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亲友(下)

亲友(下)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朋友之间应当相互尊敬、敬重,这是亲友的前提。朋友相处之道,不能一味迁就、庇护,特别是不能以私废公,而应当正道而行,上不违天理人情,下不违法律例条。东汉冀州刺史苏章,他的故友担任清河太守,贪赃枉法。言外之意,希望苏章念及友情,法外施恩。后来苏章查明老友罪行并建议绳之以法,无私之名,不胫而走。
亲友(下)_中国家法:家风家教

上一讲我们讲到交友的重要性和选择朋友的具体标准。有了朋友,有了社交圈,如何与朋友相处呢?这就是古人的亲友之道。

有朋友可能会说,哪需要那么复杂,朋友怎么合得来就怎么处。合得来就高高兴兴在一起,合不来立马拉黑。但真正的朋友之间,偶然邂逅是机缘,是桥梁,但永恒的友谊才是基础基座。友谊绝不是合得来就亲如兄弟姐妹,合不来就一拍两散,形同陌路,甚至拳脚相加、刀兵相见。更重要的是,既然是朋友,契合的基础是什么?以利相合?以义相合?以情趣性格相合?这些问题是群居社会的必选题,古往今来,毫无二致。

闺蜜,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道人际风景。但这道风景如果缺乏恒定的价值诉求,比如仁爱宽恕、道义诚信、人伦大防,往往就会带来意外和伤痛。随便搜索一下,撬掉闺蜜男朋友或者互撬男朋友的,已经屡见不鲜。这种失去最基本伦理法则的任性、自私行为,不仅会严重摧毁对友谊的真情认知,挫败失败一方的人生激情,更会激发错误的行为模式选择。要撬一起撬,今天你撬我的男朋友,明天我撬她的老公。撬来撬去,友情没了,人伦也没了,爱情也变味了,家庭也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有经验的母亲会随时劝诫乖乖女慎交闺蜜,弄不好她就是你最强劲的婚恋竞争对手。所以,以前家庭有三防:防火防盗、防小三,现在还得增加一防——闺蜜,因为闺蜜可能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小三”!网上还出现了大量的防范措施,建议女性戒备七种同性朋友,绝不能作为闺蜜:贤惠女、美女、才女、弱女、多金女、性感女、心机女。要这样防备下来,天下之大,那女性同胞又到哪儿去找闺蜜?女性之间还有没有真正的友谊可言?

男性朋友也是如此。同甘时豪言壮语,天地可鉴;共苦时利欲熏心,怒目相向。更严重的情形是,我们一般都选择性格、脾性合得来的人交朋友,或者找那种对自己柔声下气的人交朋友。这类友情缺乏共同的志趣和价值共识,友谊无疾而终还算幸运,极端的还会老死不相往来甚至拔刀相向,酿成血案。

宋代著名哲学家张载评价过当时交友的不正常状态——

今之朋友择其善柔以相与,拍肩执袂,以为气合,一言不合,怒气相加。——(宋)朱熹:《小学·嘉言》

现在的择友标准和相处之道都互相掩蔽个性弱点,一味逢迎,柔媚取容,拍肩搂臂,看起来情投意合,但一言不合就会动粗耍狠,分道扬镳。

所以,亲友之道不单单是与朋友相处之道,还是一个认知、识别、筛选、巩固的过程。通过相处,我们可以认知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识别真假朋友,淘汰劣质的损友、恶友,也才能巩固、升华友谊。

根据历代家训、家规,我们可以从“五德”“三禁”两个方面解读亲友之道。先看“五德”。

第一,敬。朋友之间应当相互尊敬、敬重,这是亲友的前提。

亲热、亲近不是敬。动不动喝老酒,吃大肉,甚至相互比赛逞强斗狠,作奸犯科,这些都不是益友相助,而是恶友相损。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说:

近世浅薄,以相欢狎为相与,以无圭角为相欢爱。如此者安能久。若要久,须是恭敬。——(宋)朱熹:《小学·嘉言》

所谓圭角,本来是建筑用语,后来引申为棱角、原则。程颐谴责当时有人浅薄无知,以纵情适意为交友标准,以不讲原则、不讲底线为朋友相处之道。今天的话叫玩得到一块儿,比酒K歌,哄堂嘘场,飙车把妹,老百姓通俗的表达把这类人叫“狐朋狗友”。程颐的观点很明确:朋友之间必须以相互敬爱为本,否则,难以称为真正的朋友。

