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进程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提供了理论武装,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从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评价可见,该著作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的系统阐释,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关系的揭示。
历史意义_《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因为它与《反杜林论》的特别关系,还在于它独立[1]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实践影响。它系统而通俗地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点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要义。当时,由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原理》和《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还没有公开发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样一本深入浅出且主题明确的著作无疑成为广大工人群众学习社会主义理论的经典“教科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提供了理论武装,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

(一)理论意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被马克思评价为《反杜林论》“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2]。列宁认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概述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著作,它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典著作,是每个有觉悟的工人必读的书籍。恩格斯自己在谈到对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所涉及的社会主义理论部分时指出,“这里所涉及的仅仅是我所主张的观点的一个核心问题的表述”[3]。从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评价可见,该著作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的系统阐释,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关系的揭示。前面我们已经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逐一解读,在此我们从宏观上总结该著作理论贡献的具体体现。

第一,从思想史的角度,梳理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进程,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来源。

社会主义如何产生,“科学社会主义”一词缘何提出,这是每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初学者首先疑惑的问题,也是正确传播科学社会主义首先需要解答的问题。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恩格斯从社会主义最初的理论形态——空想社会主义开始追溯和考察,从理论的角度一路回顾了社会主义理论产生发展的过程,指出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一方面解答了科学社会主义从何而来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科学”与“空想”的对比称谓中表明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特征所在。在回顾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时,恩格斯不是只简单地列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而是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与时代特点的关系等分析中,揭示出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通过总结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理论特点,恩格斯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阶级对立的初步反映,是人们最早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反抗,并揭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所在。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就是要克服空想性,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然而,恩格斯没有对空想社会主义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相反,对空想社会主义在抨击资本主义弊病、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等方面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空想社会主义中涌现出的一些天才的思想和思想萌芽给予高度的赞扬;也对空想社会主义局限性进行了历史的分析。恩格斯总结性地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4]在对空想社会主义全面历史地分析评价基础上,恩格斯强调,现代社会主义直接以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为思想来源。“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5]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分析,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社会思潮的典范。

第二,从哲学史的角度论述了哲学在欧洲的发展进程,揭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创立的重大意义,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根基。

了解了社会主义从何而来之后,社会主义如何能从空想转变为科学,是理论上必须阐明的又一重要问题。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不同。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尽管有历史和阶级等时代局限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其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因此把社会主义看作是绝对真理、理性的表现,换言之,社会主义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相应地,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现社会主义的办法只能是抽象的不切实际的幻想。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看作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这首先归功于马克思的发现之一——唯物史观的分析。恩格斯概述了从古希腊朴素辩证法,到近代形而上学,再到近代德国哲学对辩证法的恢复的历史进程,指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思维方式,揭示了唯物辩证法创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引起了历史观上的决定性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把历史看作人类的发展过程,现代唯物主义对历史的研究任务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通过对以往全部历史的研究发现:“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6]唯物史观由此提出。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经典的表述:“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7]唯物史观的创立,不仅把唯心主义从其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驱逐出去,而且实现了社会主义观上的变革,使社会主义从唯心主义基础走向物质的经济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被看作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学说的任务不再是构想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体系,而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斗争的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恩格斯视其为马克思的另一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剥削的实质,一方面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联系,另一方面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克服的结果,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现实途径。恩格斯总结指出,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以上可见,恩格斯通过哲学发展史的回顾,一方面指出了现代唯物主义的创立所带来的世界观的变革,另一方面由新的世界观的指导所实现的两大发现,将社会主义置于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于是,恩格斯不仅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和贡献,而且从根本上将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区别开来。

第三,集中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既然“两大发现”提供了研究历史和现实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那么在此基础上,如何定义现代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对这些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此构成了该著作中最重要的理论部分。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遵循唯物史观的精神,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论主要有两点:一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到经济中去寻找;二是消除社会弊病的手段,不应当从头脑中臆造出来,而应当从现存经济关系的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由此出发,“现代社会主义是怎么回事”的答案变得清晰:科学社会主义即资本主义矛盾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资本主义的矛盾冲突表现在哪里呢?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恩格斯考察了资本主义的整个发展过程,指出这一矛盾的两大表现,即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在生产组织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基本矛盾的两大表现形式中毫无出路地运动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将越发尖锐,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不仅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法解决这种矛盾,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此外,在对资本主义的深入解剖中,恩格斯阐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和依靠力量,以及在对资本主义扬弃基础上的未来社会的原则性特征。由上可见,围绕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核心原理的揭示,恩格斯集中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危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阶级和国家消亡、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等原理,揭示了基本原理间的逻辑关系。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有些在《共产党宣言》中还属于论断式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阐发,同时较之《共产党宣言》又有不少发展式的新论述。因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出现,有利于更加完整地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理论体系。

