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今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紧密实施, 基地文化建设和发展也成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如何为当下迅猛发展中的老工业基地注入文化内涵, 恢复历史记忆, 建立城市人文场域精神等文化建设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开展主题公共艺术项目建设,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文化品牌城市, 毋庸置疑成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的新战略决策。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 公共艺术项目建设对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文化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 资源再利用发展三方面。
文化断层和经济扩张所带来的掠夺性, 磨灭了太多城市本来的地域文脉。 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也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公共艺术作为公共空间艺术, 具备特有的民众艺术文化传播教育功能, 以视觉形式为主的多种媒体和手段, 让老工业区的历史文化从日常生活中彰显出来, 让城市记忆以物质的形式得以保存和传承, 以此加深当地民众对居住地的认识, 唤起他们对老工业区的情感。
公共艺术项目产业是提升区域景观环境品质; 实现社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和人文化; 启发民众审美情趣和创造才能; 塑造区域文化和城市品牌效应; 保存和传承工业历史文化遗产等功能俱全的产业体系, 强调地域特色和多元融合, 可谓推动城市区域特色发展的积极因子。 因此, 创新公共艺术项目和业态, 需要加大主题性公共艺术的设计和实施, 深入挖掘公共艺术设计上的构成元素, 以此提升公共艺术的多样性。 老工业区转型升级的核心是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 文化内涵的不断升华和文化底蕴的不断丰富。 这就要求在公共艺术项目建设中要不断审视和挖掘老工业区的艺术文化元素。 从“历史文化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这一点来看, 用文化力量来提升公共艺术项目所具有的综合功能, 以此延长产业链条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 还要借助当今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搭建起来的市场平台, 大力开拓文化消费市场, 推动公共艺术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形成老工业文化与公共艺术产业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当下, 公共艺术项目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建设重要的支柱产业,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推动公共艺术项目在老工业基地的建设, 既是工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实现老工业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 充分发挥公共艺术对老工业区文化发展的引领作用, 推动公共艺术项目建设与老城区文化建设融合发展, 是展示文化内涵与魅力、 塑造老城区品牌形象、 实现文化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
公共艺术连带效益最直接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形式所带来的城市财富, 也是带动其旅游业和就业服务收入的关键。 首先, 创新公共艺术项目和业态, 大力发展主题性公共艺术, 提升公共艺术的多样性。 其次, 加强文化艺术场馆如博物馆、 历史文化馆的建设力度, 设立艺术基金, 创新机制, 建立政府与其他民营企业所组成的非营利的基金, 形成资金平台。 第三, 大力开发老工业基地文化标志性旅游纪念品。 抓住旅游者文化需求与经历纪念需求的消费心理, 精心创作一批融入辽宁老工业基地标志性文化元素的旅游纪念品, 通过旅游市场的大力推广, 让具有地域标志性文化符号的纪念品成为游客来此的 “必购品”, 成为省际、 国际友好往来、 工业文化交流的 “必需品”。
当前正是公共艺术文化产业与城区改造项目面临的最佳历史机遇期, 更应该抓住契机促进城区历史文化建设和城区改造建设双赢局面。 老工业区转型升级的核心是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 文化内涵的不断升华和文化底蕴的不断丰富。 公共艺术项目建设要不断审视和挖掘老工业区的艺术文化元素,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找准定位, 提升公共艺术所带来的文化感染力和吸引力, 努力打造独具文化魅力和生命力的公共艺术项目。
老工业基地城市化建设的开放空间为公共艺术品的生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同时, 公共艺术的兴起也带来城市化建设的多样性发展。 公共艺术作品不只限于常规的雕塑、 壁画、 广告等造型和视觉艺术, 在过去不被重视的座椅、 路灯、 路障等公共设施物也成为公共艺术的表现对象, 此外, 它还涵盖了更多的社会活动, 例如文化展示、 迁移计划、 音乐演出等。 “可持续” 意指能够继续下去,持久的和自给自足。 “可持续设计” 的过程就是在创造一个以自给自足的方式、 使用最小的能源消耗和维护、 能够持久下去的室外环境。 “再利用和再循环”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征,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建设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回收基地及周围地区的材料,通过有效的使用现有资源, 使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最小, 再利用和再循环是可持续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现有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回收, 可以节省原材料资源以及生产这些材料所需要的能源。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理念, 也是一个设计规划的过程。 应该对老工业基地遗留下来的资源材料进行重整, 利用老工业材料的历史性、 地域性、 文化性, 以公共艺术为媒介将其回收再利用, 转化成城市环境里的景观设施物, 借用公共艺术的多元性以便达到历史文化遗迹展示、 废旧工业材料街景创意、 打造特色城区形象的多重功效。 老工业基地资源再利用还体现在对各处废旧车间厂房的改建上。 可保留原建筑设计风格和主体结构, 对其内部进行重新分割,引入包括公共艺术在内的创意文化产业项目, 重塑社区创意文化产业中心。 同时创新机制, 加强老工业基地文化展示馆或博物馆的建设力度, 通过挖掘、 保存老工业文物, 使民众目睹工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轨迹, 为后人留住丰厚的工业文化底蕴。
此外, 举办各类工业文化节庆活动。 推出一批具有工业特色的文化节庆品牌活动, 更加注重增强活动中民众的参与性, 满足民众体验文化、 体验城区风情的愿望, 使公共艺术活动成为辽宁老工业区特色文化的传播载体。 公共艺术受到媒体关注是其他艺术形式的10倍, 如此庞大的观众数量和媒体的关注度使公共艺术自身成为极其重要的社会资源。 尤其在提高城市文化形象方面, 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它对整个区域、 国家, 甚至是世界的影响是潜在和巨大的。
公共艺术以城市文脉为纽带, 在市民间建立紧密联系, 作为城市文脉积淀与传承的重要载体, 城市公共艺术在保存传统文化的同时, 也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依托环境, 不超越环境, 强调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公共艺术项目建设正是依托老工业基地而展开的, 小到个人生活品质, 大到地区区域发展, 在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 相信今后的公共艺术项目建设能够为中国各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带来更多生机和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