谄媚阿附不是敬。如果有人对你恭敬有加,赞誉不停,还柔媚婉曲,看着顺眼,听着顺耳,想着顺心,这就千万小心,这不是尊敬、礼敬,是另有所图。《礼记》上说:

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礼记·曲礼》

为了保全友谊,真正的君子不会做两件事:不强求朋友违心迎合,让自己高兴;不强求朋友竭力奉献忠诚。

这既是对人性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世态的经典描述。试想,当一个人克制自己的人性,一心一意讨好你,那就是想从你那儿获取更多更大的利益。

何尚之是南北朝刘宋时期的名人。他担任吏部长官的时候,休假回家探望父母,满朝文武纷纷送行,依依惜别。回家后,他叔父何叔度问他:你离开的时候,有多少人给你送行啊?何尚之高兴地说:哟,人可多了,有几百人吧,招呼都打不过来。言下之意,自己人缘很好,相知满天下。但何叔度笑着告诉他:别人怎么样,我管不了。但你自己心里要明白,别人送的是人事部部长,不是你何尚之!何尚之还不服气。何叔度说:东晋的殷浩算是大明星吧?想当初,他当豫章太守的时候,前景一片光明,回家探望父母,送行的人成群结队,能被他看上一眼都是幸运。等到他被贬时,停船江边,荒江寒风,亲朋故旧,一个人影都见不着![1]

何叔度是想教谕侄儿:你身居高位,谄媚阿附的人不少,得擦亮眼睛看清楚,哪些是真友情,哪些是假仁义!

第二,直。朋友相处之道,不能一味迁就、庇护,特别是不能以私废公,而应当正道而行,上不违天理人情,下不违法律例条。

东汉冀州刺史苏章,他的故友担任清河太守,贪赃枉法。哪知道朝廷偏偏派他去调查处理。苏章设好酒宴,拜请朋友入席,觥筹交错,畅谈友谊。他朋友特别高兴,说:按照规矩,我只有一天时间的自由,监察官一到,就该戴上枷锁成为代罪之臣。还好是我的好朋友主管这案子,我应该就有两天的自由了。言外之意,希望苏章念及友情,法外施恩。苏章直接告诉朋友说:今天晚上我以朋友身份请你把酒话平生,这是私恩私情,明天公堂相见,你是犯罪嫌疑人清河太守,我是受命查案的冀州刺史,我们只能走法律程序,这是公法公道。后来苏章查明老友罪行并建议绳之以法,无私之名,不胫而走。

直,还表现在语言上。宋代李邦献的《省心杂言》对四种语言表达有过精妙的论断:

谗言巧,佞言甘,忠言直,信言寡。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宋)李邦献:《省心杂言》

挑拨离间的语言都很巧妙;溜须拍马的语言都很中听;忠义之言直截了当;诚信之言寥寥无几。一个人多言多语一般会违背道义,多心多欲则伤害生命。传播别人的短处不能称之为直,助人为恶不能称之为义。

这段杂言是要教会子孙透过语言看人品。朋友之间应当直言不讳,善必扬,恶必劝。不能温吞水,一味当老好人;更不能助恶济非,陷朋友于不义。

第三,谅。就是诚信,就是不欺。唐代诗人陈子昂说——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唐)陈子昂:《座右铭》

兄弟之间应当强调和睦相处,朋友之间应当坚守诚信相待。

范仲淹被贬邓州太守,邓州人贾黯中状元后拜谒范仲淹,讨教立身处世之道。开始范仲淹并没在意,以为只是礼节性拜访。后来当贾黯第三次真诚求教的时候,范仲淹就将他视为朋友,直接告诫——

君不忧不显,惟不欺二字,可终身行之。——(宋)张镃:《仕学规范》卷十二[2]

范仲淹以长者的态度向贾黯说出了为人处世的秘诀:你现在中了状元,以后就不要担心名气大不大的问题了。但为人处世最重要且可终身持守的就两个字:不欺。不欺天,不欺君,不欺人。后来贾黯努力践行,成为一代名臣。他逢人就说:范老先生“不欺”二字,终身受用不尽。

历史上也有一些令人痛惜的反例。秦末的张耳、陈余,志气相投,相互倾慕,虽有年龄差距,但结为刎颈之交。秦末大乱,两人乘势起兵,后来张耳被封为王,陈余仅封为侯。陈余心怀不满,怨天怨地怨项羽,最后归罪到自己的朋友张耳身上。以至于后来张耳归汉,刘邦劝陈余归汉,共谋大业还可与朋友朝夕相处。陈余提出的归顺条件是什么呢?杀掉张耳,我就归汉。后来兄弟之间刀兵相见,陈余最终被杀。司马迁对此痛惜不已,认为两人身为百姓,尚能相互倾慕,诚信相待。一旦争权夺利,诚信俱丧,这是典型的势利之交![3]

