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新发现老年

重新发现老年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人的智力可以得到保持。而那些自认为在所看重的社会角色上表现不佳的老年人容易染上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第三年龄”这种相对中性的说法是对“老龄”和“衰老”的超越。事实上,在老年人口中,总有一部分老年人存在着强烈的“老年发展”欲求。老年发展是体现老年价值的最好途径。老年发展理论的基调是要将老年人群看作是老龄化社会发展新的推动力量。老年发展就是要“给岁月以生命”。老年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良性互动的过程。
重新发现老年_银发中国: 从全面二孩到成功老龄化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生命已经增加了岁月,现在我们必须给岁月以生命。”如果说“给生命以岁月”指的是对长寿的追求,那么“给岁月以生命”实际上是要赋予生存时间以价值和意义。所以,这里的生命具有两个不同的含义,前者指的是生物学意义的生命,后者指的是社会学意义的生命。

长期以来,脑神经生理学家们认为,人过了中年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神经细胞逐渐衰老,记忆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差,这主要是由于大脑中传递信息的通路——脑细胞树突萎缩变短、分支减少的缘故。进入21世纪,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并不一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说明大脑中生长和衰老的竞争也是不断地进行着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一群脑细胞衰老了,而另一些脑细胞却兴旺起来。例如,美国全国衰老研究所神经科学家斯坦利·拉波特也认为:从20岁至70岁,大脑的平均损失大约是其体积的10%,这只造成认知能力的细微差别,而大脑的完整性仍能得到维持,因为即使损失了一些脑细胞,大脑也往往能加以补偿,使用与青年人不同的大脑部位来完成同样的任务。这些发现使人们对大脑的生老病死又有了新的认识,对许多愿意学习的老年人来说,也是令人鼓舞的。

所以说,老年人的大脑未必衰退,只要有顽强的毅力,老年人也有可能学会青年人、中年人能学会的东西。人老脑不老,老年的认知还有发展的潜力。老年人的智力可以得到保持。在智力结构中,一般记忆力是最先丧失的,但观察力和分析力可以是惊人的,只是个体差异很大。通过积极的角色,老年人在找寻晚年的价值。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对美国884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那些认为对所充当的重要社会角色感到心满意足的老年人,一般寿命都比较长。感觉自己是成功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及其他重要的社会角色,将会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更加积极健康。而那些自认为在所看重的社会角色上表现不佳的老年人容易染上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3]

美国前总统卡特是老年发展的典范人物。1981年,56岁的卡特大选失败卸任,携妻带女回到了老家佐治亚州普莱恩斯。卡特说当时的退休心情:“一种全新的、未曾料想的极度空虚的生活在等待着我。”“按寿命预期表计算,我还能活25年。这25年我能干些什么呢?我生活在只有600人的小镇上,根本没有就业机会。”后来,他走上了游说著书的充实之路。日常生活中,他管理种植在自己农场里的树木和花草。自己打家具,自己酿酒,在教堂的主日学校授课。由于给自己积极的角色体验,卸任之后的不快心情不久一扫而光,他认为,“最好的年华就是退休之后”,“现在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候”。他在《老年的好处》一书中阐述了他对晚年生活的态度。他的书对希望保持积极态度的其他退休老人是一个鼓舞。他注意饮食,每天早上五时起床就开始锻炼。60岁时,开始滑雪;64岁时,登上了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70岁时,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按心理学的观点,真正的快乐是在从事建设性、有意义的活动中产生的;是在人的活动取得成绩、自信增强、自我满足的时候产生的;也是在得到他人的承认、被他人所接受,从客观上证实自我的价值、自我得到肯定的时候产生的。卡特的故事证明了这一点。

在21世纪的中国,态度积极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老年的力量是存在的,这种力量的推动力是老年发展的需求。老年并不必然是依赖的年龄,而是可以继续有所作为的“第三年龄”。新加坡“乐龄”的说法体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老年观,这种健康和上进的老年观,是面向21世纪的老年观。“第三年龄”这种相对中性的说法是对“老龄”和“衰老”的超越。

老年期暗布着许多生长的节点,本身并不是人生的终结,而是人生新的开始。例如,退休往往意味着退而不休,这也常常是有很高自我实现要求的老年人自觉的追求。在这个意义上,退休只是意味着换一个领域,对角色来说,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所以是“转岗”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下岗”。因为只要拥有健康,老年人照样可以在不同的程度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创造出新的价值。到了晚年,如果能够做到养老无忧有保障,“老年发展”就是绝对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了。事实上,在老年人口中,总有一部分老年人存在着强烈的“老年发展”欲求。

成功的老龄社会对老年人群中的精英至少有一种冀望:不要倚老卖老,止步不前;而要自强不息,再攀高峰。“独善其身”固然不错,老有所成、“兼善天下”则更好。这才是老年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老年发展是体现老年价值的最好途径。

社会和家庭固然有着养老的责任,但老年人对社会和家庭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需要强调老年人对社会发展的责任。这种双向责任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社会和老年的持续发展。健康老龄化是老年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不是老年发展的终极目的。

老年发展理论的基调是要将老年人群看作是老龄化社会发展新的推动力量。我们看老龄问题,不应当仅仅看政府、社区和家庭如何对待老年人,也需要研究老年人如何在社会的帮助下以合适的方式继续贡献于社会。例如,当老年志愿者就是一种利人利己选择。

老年是使人生趋向完善的阶段,是自我价值实现再上台阶的阶段。所以,对“养老”的研究要上升到对“养心”的研究,或者说从对“消极养老”的研究要拓展到“积极养老”的研究。“消极养老”无异于等死,老年生活如果没有了目标和意义,将是没有快乐可言的。老年人在解决了老有所养问题之后,支持老年最重要的是丰富而有意义的精神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实际状况将直接关联着老年人的生命快乐感和生活满意度。老年发展就是要“给岁月以生命”。

回望历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决定着养老方式。过去是体力和经验型的经济,现在是脑力和创造型的经济。老年人在新的时代可以找到自己新的位置。过去生产力水平很低,随着生命的老化,体力是下降的趋势,所以老年的价值是下降的。老年人的自我保障能力很差,只能通过对子女的道德约束来保障晚年的生活,这也是中国孝文化的实用功能之一。老年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良性互动的过程。如在日本,老当益壮、退而不休的老人大概占了20%以上。

世纪之交时中国就拉开了老年人口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帷幕。中国50岁以上的“银发网民”群体不断扩大,曾被网络革命抛在后面的老年人正在迅速追赶上来。上网人口年龄年长化在发达国家表现明显。例如,美国55岁以上人口为上网人口中成长最快速的群体。2004年,55岁以上网友人数达3410万人,为1999年1110万人的3倍。“养老”是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是初级的人道主义问题,而“发展”则是老年人的高级需求,是高级的人道主义问题。养老只是老年人不断伸展的需求之链的出发点。我们要从这个出发点出发,逐步走向深入。

关注老年发展,无论对于老年人自身,还是对整个社会和家庭体系都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老年人的存在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老年发展越是停滞,社会发展的障碍就越大。

发展是老年的主题。让生活有新色彩,让生命有新体验,这将是新一代老年人的追求。老年人最好的心理疗养就是适度工作。想着还有人需要自己,心里就感到无比快乐。让老年人重归社会,关爱社会,实现自身的社会发展,从消极的力量变成积极的力量,既获得人生的乐趣,又促进社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