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宁的特色文化

辽宁的特色文化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辽宁文化源远流长, 其中有几个重要的文化元素, 三燕文化便是其中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在大力发展辽宁文化产业的今天, 辽宁地域特色文化的发掘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辽宁的特色文化_三燕文化_文化建设中的要素表现

辽宁文化源远流长, 其中有几个重要的文化元素, 三燕文化便是其中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在大力发展辽宁文化产业的今天, 辽宁地域特色文化的发掘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三燕文化的考古发现的相关文献主要有 《朝阳发现的三燕文化遗物及相关问题》, 田立坤, 李智, 《文物》,1994年11月15日; 《朝阳三燕、 北魏遗存中反映出的汉文化因素》, 周亚利, 《辽海文物学刊》,1996年5月20日; 《三燕瓦当考》, 李新全, 《辽海文物学刊》,1996年5月20日; 《辽西三燕墓葬论述》, 陈平, 《内蒙古文物考古》,1998年10月30日; 《北票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人骨的牙病》, 张全超, 《人类学学报》,2003年2月15日; 《辽西地区慕容鲜卑及三燕时期墓葬研究》, 王宇, 吉林大学, 硕士, 2008年4月10日; 《喇嘛洞墓地三燕文化居民人骨研究》, 王宇,吉林大学, 博士,2009年4月1日; 《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族属问题的生物考古学考察》, 朱泓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1月24日; 《三燕瓦当研究》, 王飞峰, 《边疆考古研究》,2012年12月31日。

三燕文化及相关史实研究主要有: 《略论高句丽与 “三燕冶 的战和关系》, 张国庆,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1989年7月2日; 《三燕佛教略考》, 董高, 《辽海文物学刊》,1996年5月20日; 《三燕时期辽西地区的农业发展》, 杨富,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年7月30日; 《三燕故都古朝阳的历史、 文化与民族融合》, 王禹浪,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6月15日; 《浅析汉文化对朝阳三燕、 北魏的影响》, 刘桂馨, 《文化学刊》,2008年11月15日; 《三燕至隋唐时期辽西地区的佛教与传播》, 王禹浪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11月20日;《三燕教育钩沉》, 田立坤, 《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月1日; 《挖掘三燕历史文化, 打造辽宁文化产业新亮点》, 郑毅等, 《学理论》,2014年3月20日。

以上研究大多以考古学和历史学各自的学科, 以点的方式来研究三燕文化。 但是缺乏真正从辽宁地域文化入手, 从辽宁三燕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入手的系统性研究。 本课题旨在从系统性和全面性,以及对当今辽宁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启示入手, 来研究和论证此课题。

研究辽宁的特色文化资源是发展辽宁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主要路径探索, 只有透彻地研究和理解辽宁现有的文化资源与特色,才能从根本上分析辽宁文化的比较优势, 从而寻找出辽宁文化产业和文化发展的突破点。

在辽宁建设文化强省和发展文化产业成为经济重要支柱的同时, 研究辽宁特色文化对于辽宁的意义尤为重要。

辽宁特色文化的发掘与发展是辽宁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燕文化品牌发展的延续性及其保障是辽宁三燕文化产业化的重要方面。

辽宁三燕文化是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杂糅重合,在内涵上包括哲学、 宗教、 历史、 文学等, 外在表现形式上,则是纷繁绚丽的三燕文化形态, 有物态化的历史遗址、 民居建筑, 有制度化的宗教仪式、 民俗风情, 有观念化的歌舞说唱、 礼仪禁忌, 比如: 节庆文化、 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居住文化、 医药文化等。 三燕文化的品牌化,能使其具有较强的心理定式,形成辽宁三燕文化印象。

从软、 硬件两方面有倾向性地打造三燕文化品牌形象。 从软件上,通过品牌定位、 科学规划,明确辽宁三燕文化内涵及优势,建设富有特色的三燕文化大省。 可以成立辽宁三燕文化大省建设研究小组;建立一支三燕文化品牌运作的人才队伍;举办辽宁三燕文化大省建设研讨会, 开展针对辽宁三燕文化大省建设重大问题、 重要工作的专题研究及工作实施等等,推进辽宁三燕文化品牌塑造的步伐。 从硬件上, 加强对文物的修缮工作, 做好文物设施周边环境的保护; 利用好三燕文化资源,在有关城市雕塑、 重点街路的规划建设等方面, 集中体现三燕文化的特点, 让三燕文化品牌在辽宁土地上得以广泛实物化。

把辽宁省旅游业作为打造三燕文化品牌的切入点,使文化产业逐渐成为辽宁省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并拉动辽宁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 三燕文化将会作为辽宁旅游产业招徕众多游客。 辽宁三燕文化旅游目前主要表现为举办三燕文化节庆活动、 建立三燕民俗风情园、 建设三燕文化博物馆等。 依据辽宁现有的三燕文化遗存, 着重打造的是三燕文化品牌旅游,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三燕文化品牌的开发旅游。

