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社区家园网以网民诉求为中心,实现线上线下社区自治有效对接
召集140多万人开会,需要一个多大的会场?得筹备多久?动用多少设施?让他们表决某项决议,该有多么繁琐?现代网络技术帮助实现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在深圳市罗湖区,就有这么一个“会场”,罗湖辖区的140万居民可以365天24小时不间断参会;任何一个人,想发言就发言,有人听,有人落实。而且,这个会已经连续开了7年。
罗湖社区家园网(http://www.luoohu.com/,以下简称“家园网”)诞生于2007年4月28日,即将迎来七周岁生日。这是全国首家由区级党委政府创建,立足社区,面向居民,以论坛为主要互动平台的社区网站。南方舆情研究院近日组织专家、记者实地调研发现,家园网以网民的诉求为中心,以问题的解决为导向,7年实践,创新不断,成为罗湖官方与民间都离不开的“网络社区家园”。官员与网民通过在家园网的频繁互动,理性沟通,加深了解,达成共识,共同成长。
人气火爆的“官网”
作为一家“官网”,家园网每天的点击量超过10万人次。考虑到家园网的网民主要是罗湖辖区居民,这个数字着实不简单。
退休老师范晓霞想办一个舞蹈培训班,免费培训有兴趣的居民。她在家园网发了一个启事,一个月时间,报名的人数有两万!范老师的培训班最后由罗湖区文化馆借出场地,将一期培训班办成了一个常设项目,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
桂园街道想更名为“蔡屋围街道”,1月份在家园网征集意见,到3月10日,征集帖子的点击量达46,825人次,跟帖1037条,超过六成的人支持改名。
人气火爆的家园网,对老百姓有什么作用?田贝社区的居民黄范海说,“自己参与了家园网的随手拍活动,举报洪湖公园的厕所卫生问题,“以前下雨特别脏,现在再去看一看,干净了、整洁了、有人打理了,这就是随手拍反映问题后的结果。”
依托家园网,只要敲击键盘、轻点鼠标,曾经“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有关部门”就近在眼前,笑容可掬;以前群众要“跑断腿、磨破嘴”才能办妥的事,在家园网上就能得到快速回应和解决。基层政府、各类社区组织的服务水平也大幅提高。网友评价:“论人气指数,天涯、网易的论坛更高,可是,一个身在罗湖的网民,真想把家门口乱摆卖、乱停车的问题解决了,家园网肯定是最有效的地方。”
家园骑行队现在有千人的规模,一周7天,几乎天天都有活动,全部通过网络召集。去年,骑行队发现了罗湖5号绿道的许多不完善之处,写了建议发到家园网。在今年的区两会上,完善绿道的建议被区政府采纳,“我们草根的声音能够得到政府的回应,我觉得这个平台真的挺不错”,骑行队副队长、网友“星子”说。
通过网上的楼(栋)长话事会、居民议事会、家园议事厅,罗湖居民可以方便参与社区议事活动;围绕政府的重点工作和辖区热点问题,家园网策划了70多场大型网络问政活动,涌现出一批热心公共事务的网民,由网民创作的5万字的《罗湖九章》,被誉为“民间版政府工作报告”;网友们依托家园网创办了罗湖区罗溪社会服务社、罗湖社区家园义工队、罗湖区绿色出行志愿者协会等多个社会组织,成员达数千人,家园网成为他们发起活动、展示成果、分享经验的主阵地。
有效解决投诉回应不“打太极”
7年来,家园网通过1个主网和83个社区子网群,搭建了一个覆盖罗湖全区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服务内容涉及居民诉求、网上办事、教育医疗、求职就业、休闲购物、社区公益、文化娱乐等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居民有什么意见建议,身边有什么想不通的事、不愉快的事或想分享的事,都可以拿到网上“晒”。
只“晒”不回应,“晒”了也白“晒”。家园网建立了“小区—社区—街道—区”四级网络发言人制度,依托700个小区论坛,搭起了700个“网络服务台”,可以快速响应居民们的投诉建议和服务需求,对网民“晒”出来的问题,由“小区—社区—街道—区”四级协同解决,快速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家园网要求,网民投拆,解决问题的事权在网络发言人所属部门权力范围内的,要尽快办事,权力范围之外的要尽量协调,在回帖时,要说明职能权属、跟进情况或处理结果。“东晓街道发言人”回复网友“金稻田之春”的《一万年太久,围岭公园等不起》一帖,用了近千字,详细解释公园建设时与4家股份公司征地补偿谈判悬而未决的事实。这样的回帖在家园网司空见惯。
