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走向灭亡,必然取代它的是社会主义。恩格斯从现代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等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并科学预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须由社会占有生产力
恩格斯指出,现代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了“除了适于社会管理之外不适于任何其他管理”的程度,它的社会本性不允许在占有方式上坚持私人占有。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力归国家所有,但是由于其国家本质并未改变,资本关系仍然存在,并被推到了顶点。恩格斯认为,顶点意味着变革的到来。“生产力归国家所有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这里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39]形式让位于事实,“这种解决只能是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因而也就是使生产、占有和交换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的社会性相适应”[40]。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彻底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变革生产关系,代之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由社会公开地和直接地占有生产力。
社会占有生产力,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共同占有生产力,是以现代生产资料的本性为基础的产品占有方式,即“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41]。社会占有生产力,不仅是对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的尊重,而且是使现代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必然选择。恩格斯认为,生产力如同自然力一样,在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它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一旦人们认识、理解了它,人们就能够利用甚至支配它,使它达到人们的目的。他形象地指出,这里的区别正如雷电中的电与人们用以生产生活的电,或者如火灾与人们使用的火。可见,认识并尊重生产力的本性,是生产力得以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在事实上不尊重生产力的社会本性,仍然采取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因此一再受到经济危机的惩罚。现实已经表明,如果一味地拒绝理解和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本性,生产力就会起到消极的和反动的作用,将人置于其统治之下。现代生产力已经发展超过了这种生产力的资产阶级利用形式,只有采用同现代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新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才能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由此,从现代生产力的本性出发,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社会占有生产力便成为客观要求。随着社会占有生产力,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性将会为生产者所完全自觉地运用,人们能够根据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社会化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结束了,生产力在联合起来的生产者手中成为顺从的奴仆。
恩格斯指出,社会占有生产力,并不是人们头脑中的基于理性的空想,而是历史的必然性。“但是,这种占有只有在实现它的实际条件已经具备的时候,才能成为可能,才能成为历史的必然性。”[42]这种“实际条件”是指一定的新的经济条件,意味着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恩格斯分析指出,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及其所对应的阶级社会,是生产不大发展、生产不足的结果。随着现代生产力进入高度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某一特殊的社会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从而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地位的占有,不仅成为多余的,而且在经济上、政治上和精神上成为发展的障碍”[43]。由于具备了一定的新的经济条件,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代替私人占有生产资料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恩格斯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经济危机的现状已经表明,由社会占有生产力的阶段已经到来了。
(二)无产阶级革命是变革资本主义的根本途径
恩格斯具体论述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革命主体和现实道路。
首先,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无产阶级。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从而就造成一种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个变革的力量。”[44]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就了自身的掘墓人。上文已经分析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不断形成和壮大着无产阶级队伍,他们丧失了生产资料,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并且两大阶级互相对立;无产阶级处于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地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不得不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种斗争,自无产阶级的存在而开始,随着无产阶级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并将最终发展成彻底推翻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革命。因为无产阶级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底层,所受剥削和压迫最深,他们只有改变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得到解放。因此,无产阶级不仅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更是一个革命的阶级。
无产阶级鲜明的阶级特性赋予了它充当社会变革力量的能力。其一,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45]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不断成长,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二,无产阶级是最具革命性的阶级。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除了革命以外没有其他出路。他们没有任何生产资料,“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46]。其三,无产阶级是最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阶级。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劳动条件下,“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47],集中化、高强度、细分工的机器大生产培养了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此外,伴随着无产阶级成长所发生的历次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深化了无产阶级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强化了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再者,城市化的推进、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的进步,加强了无产阶级的联系,这也为无产阶级组织集中作战创造了条件。可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造就了无产阶级这一劳动力量,而且造就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能力,即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能力。
其次,实现社会变革的途径是无产阶级革命。一方面,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了无产阶级“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48]。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彻底的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达到生产力的解放和人的解放。另一方面,无产阶级通过一次次同资产阶级的斗争,逐步觉悟,认识到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彻底的胜利。因此,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必然的现实的路径。无产阶级革命是自觉的斗争:一是斗争不再是自发的、零星的个人行动,而是有组织的、自觉的阶级行动;二是斗争目标不再仅限于经济条件的改善,而是上升到政治层面,以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总是运用掌握在他们手里的国家机器来镇压和奴役无产阶级,于是,无产阶级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才能抵抗资产阶级的暴力镇压。无产阶级革命,就要用革命的暴力来反抗反革命的暴力,即用暴力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夺取政权,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首先就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由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所指明的变革道路。
无产阶级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第一,无产阶级革命彻底消灭了私有制。由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是资产阶级私有制,而资产阶级私有制是私有制中最完备的、最后的表现形式,因此,消灭了资产阶级私有制,就是结束了人类历史上的私有制时代,完成了消灭私有制的任务。第二,无产阶级革命彻底消灭了阶级和阶级统治。当生产资料变为公有以后,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经济基础——私有制,也就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从而消灭了阶级自身和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自身。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解放世界的革命。无产阶级以解放世界为历史使命,他们的阶级利益与其他劳动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具有最为大公无私的精神。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最为彻底、持久的革命。社会主义的实现不是纯粹自然演进的产物,而是无产阶级长期自觉斗争的成果。要最终实现社会主义,一方面需要生产力高度发达。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必须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使生产资料的社会性得到自由实现。同时要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彻底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需要无产阶级自身的不断成长、成熟,只有永葆革命性和先进性,才能战胜强大的资产阶级。
可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49]
