨越前行的万钧力量。
向创新改革要效能
结束公章旅行审批“长征”变“短跑”
如果把石家庄比作一匹正在跨越赶超的骏马,中部地区就是这匹马的脊背,用全身的力气承担石家庄发展的一项重要使命——中部工业隆起。而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处在这脊背最中间的位置。
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高新区从1991年敞开发展的大门至今26年时间。这里聚集起5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囊括了电子通信、医药化工、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产业,其中11家企业位列全市纳税50强。
26年的发展,积淀下助力全市工业腾飞的力量,但在褶皱的表皮下,也隐藏起阻碍活力进一步释放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体制的弊端和先行先试的优势,使高新技术开发区改革势在必行,而行政审批改革首当其冲。
在市委主要领导力推下,2015年4月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列为全省创新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试点。推行“一颗章、一个机构管审批”的改革模式。高新区全面深化改革落下关键一棋子。
改革没有一帆风顺。成立高新区审批局意味着将审批权从原有各区直部门全部划拨出来,如同种在花盆里的一簇绿植,将一部分剥离出来并连根拔起移栽到别处,“容易伤到经脉”,改革之初,便有了阻力。首份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在高新区有关会议上一经亮相就引来不同声音。有的支持,有的不理解,有的甚至反对。见此情形,高新区随即组织各部门一把手赴天津滨海新区和沈阳沈北新区学习,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带队,所有部门一把手全部外出学习,这在高新区还是近年来少有。两天的时间,马不停蹄,学习开阔了视野,更打消了有些人“一亩三分地”的旧观念,高新区趁热打铁,经过一轮轮的协商、修改,改革方案终于落锤定音。
2015年12月,全省首个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运行。全区9个职能部门的151项审批权全部划转到该局,21枚行政审批公章的效力集中到了1枚公章上。
石家庄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行,大大减少了各种行政审批手续。
相关部门联合对家装市场检查
高新区这个比全省首批9个试点单位报到整整迟到半年的“特招生”,用了8个月的时间跨越赶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跑到了全省前列。
效果显而易见。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举了个例子。从全国到地方,文化、卫生、建设等各线都有一条完整而又独立的审批系统,如一条条绝缘体,互无交集。审批局把“线”折成“环”,形成“闭环”系统,一个部门管审批,群众办事再也不用跑了东家找西家。3月20日,在审批局大厅就遇到这样一位办事群众。“我是10点10分左右来到行政审批窗口的,不到20分钟就领到了许可证。”前来办事的张先生举着盖有“石家庄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审批专用章”的施工许可证,激动地晃了晃。今年1—4月该局已受理审批事项3788件,按时办结率达到96%。
效果不止这些。权力和监管实现了“物理和制度上的双重隔离”,监管更有效了;各部门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服务上,服务水平更高、更精细了……
高新区审批局的成立是全市行政审批改革的缩影。
在全市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削减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这是一场针对权力的革命,也是政府部门开展的自我革命。行动从2011年优化发展环境建设这场战役打响的那一刻踏上新征程。
市编制办一位负责人说,石家庄从世纪之初就已经开始着手简化行政审批。但2011年以来的这几年,力度最大,效果也最明显。
——在陆续衔接中央和省下放审批事项的基础上,2011年,四次集中审核清理,将市级原321项行政和非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245项,2012年削减为168项;2015年上半年,保留行政许可事项149项。
从一项项举措我们可以看到,各领域改革渐入佳境。
——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企业年检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实行一照一码;3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登记事项。
——实施审批方式创新,推进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2015年上半年已在市政府23个部门成立行政审批处或在相关处室挂牌,在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行政审批局。
连续几年,全市大刀阔斧地开展行政审批瘦身,全面清理、确认和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监管事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审批“长征”变“短跑”,一个崭新的“效率石家庄”正在越来越清晰地凸显在世人面前。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审批环节平均为3个,办结时限平均为7天。联合审批将过去需要半年以上才能审批完的事项,缩短为20个工作日。在全省、全国叫响了“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城市品牌。
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2015年1—11月,全市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总量及增速均居全省首位。2016年上半年,又传来好消息,我市企业数量自2013年底突破10万户后,首次突破20万户,实现了发展历程中关键性的一跃。
向实干要成绩单
剑指“懒政怠政”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放眼全省,6年前的石家庄正处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形势逼人”的发展境地。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与兄弟城市竞争,石家庄不拼资源、不拼基础、不拼劳动力,拼的就是发展环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多次在全市重要会议上强调,发展环境就是核心竞争力。