第四,诤。朋友之间不仅要同甘苦共患难,还要相互督促、劝诫,共同提高。孟子提出了一个观点:

责善,朋友之道也。——《孟子·离娄下》

孟子认为,朋友之间既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就应当相互督促、劝勉,共同进步,这才是亲友的首要规则。

《菜根谭》具体阐述了孟子的学说——

处父兄骨肉之变,宜从容不宜激烈;遇朋友交游之失,宜剀(kǎi)切不宜优游。——(明)洪应明《菜根谭》

处理父子兄弟之间的矛盾纠纷,一定要从容大气忍耐,不能过激。但对于朋友的过失,则应当恳切规谏,不能漫不经心,拖延迟疑。

虽说对朋友可以不讲情面,直言不讳规谏过失,但劝诫、批评毕竟涉及朋友的自尊,如果方法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换言之,责善得讲方法和角度。王阳明教导弟子们,劝人为善得注意方法:第一,要让他明白你是出于忠爱之心;第二,语言表达要委婉柔和,让他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仔细思考后又可以改进。不激怒,但能感动,能感悟。如果一上来劈头盖脸一阵乱骂,揭人隐私,攻人短处,这不是亲友之道,而是为了博取自己“诤友”的名声,于事无补,反倒有害。朋友恼羞成怒后不仅不改正缺点,反而会走向极端。[4]

必须要说明的是,有君子之过,有小人之过,所谓责善,只适用于君子。古人有小人不可谏的传统,比如,孔子的学生子夏就说过:“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必然文过饰非,狡辩不听劝告。好心劝告,反倒会招来嫉恨。最好的选择是什么呢?随他去,不要试图去劝诫、感化小人。

对一般的朋友,如果好话说尽,朋友不听怎么办?孔子的态度很明确——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这是子贡请教孔子的问题。孔子说:提出忠告,好好劝诫,尽到友道即可。实在不行,就不要再浪费口舌,自取其辱了。

第五,恕。就是要宽恕、理解朋友的过失,绝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去评价朋友的短处。《袁氏家范》中特别提道:

人之性行虽有所短,必有所长。与人交游,若常见其短而不见其长,则时日不可同处;若常念其长,而不顾其短,虽终身与之交游可也。——(宋)袁寀:《袁氏家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项和短板。和朋友交往,切忌只看短板不看长处,这样的朋友交不长;但如果经常看到朋友的长处,理解他的短板,就可以成为终生的朋友。

晚清教育家吴汝纶用“大气”和“大器”之间的关系教育子弟说:交友须有大气——

凡出门交友,须广取众长。若喜同恶异,则量狭而多偏衷,非大器也。——《吴汝纶尺牍·谕儿书》

出门交友,必须博采众长。如果只喜欢称赞自己的朋友,讨厌责善的朋友,那一辈子都是气量狭隘多偏见,难成大器。

敬、直、谅、诤、恕是古人亲友之道的“五德”,那么,什么是“三禁”呢?

第一,禁交势利无义之辈。势利,势指权位,利即利益。三国时期天下动荡不安,亲友之道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魏国的阮武评价当时的交友之风——

或以利厚而比,或以名高相求,同则誉广,异则毁深。——(三国)阮武:《阮子政论》

有人为谋求厚利而攀附权势,有人为扩大影响而结交名流。欲望满足了就四处称誉,如有不满就痛加诋毁。

和阮武同时代的钟会也发现了势利交友绝非正道,最终导致友情衰竭。

权以一时之术,取仓促之利。有贪其财而交,有慕其势而交,有爱其色而交。三者既衰,疏薄由生。——(三国)钟会:《刍荛论》

很多人交友,都是为了谋求利益而采用的权宜之计,有的为了财富,有的为了权力,有的为了美色。当钱、权、色都没了,友谊的小船自然就翻掉了。

上一讲我们讲到苏东坡生性豪放不羁,特别喜欢交朋友,怕孤独。叶梦得说他:

设一日无客,则歉然若有疾。——(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假如一天没朋友和客人,苏东坡就神色不乐,好像生病一样。

