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和谐观
(一)什么是和谐观
所谓 “和谐观”也就是以和谐为价值取向,以倡导、阐述、传播、管理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性状和现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体育文化教学中的实践和体现。它是从和谐的价值立场对体育文化做出的质的规定和描述。其目的是崇尚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倡导和谐校园的理想和信念。“和谐观”在本质上属于精神文化,渗透和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例如,高校的环境、设施、制度、管理、人际、教学等方面。和谐体育文化的内涵也主要包括高校的校容校貌,高校建筑特色,高校绿化美化程度等良好的高校环境和学术研究水平。
(二)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贯彻 “和谐观”的内涵
和谐发展观是针对我国客观国情提出的科学论断,是对我国发展经验的客观总结,是促进我国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谐发展观的理念对我国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入贯彻和谐发展观是教育事业稳步开展、不断创新、再创佳绩的理论基础。高校文化教学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事业的丰富性、多样性、成果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也要以和谐发展观为指导,深刻领会和谐发展观的精神,提高传播质量,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发展贡献力最。[1]
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贯彻和谐观,需要做到以下三个和谐。
1.师生自身的和谐
(1)教师自身的和谐
教师是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的主要力量,他们自身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活动的开展。
教师自身的和谐主要体现为自我态度的和谐、自我健康的和谐、自我知识的和谐、自我能力的和谐等。教师必须端正工作态度,形成正确的岗位认识,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感,积极、自律地投入哈萨克毡绣传播活动中。
一方面,哈萨克毡绣教师要加强运动锻炼,不断提高自身健康条件,增强自身体质,以保证自身开展传播活动的身体资本。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知识学习,开阔视野,创新教学,掌握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要具有高度的课堂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以保证体育课堂和谐进行。
(2)学生自身的和谐
学生是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的受众。他们的和谐主要表现为学习哈萨克毡绣心理的和谐。
学生必须树立对哈萨克毡绣认识的科学性,客观地审视学习哈萨克毡绣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哈萨克毡绣学习观,能够积极地投入哈萨克毡绣教学活动中来,不断提高对哈萨克毡绣的兴趣。
2.人与人的和谐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教师和学生是哈萨克毡绣高校中传播的主要参与因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组成整个传播过程。可以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对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的传播意义非凡。
毡绣教师和学生必须默契配合,互相理解和尊重。具体表现为: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而学生需要积极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在哈萨克毡绣教学中要始终保持高度的互动,以促进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的顺利传播。
(2)教师之间的和谐
教师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和谐关系,为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的传播营造良好的氛围。
教师之间的和谐包括教师和校领导之间的和谐、教师和非领导之间的和谐。教师要积极配合校领导的工作,并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哈萨克毡绣教学工作,而校领导也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困难,为他们解决生活上、工作上的难题。教师和领导之间要不断地进行沟通、交流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努力做好借鉴工作,本着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目的开展好哈萨克毡绣教学。
(3)学生之间的和谐
学生之间的和谐是影响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进程与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哈萨克毡绣,不同的学生对其认识与理解差别较大,接受其传播行为的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倘若这些对哈萨克毡绣持有不同想法的学生沟通不畅,势必对正常的学习活动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在哈萨克毡绣传播过程中加大对学生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的教育,促进具有不同想法的学生之间进行和谐的交流与沟通,使他们都能够以健康、稳定的心理学习哈萨克毡绣知识。
3.人与自然的和谐
(1)人与场地、器材的和谐
场地、器材为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的传播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是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的物质基础。由于场地、器材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不同场地、器材的运用方法的差异性,教师和学生要科学地学习不同场地、器材的有关知识,了解场地、器材的性能,科学运用场地、器材,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地、器材的损耗,延长场地、器材的使用寿命。
(2)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的传播活动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一些不好的自然环境 (如刮台风)也会影响教师与学生在哈萨克毡绣传播活动中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因此,哈萨克毡绣教师应当合理利用自然因素,根据自然环境 (这里主要为天气状况)的变化合理开展传播活动。
二、 以人为本观
(一)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一文中提出的一个基本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主体,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二是以人的方式把握和理解人、尊重人,三是以 “理解”为基础。
在高校中,以人为本体现为 “以学生为本”,即在对学生的教育、服务和管理中,始终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把促进高校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贯彻 “以人为本”观的内涵
1.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贯彻 “以人为本”的必然性
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个目标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
“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其最终结果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当我们将 “以人为本”作为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的观念选择时,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和意义。
2.“以人为本”观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首先,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逐渐壮大,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在提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其次,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哈萨克毡绣是我国哈萨克族人民耳熟能详的工艺,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亲近感。
最后,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具有显著主体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在接触、学习与传播哈萨克毡绣的过程中,发挥了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3.“以人为本”观是实现哈萨克毡绣传播的实践要求
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会因不同的传播对象、不同的传播时间、不同的传播地点、不同的传播内容、不同的传播方法和手段而不同。哈萨克毡绣教学的多样性要求高校领导与教师在传播中具体化、弹性化,坚持以人为本。
另外,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具有层次性。例如,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高校领导与教师。
最后,社会是发展的,人也是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中心点和重点不同,但都是通过对人的教育、通过教育人发挥作用来实现的。所以,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传播应坚持全面发展的、运动的观点,应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实现哈萨克毡绣在高校中持续传播的实践要求。
[1] 亚森·库马尔.哈萨克族传统和谐文化 [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