(三)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恩格斯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那么,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恩格斯大体预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即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特征,因为它既表征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也是决定社会主义社会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性条件。前文已经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资本主义国有化无法改变其资本私有的属性,因此,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并不简单等同于国家所有制。然而,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实现还得通过国家,这个国家是无产阶级的国家。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之后,将利用公共权力把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从而使生产资料摆脱资本属性,实现其社会性。可见,由于这时国家的性质已彻底改变,国家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因此能够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也就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
生产资料公有制,具体到产品的占有方式上,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50],也就是说,社会占有的只是生产资料这部分,而生活资料是由个人来占有的。这就和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所设想的“财产公有”区别开来。在后者那里,“财产”较为含糊和宽泛,并未对生产资料和个人生活资料进行区分,而是都被笼统地划为“公有”。科学社会主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上的规定,不仅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因为它表明了全新的生产目的,即生产不再是给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而是满足一切社会成员发展的需要。于是,通过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51]。
第二,生产力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扬弃的基础上的。尽管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大的历史功绩就在于创造了远超以往社会的强大的生产力,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为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制造了重重阻碍,束缚了生产力的提升。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所积累的生产力为物质前提,但是不止于此。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实行了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也就把生产资料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加给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打破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方面的束缚,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原因在于:其一,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生产力不断地加速发展的唯一先决条件,因而也是生产本身实际上无限增长的唯一先决条件”[52];其二,由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能够克服经济危机,所以“不仅会消除生产的现存的人为障碍,而且还会消除生产力和产品的有形的浪费和破坏”[53];其三,由于废除了私有制,也就“消除了现在的统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穷奢极欲的挥霍而为全社会节省出大量的生产资料和产品”[54]。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获得了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条件,必然达到前所未有的发达程度,从而为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提供物质基础。
第三,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恩格斯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55]。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生产,直接区别于资本主义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当然,二者区别的关键前提在于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实际上,计划生产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组织社会生产的手段。一方面,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因此必然要求对社会生产自觉地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和组织,使生产能够实现其目的。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因此社会能够从整体上控制生产,有能力对生产进行自主的指导和调节,这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能力所在。可见,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对社会主义社会而言,不仅是一种必要,而且是一种能力,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第四,阶级和国家消亡。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但是这样一来,它就消灭了作为无产阶级的自身,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也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56]换言之,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和国家将消亡。直接原因在于,由于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也就废除了阶级存在的经济基础,阶级自然会消灭;进一步,随着阶级的消亡,国家也会消亡。根本原因在于,阶级和国家都是历史的产物,其历史性是由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恩格斯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首先是阶级的产生和消亡。阶级的产生是以前生产不大发展的结果,“只要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就是说,只要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57]。在生产有一定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产品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一部分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来支配其他人,由此形成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进入高度发展的阶段,产品极大丰富,阶级存在的经济根源就被消灭了,阶级随之消亡。
恩格斯分析了国家消亡的原因。他首先分析了国家的作用和性质。在阶级社会,国家存在的必要性在于:由于社会存在着阶级分化,不平等的阶级状况导致了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为了维持社会外部的稳定的生产条件,剥削阶级需要国家这样的组织,用来暴力镇压和控制被剥削阶级。可见,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必需品。从本质上看,国家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组织,然而它却是以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的身份出现的。进一步,恩格斯指出了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当国家终于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时,它就使自己成为多余的了。”[58]阶级社会的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阶级消灭以后,国家才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但此时,由于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的消灭,社会冲突也随之消除,“就不再有什么需要镇压了,也就不再需要国家这种特殊的镇压力量了”[59]。恩格斯认为:“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60]当国家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以后,国家的职能将逐渐由对人的统治变为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国家将自行消亡。恩格斯还借此批判了无政府主义者关于“在一天之内废除国家”的要求,强调了国家存在和消亡有其客观历史条件,不可能超越客观条件外在地废除国家。
第五,人们成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由于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将根据人们的需求有计划地生产产品,商品生产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也将消除。由此,人们不再受生存境遇所困,也不再被产品所统治。在生活条件层面上,人们得以摆脱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并成为生活条件的自觉支配者和控制者,“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61]。在社会行动方面,人们能够熟练地运用、支配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变成了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人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62]。于是,“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63]。恩格斯还指明了更为深远的意义:“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64]人类将实现真正的自由发展。
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描述,是从分析资本主义典型形态入手,从对资本主义的否定性方面得出的典型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恩格斯所描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指已经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义。因此,不能认为所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不论生产发展阶段和历史状况,一概地从建立之日起就应完全符合上述基本特征。还应看到,恩格斯预测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则,是基于事实基础,依据历史规律,抽象出一般性的特征。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具体措施和细节描述,恩格斯是拒斥和反对的。如同他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一般,“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65]。因此,不能以现实社会主义的新情况新发展,简单地否定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过时;也不能教条地参照马克思、恩格斯的预测,盲目地怀疑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性。基于以上考量,我们才能客观地评价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描述,才能正确地看待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