因为名气大,苏东坡身边从来不乏朋友。那些所谓朋友也纷纷以和苏东坡交友为荣。假如能和苏东坡和诗一首,立马就名扬天下。但苏东坡心知这些人心腹中的小算盘,却毫不介意。乌台诗案一出,自己遭罪不说,和诗的朋友纷纷逃避远扬,怨恨仇视,落井下石。苏东坡呢?只剩下孤月独赏、孤峰独上。

第二,禁交浮浪无方之辈。有一类人,居无定所,习无常业,但是巧言佞色,最容易引诱子弟变坏。汪辉祖认为,家族子弟血气未定或血气方刚的时候,最容易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一句话,远远超过父兄、师长千万言。所以要严密关切、防范子弟与浮浪无方的人交朋友,否则,伤身、败家势成必然。[5]

曾国藩更是不断告诫家中子弟万万不可与小人结缘,特别是江湖上的那些三姑六婆、游方道士:

借鬼打鬼,或恐引鬼入室;用毒攻毒,或恐引毒入心。——《曾国藩家书》

和这些人交朋友,说起来是借鬼打鬼,却引鬼入室;以毒攻毒,却引毒攻心。轻则上当破财,重则谣言辱家,最严重的是会引诱家中子女走向邪门歪道。

第三,禁交奸邪无情之辈。《菜根谭》上说:

种田地须除草艾,教弟子严谨交游。——《菜根谭》

农家种田地必须清除杂草,人家教育子弟必须严控交友。

清代的张习孔在家训中说:家中防患的最紧要事项就是监督子孙辈交友。如果遭遇奸邪小人,整个家族都会受连累。这些人滑如油,甘如饴,但害人破家如毒药,一口入喉,万悔莫救。[6]

中国古代有所谓“孝帽账”——父母刚刚去世,孝子孝帽、孝服在身,债主就前来讨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古代家法都禁止或限制卑幼处分财产,怕的就是贻害子孙,养成骄奢恶习,同时也防范奸邪小人诱惑破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奸邪小人千方百计和富家子弟交朋友,今天上酒楼,明天进妓院,后天再到赌场,还美其名曰要独立创业,合伙经商,所有费用全由所谓“朋友”埋单、出资,富家子弟只需签合同承认欠朋友多少钱就行了。当然,合同当中肯定还有这么一条:当父母一死,就用家产抵债。很多父母辛辛苦苦挣下的家业无形之间被敲诈一空,子女也最终坠入社会最底层。

时光流转,人性永恒。无论是“五德”,还是“三禁”,古人的亲友之道不仅让我们能够感知人性,体认友情,还传导给子孙合于道德和理性的生存之道和应世方略,更为中华文明留下了可亲可感的人伦温情和高超智慧!

【注释】

[1]《太平御览》卷二一六《职官部》十四:“何尚之迁吏部郎,告休定省,倾朝廷送别于治渚。及至郡,叔度谓曰:‘闻汝来此,倾朝相送,可几客?’答曰:‘殆数百人。’叔度笑曰:‘此是送吏部郎耳,非关何彦德也。昔殷浩亦尝作豫章定省,送别者甚众,及废徙东阳,船泊征虏亭积日,乃至亲旧无复相窥者。’”

[2]张镃《仕学规范》卷十二:“贾内翰黯以状元及第,归邓州,范文正公为守。内翰谢文正曰:‘某晚生,偶得科第,愿受教。’文正曰:‘君不忧不显,惟不欺二字,可终身行之。’内翰拜其言不忘。每语人曰:‘吾得于范文正公者,平生用之不尽也。’”《邵氏闻见录》卷八亦载。

[3]《史记》卷八十九:“太史公曰:张耳、陈馀,世传所称贤者;其宾客厮役,莫非天下俊桀,所居国无不取卿相者。然张耳、陈馀始居约时,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岂非以势利交哉?名誉虽高,宾客虽盛,所由殆与大伯、延陵季子异矣。”

[4](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5]汪辉祖《双节堂庸训·蕃后·浮薄子弟不可交》:“血气未定时,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交游不可不谨。与朴实者交,其弊不过拘迂而止;交浮薄子弟,则声色货利,处处被其煽惑。才不可恃,财不可恃,卒至隳世业、玷家声,祸有不可偻指数者。”

[6](清)张习孔《家训》:“吾人防患,首在择交。所交非人,未有不为其所累者。小人之昵人如脂饴;而小人之祸人如毒药。一入喉吻,虽欲悔之而不能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