自我审视,长期存在于石家庄广大干部中的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等现象成为制约石家庄发展的“绊脚石”。搬掉这块“绊脚石”,石家庄提出,优化发展环境从转变干部作风开始。而转变干部作风最核心的就是干部的精神状态。
去除“懒政怠政”、激发干事创业热情,领导干部带头做表率。
为引进格力项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三下珠海”成功打动企业来石投资,并创造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神话。随后几年,企业连年实现产值翻番。
领导干部“挂帅出征”,掀起“效能冲击波”,一面面火红的旗帜飘扬在了项目建设的主战场。
在鹿泉,康师傅饮品项目从接洽到签约1个月,从签约到进场2个月,从开工到即将投产8个月,成为该公司在华北地区投资的19个工厂中,进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长城影视基地项目从选址、洽谈、审批、落户,到《大宋铜人》《布袋和尚》两部影视剧开拍,118天一气呵成;泸州老窖华北基地项目从签约到施工队伍进场,用时仅5个多月;科林电气二期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只用了1年2个月。
石家庄市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了“一站式办公”,行政审批手续减少,促进了机关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企业和市民。
在平山,为服务企业落地,成立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推进委员会、服务央企办公室、科技创新和创业辅导基地等,出台了《招商引资管理办法》,筹建了标准化科技孵化园。
在藁城,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VIP全程保姆式办理服务,中心业务科全程领办或代办服务,特殊情况下,及时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使项目早受理、早办结、早落地、早生产、早见效。
……
在全市各地,一个个项目群,如雨后春笋,逐渐成长为我市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支撑力量。
与此同时,全市领导干部分包重点企业,深入企业倾听呼声、解决难题;市直部门牵手企业,与企业长期结对帮扶;选派干部入驻企业,与企业共进退。
效能革命,激发出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发展环境形成了竞争力,也提高了生产力:继2013年全部财政收入重返全省第一后,公共预算收入也在落后10年后重返全省第一。
实干,不仅体现在抓大项目、立大产业上,更体现在“心贴心”零距离服务上。
6月13日晚,一场骤雨,几声狗叫,应和着雨中行人慌乱的节奏。豆子大的雨点敲打在宜安镇马山村一座透明手工作坊的玻璃墙上,“啪啪”作响。
这个院落距离黄壁庄水库500米,是鹿泉区返乡创业青年梁云凯梦想抵达的地方。这份梦想里有电商配送,有农业基地,还有手工馒头制作。
从2013年辞去城里工作到现在也只有短短3年的时间。梁云凯没有想到,当初在心里被揉搓了无数遍、念叨了无数遍的设想,这么快就能实现。
在石家庄创业,除了享受政府的政策扶持外,最为打动梁云凯的是那股“人情味儿”。
在梁云凯的口中,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被亲切地称为“人家”:“看到我建鱼塘加固防水方法不对,人家鹿泉区交通局公路站派来两辆专用车,干了整整一天,帮我省时省力还省去几万元的费用;看到我冬季‘毛驴车’配送货源不足,人家团市委、团区委帮忙联系创业青年,提供红薯、粉条等农产品;看到我的创业规划与区政府发展方向相矛盾,人家农业等部门及时给出指导意见……”
正是来自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贴心服务,给了梁云凯不断前行的动力。
这一方水土的涵养和滋润,如细水长流般,不动声色,给了他努力扎根,向上生长的力量。即使遭遇挫折,也如雨后黄壁庄水库旁的树木,愈加苍翠挺拔。
政府无微不至的温情举措,打动了无数像梁云凯一样在石家庄干事创业的人。
2015年初,循环化工园区工商局收到一家企业的来信,信中字里行间溢满企业的感激之情。来信企业是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昌盛”)。原来,青岛昌盛在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投资4.975亿元,建设50万兆瓦农业科技大棚并网发电项目,去年12月进入关键时期,急需银行贷款到位。但在2014年12月21日,公司突然接到银行通知,必须将子公司——石家庄豪盛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质押给银行,才能给予发放贷款,银行年底关账时间节点为12月25日,再加上完成质押登记后,公司还要奔波包头、重庆、成都三个城市,才能完成最终的放款。这也意味着,必须在12月22日当天完成股权质押登记,否则,上亿元的贷款将化为泡影。
循环化工园区工商局的工作人员连夜赶赴北京,跨区办公,深夜两点办理了股权出资设立登记,帮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用行动打动企业,我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履约践诺。
从2011年起,每年全市重点部门和单位,向全市人民做出优化发展环境承诺,并通过报纸网站等媒体集中公开,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一项项便民措施带着各部门的特有温度和盘托出:
我们看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创新审批办法和流程,在全省率先推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房地产项目联合审批办法。近年来,受理了万达广场、勒泰中心、民心广场等项目联合审图333项;联合验收307项。
我们看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创新自助化服务模式,研发“智慧云”服务系统,用互联网+服务办证群众。
市民可以在石家庄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相关行政审批手续。
我们看到,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分局推行银行免费代办服务,引进多家银行入驻企业注册分局,免费代办营业执照,降低了创业成本、提速了创业过程。
……
难怪,青岛昌盛在来信的末尾写道:“相关部门为我们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最诚挚的帮助,让我们感受到党和政府为企业服务的温暖。”
向问责要执行力
把权力晒在阳光下
干部作风,是靠好环境、好风气带出来的,是靠事业引领激发出来的,也是靠硬制度、硬措施倒逼出来的。