罗湖举全区之力兴办家园网。通过“家园论坛”把社区治理的问题和不足暴露在“网络阳光”之下。网民的投诉和建议,相关部门的处置过程和解决结果都在网上公开“晒”出,是及时回应、认真解决,还是消极推诿、敷衍搪塞,网民都能一目了然、直接点评,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力量,倒逼相关部门寻求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七年培育官民 “网商”不断提高
每天,打开电脑,登录家园网,是许多罗湖人的“例牌”动作。7年培育,罗湖辖区140万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或深或浅,打上了家园网的“水印”,罗湖官民的“网商”普遍走高。
在家园网上,如果回应网友不积极,处理问题不及时,有一系列的制度予以处罚,其中,最严重的是部门被“红灯”警示。家园网运行七周年,罗湖没有一个部门被亮过“红灯”。积极回应网民意见,在罗湖的政府部门,已经不是一个问题。
文锦社区工作站站长张晶每天上班先上家园网“接炮弹”。张晶打比方说,要到社区的子网站上,看看居民有什么意见,每个生活小区发生了什么事,这里可能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
在网上沟通多了,张晶接的电话就少了。以前一天接五六十个电话,回家累得不想说话。现在,咨询的人、投诉的人会先上网,一上网,相同的问题都在那里,许多疑问就解除了,大大减轻了张晶的工作压力。
居民黄范海所在的田贝社区,在最近三年,利用家园网开展了113场社区活动,平均每月有3场。线上线下的互动,把居住在高楼里的城市人,从曾经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变成了熟悉的邻居和朋友。
“三年来在我们社区没有泼妇骂街。为什么呢?因为通过这个平台打造了熟人社区,常见了,好说话了,摩擦就少了。”黄范海说。
不仅在生活中不吵架,在网上火气也消了。网友“罗湖剑客阿勇”在东晓街道曾经是个“狠角色”:一度,“山寨农批”屡屡死灰复燃,“阿勇”毫不留情地痛骂街道办,言辞激烈,让刚上任的街道书记陈武“头皮发麻”。“山寨农批”一事解决之后,“阿勇”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在反映布吉路丰湖大厦附近路段局部下沉的网帖中,“阿勇”措辞颇为客气,在指出具体问题、地点和解决方案后,又附上了“家园网老网友等候你们的佳音”的字眼。经过各方努力,一个月后,相关部门开始在现场施工解决投诉,次日早晨,阿勇在网上回帖:“东晓街道赞一个”。
以前,网友遇到问题,在网上不问情由地骂政府。经过家园网的“政务公开”,不断互动,一些资深网友也逐步了解了政府部门的分工及办事流程,甚至主动帮网络发言人解释这件事职责在哪里,应该怎么办。
“罗湖区长,你整那么多不如解决一件实事来得好”,这样的帖子在家园网可以得“建言献策奖”。家园网论坛尊重网民的多元个性表达,哪怕是一些激烈的言辞,只要不触动法律法规、道德伦理底线,都原汁原味保留。通过平等对话、透明行政及充分讨论,引导网民理性表达,建设性的意见逐渐成为网络舆论主流。
南方舆情研究院特邀专家点评:贵在坚持贵在服务贵在包容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志安教授:罗湖社区家园网已连续获得两届深圳市网络文化奖“最佳社区服务奖”,是广东政府治理创新的优秀案例。其可贵之处有三:
其一,贵在坚持。作为全国首个由区级政府创建、服务本地居民的社区网站,家园网创办已有7年,始终保持亲和力和草根性,日均点击超过10万人次。
其二,贵在服务。家园网持续吸引社区居民的关键在于服务,如设立“网络服务台”,提供贴近服务,鼓励投诉和建议,帮助解决问题。
其三,贵在包容。通过“交互式论坛”,实施网络问政并可全程监督,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社区自治的有效对接;政府对网民的批评和意见充分包容,营造了理性对话、官民互动的网络空间。
(南方日报记者吕冰冰,《南方日报》2014年4月11日A05版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