第四,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还原马克思主义的本真形象。

我们已经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这三大理论来源。列宁在1913年撰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应该说,无论从发生学的角度,还是从文本依据的考量上,马克思主义内含着这三个部分是毋庸置疑的,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公认的。然而,问题在于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和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以及由此关涉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本来,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从未把自己的学说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他们更强调的是一种完整形态的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列宁提出的“三个组成部分”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为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视角。但是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被机械地切割成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一度被误解为这三个部分的简单相加,割裂了内部联系;再者,一些学者片面强调某一部分,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整性,对马克思主义作以偏概全的理解,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哲学、第二国际所谓“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可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长期遭遇被肢解化的危机,严重影响了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和传播。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真形象,是一个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摈弃传统教科书部分编排所造成的思维定势,回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著作,从经典中去理解整体上的马克思主义,是兼具客观性与权威性的方法。回顾经典,不难发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解整体上的马克思主义的一把钥匙。我们知道,《反杜林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的观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继承了《反杜林论》的理论精髓,并以其明确的论述主题、清晰的思路、精炼的篇幅在呈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义上更具直观性。《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三个部分的结构布局,其内容正好对应了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容,在阐述社会主义如何由空想发展为科学这一核心问题过程中,也揭示了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唯物史观提供了认识社会主义的科学出发点。剩余价值学说对现实的深入解剖,提供了社会主义可能性的现实基础。其中,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离不开唯物史观的发现和运用;反之,剩余价值学说又证明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最后,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社会主义才从空想上升为科学。三者之间彼此联系,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才称其为马克思主义。可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对于社会主义如何成为科学、如何走向现实的阐述和揭示过程,实际上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面貌和精神实质。

(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面向实践的作品,它因为实践需要而产生,在实践中发挥出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早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形成之初,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最早是应拉法格之请求,为了克服法国工人党内部思想混乱,力图以正确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法国工人党所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法文版出版以后,在说法语的国家获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恩格斯形容这个成功是“意外的”。这种意外,不仅是因为它在法国的传播和影响超出了预期的工人党内部,而且因为在法国之外的法语系国家产生的影响。在此之前,由于语言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作品在法国推广相对缓慢,只有极少数通晓英文或德文的社会主义者可以通读马克思、恩格斯的作品。[8]因此,翻译成法文的作品对于工人群众接触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十分必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文版显然顺应了这种客观需求,再加上其通俗的语言表述和简明的理论内容,很快便为工人群众所掌握,从而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高了广大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随后,由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对于宣传社会主义的迫切需求,也向恩格斯表达了希望出版《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愿望。于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顺势有了德文版单行本。恩格斯对于德文版的成功显然是更有信心的,他认为该书的内容对于德国工人而言,理解上不会有大的困难。事实正如所料,德文版问世以后大受欢迎,不到十年,已印行四版,多达约两万册,这在当时“反社会党人法”的桎梏下是极为难得的。成功远不止于此。世界范围内工人运动的发展,各国先进工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愈来愈高涨,因此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的出版需求很大。一方面基于这种客观背景,另一方面由于该书自身的受欢迎内容,短短12年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就以10种文字畅销欧洲各国。其译文版本之多,据恩格斯1892年所言,超过了包括《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在内的所有其他社会主义著作。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广泛传播,在欧洲大陆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它有效地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极大地提高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历史作用从它的形成及其各种版本的产生过程即可看出。它最早是为法国工人党扫清错误思想障碍、解决党内思想混乱所作,这自然是它的直接价值。《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及理论要旨,使无产阶级政党掌握了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然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毕竟不是普通的论战性文章,它是从正面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般性阐释,其价值不限于具体民族国家、具体政党与具体时间,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因此为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所争相翻译,由此产生了众多的译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传播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普及历程。一方面,1878年俾斯麦政府颁布《反社会党人法》后,《反杜林论》遭到查禁,作为包含了《反杜林论》最重要理论部分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成了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的重要文本,并得到了大量发行和广泛传播。另一方面,该著作所采用的大众化叙述语言,易于被广大无产阶级乃至普通群众所接受,从而增加了理论宣传的有效性。理论武装后的无产阶级,不仅获得了自觉辨别真假社会主义思想的能力,而且能从社会主义历史和现实的科学认识中,认清自身的价值和使命,从而促进了自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成熟。“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9]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19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恩格斯在1886年满怀信心说:“革命的工人社会主义比任何时候都富有生命力,它现在已经是一支使所有掌权者——无论是法国激进派、俾斯麦、美国的交易所巨头,或者是全俄罗斯的沙皇——胆战心惊的力量。”[10]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最早传到中国且影响很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已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广泛传播,在政治思想生活各方面都影响广泛。当时的中国,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积极探索救国之路。向西方学习,一时成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寻求社会变革的路径选择,其中在西方流行甚广的社会主义思想自然受到关注。一些进步分子接触到马克思、恩格斯,并开始在一些译著中提及马克思、恩格斯及其著作,其中就提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903年10月,《浙江潮》编辑所出版了《社会主义神髓》(日本人幸德秋水著,中国达识译社翻译)一书,该书对马克思学说及其著作有较多介绍,其中根据《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表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诸如“实行社会主义的大革命”,“是实科学的命令,历史的要求,进化的理法。吾人虽欲避之,而无可避者也”等译述。[1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在中文报刊中最早被提及,是在“1907年9月《天义报》第6号《欧洲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异同考》一文,文中说‘马克尔斯所著书有《由空想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发达》’,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只是把恩格斯误为马克思”[12]。以上是中国人通过转述性的内容介绍,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最早接触。