在赞皇县政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热情接待前来办理事务的人员。
在石家庄市委党校,有一个特殊的干部培训班,损害发展环境离岗培训班。被群众拍手称为“拔刺班”。这个培训班专对那些状态不佳、效能不高、不作为、乱作为的公务人员予以问责,并实行离岗培训。一次离岗培训一次深刻教育,起到了教育一个,警示一片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市通过加大明察暗访、投诉举报、案件查处力度,建立损害发展环境典型案件季度通报制度;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谁破坏发展环境,就让谁公开亮丑,谁就要受到追究。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仗接着一仗打,推动干部作风转变和行政效能提高。
政府有权不能任性,把权力晒在阳光下,推进制度的笼子里,放在法律的高压线下,才能让企业明明白白干事业,放心大胆闯市场。
201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剑指权力漏洞,围绕打造公开公平的发展环境,频出重拳,让干部手中的权力一一晒在阳光下:
——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让政府集中力量干该干的事儿。“四个清单”公开晒出市本级50个部门的权力家底,归并压减1499项行政权力,60个部门明晰职责,消除模糊地带,建立起涉及40个部门的监管清单。
——打造规范化行政服务中心,敞开近百余个服务窗口,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挂牌服务、联合审批,实现了“一个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
——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打造全过程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智能化、一体化管理系统,所有招投标过程实行电子化留痕,所有招标投标操作均可追溯、可查,所有网上备案环节全方位监控,在建设工程、土地、矿产、产权、政府采购中介机构选取等领域,用公开和监督,堵住权力滑坡的漏洞。
权力规范运行,肃清了企业发展空间,制度的“缓释药效”作用正悄然释放,群众办事满意率逐年提高,2012年全年市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审批事项提前办结率90.7%;2014年,提前办结率达到96.5%;2016年上半年受理事项按时办结率达到100%。2015年全社会生产总值完成5540.6亿元,在全省、全国各地发展节奏放缓及诸多不利因素下,全社会生产总值增长7.5%,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4.4%。
孙瑞彬——效能革命突破利益“雷区”
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实现石家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有大量的外来资本以及先进生产要素加速聚集。而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大背景下,必须把发展环境打造好,才能对资本有足够的吸引力。可以讲,发展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之穴”。
优化发展环境,最突出的是政务环境,最关键的是行政效能,最核心的是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近两年来,我们大力实施行政“效能革命”,坚决突破观念、体制特别是利益的“雷区”,努力把石家庄打造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和创业乐园。我们最大限度地精简审批事项,凡是削减后不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失范的审批事项,坚决取消;凡是国家没有明令必须由市一级审批的事项,坚决下放到县。我们坚决规范基层执法行为,建立制度、专项治理,解决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和执法不公、徇私枉法等问题。我们还严肃查处损害发展环境行为,对“庸懒散”现象“零容忍”,对“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严肃问责。同时还坚持把民主评议职能部门作为重要监督措施,把发展环境的评判权交给企业、群众和基层。
通过我们的艰苦努力,石家庄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大幅提高,全市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人民日报》(2012年08月15日)
石家庄两年削减审批事项近半
办结时限平均由十四天减至七天
本报石家庄2月16日电(记者 王方杰 李增辉)对影响发展环境的行为,不做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敢于当铁匠“硬碰硬”。在刚开过的石家庄市民主评议大会上,500名代表采取无记名方式,对56个部门单位、30个窗口单位和107个重点岗位就行政效能、服务质量和作风建设等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将影响相关责任人的“官帽”和岗位。优越的发展环境结出硕果。2012年,一大批央企和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平均每天有四五十家民营企业“诞生”。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500亿元,增长9.5%。
自2011年以来,全市大力精简下放审批事项,着力打造全省、全国“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城市品牌。一方面,最大限度地精简审批事项,另一方面,对保留的审批事项实行流程再造,做到审批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比如格力电器项目,仅用112天就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效率。
2011年至今,市级321项行政和非行政审批事项已精简到168项,削减率达47.7%;市级审批环节由平均5个减少到3个,削减40%;办结时限平均由原来的14天减少到7天,压缩50%。
针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企业和群众最担心的问题,石家庄出台首问首办负责制等“十项制度”、优化发展环境“八不准”、石家庄市机关工作人员损害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人民日报》(2013年02月17日01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