1911年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版物陆续开始直接译载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1912年5月至7月,上海出版的《新世界》(中国社会党绍兴支部的刊物)第1、第3、第5、第6、第8期上,以《理想社会主义与实行社会主义》为题,连载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第一、第二节和第三节的一部分中译文(施仁荣译),《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也由此成为国内最早译载的恩格斯著作。随着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等相继爆发,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开来。对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我国的介绍和出版,如果说初期只是顺应了解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那么此后则是真正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和学习需要。马克思主义在国内的传播热潮,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国内的翻译出版工作。1920年8月,上海群益书社和伊文思图书公司联合出版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第三章的节译本,以名为《科学的社会主义》(郑次川编译、王岫庐(王云五)校订)的小册子发行,这是恩格斯著作在我国首次以小册子的形式出版发行。郑次川译版的小册子一度成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在社会上流传的主要版本,但由于该版本只是节译本且译文错误较多,无法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社会主义兴趣。柯柏年的译本正是试图弥补这个缺憾所作。1925年2月至3月,柯柏年所译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全文,以丽英女士为笔名,以《空想的及科学的社会主义》为标题,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连载。这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我国发表的第一篇全译文。1928年,上海又出版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两种单行本。一种是5月由上海创作社出版处出版的朱镜我翻译的单行本,该版本是朱镜我在日本时根据敦克尔编的《社会主义的发展》翻译而来,并且沿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这个书名,以躲避反动统治阶级的查禁。另一种是同年8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的黄思越的译本,该版本转译自日文本,以《社会主义发展史纲》为名发行。单行本较之以往报刊上连载的柯柏年版本,更利于完整阅读和传播。由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我国的传播经历了内容介绍、原文节译、连载性全译、单行本等发展历程,以越来越全面和准确的内容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向广大群众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十分重视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学习。从中国共产党筹建之初,到革命时期,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发展历程中每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回顾,都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一席之地。1920年3月,李大钊倡导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即“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党作思想准备。“据1922年2月6日《北京大学日刊》所载《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通告》提供的资料,那时研究会已有马克思主义的英文书籍四十余种,中文书籍二十余种。”[13]其中英文书籍就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自1920年5月以后,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者先后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其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属于研究会成员的必读书籍。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党在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进行了重新翻译和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解放区,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向全党提出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任务。延安解放社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丛书”,收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部分重要著作,其中包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收录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吴黎平根据德文版本的变动重新翻译的,新译本不仅反映了德文第四版的改动,而且收入了包括1882年德文第一版、1891年德文第四版和1892年英文版的三篇序言。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了。为了提高马列主义著作译文的质量,党中央就翻译工作作出了新的要求,指定一些专门同志重新校阅马克思主义著作。在此背景下,博古重新翻译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该版本一直流行到解放战争年代。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要求干部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五本书,其中包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949年2月,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被定为“干部必读”十二种书目之一,由此成为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备书籍。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仍然受到党的高度重视。1963年5月,它成为经毛泽东审定的“干部选读马恩列斯著作目录”“三十本书”之一,被大量发行和广泛传播。此后,它还被收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等书籍资料,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综上可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程基本上是同步的。革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迫切需要,推动了该著作的出版和传播工作;该著作的广泛传播,又极大地宣传和普及了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重视,反映了该著作在实践中的重要价值。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教育了一代代共产党人,提升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觉悟,影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