辽宁三燕文化品牌的打造必须从系统化、 立体化、 全方位、 多层次、 多视角考虑,它不局限于民族文化行业自身,而是渗透到其他行业、 各个部门之中,成为打造社会形象、 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全面性和广泛性是民族文化品牌运营取得成功的基础,辽宁三燕文化作为品牌打造,可在更广的领域、 更深的层次上挖掘三燕文化的内涵,找到三燕文化和旅游业、 餐饮业、 出版业、 影视业等的最佳结合点,延伸品牌到艺术创作、 旅游、 商品等行业,运用三燕文化品牌来树立行业形象,运用独特的三燕民族韵味进行经济运作,让三燕文化成为一张亮丽名片,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艺术创作对于文化品牌的建设意义深远, 并且随着当代传媒的发展, 更应该合理善用艺术创作的功用。 一方面, 在发掘辽宁丰富历史文化的同时, 研究出版三燕文化系列读本和书籍等等, 提升对辽宁三燕文化的兴趣和认识及其空间距离感。 另外, 更应该把优秀的文艺作品制作成影视剧作品, 使之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在感受三燕文化的同时激起对三燕文化了解和探索的热情, 在感受三燕文化独特的风情、 气息的同时引发对于三燕文化一些特殊人物、特殊事件的共鸣。 当然, 其中的展示和呈现一定是多方面的, 影视作品传达的不仅仅是历史事件, 还有辽宁的关东文化、 三燕文化的风土民情、 辽宁的山水风光, 以及三燕文化的服饰文化、 饮食文化、 风俗人情等。

三燕文化品牌的建设和塑造还要依赖于多种形式商品文化的眼睛, 通过对三燕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深入研究, 着力推出一批具有三燕文化品牌特点的名牌产品。 辽宁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有益探索, 例如辽宁道光廿五白酒、 八王寺矿泉水等品牌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燕文化品牌可成为一种超值资产, 成为企业产品强有力的附加值, 在政府着力宣传三燕文化品牌的同时, 与三燕文化品牌相关的产品的推出可以作为有益的补充, 同时二者又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加大文化产业与第一、 二、 三产业的融合,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推动辽宁省特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资源的融合, 形成辽宁地域性产业的高关联度, 构建综合竞争力。 辽宁历史悠久, 人文资源丰富, 并且具有第一、 二、 三产业资源合力的综合优势, 特别是在工业方面如何能够和文化产业的软性力量相结合, 在工业产品和文化艺术之间架起桥梁。 开发与三燕文化相关的食品、 旅游纪念品、 特色酒店、 餐饮和商店, 更多地利用辽宁工业文化遗产开发工业文化资源, 并形成相应的工业体验活动、 工业特色纪念品, 更多地利用工业优势, 使工业的强力有效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必将形成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强势。

辽宁省文化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 资金投入大、 资金回报周期长等等短板使得文化产业项目获得银行贷款及整体上市都非常困难。 十七大后, 北京在这方面就有成功的范例。 北京不仅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实施, 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 同时每年拨出专项资金进行扶持, 指定北京银行支持、 扶持文化企业, 并把一批文化企业打造成文化航母。

中国银行、 工商银行已经对辽宁省文化企业贷款业务有很多优惠政策, 针对文化企业加大宣传这些优惠政策, 并且真正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应该通过文化与旅游服务业生产方式的互动, 用文化旅游资源开辟新的产业群, 使之成为辽宁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开发三燕文化民族风情园, 成为综合旅游文化园。 建设三燕文化风情宾馆, 把特色建筑、 特色起居习惯和家具风格融入宾馆招徕游客。 推出系列三燕文化风味饮食, 推出精细的制作工艺和特色的包装。

第三产业由于是以人为中心的产业, 因此与文化产业的联系更为密切, 同时也为文化产业提供了管理方面的相关借鉴和经验模式。 而且第三产业既包括面向生活消费的企业如商贸、 饮食、 房地产、 传播等, 也包括面向全程生产环节提供服务的行业, 如金融、资讯、 保险、 物流等。 第三产业渗透在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添加文化的元素, 两者不仅可以互相借力, 而且可以共同提升。

辽宁省大部分地区缺乏吸引人才的有效政策, 一些高尖端人才都集中在我国经济发达省份。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多层面综合的复合型人才, 尤其是管理方面的人才的缺乏, 具有深厚文化和艺术功底人才的匮乏, 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应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 培养本土人才, 并且对文化企业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

三燕文化品牌在推动经济的同时, 还展现了辽宁特有的风俗人情。 打造辽宁三燕文化品牌, 建设拥有强势文化人才、 强势文化活动、 强势文化产业和强势文化品牌的三燕文化大省, 将三燕文化导入品牌运营战略中, 弘扬三燕文化精华, 以品牌化的三燕文化促进社会消费, 拉动需求,扩大经济增长, 服务市场经济, 既可反映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拥有独特的三燕文化优势, 善于利用三燕文化优势, 必然成为辽宁文化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品牌打造的突破口。

对于辽宁特色文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还应该延伸产业链条的开发和合作。 加大对于三燕文化和工业文化的艺术创作, 创作更多的优秀艺术作品, 并把优秀的艺术作品制作成影视剧作品, 使之成为更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一方面展示辽宁的关东文化、 辽宁的风土民情、 辽宁的山水风光, 以及三燕文化的服饰文化、 饮食文化、风俗人情等。 更应该在创建辽宁三燕文化品牌方面着力培养几个重点企业, 弘扬三燕文化精华, 扩大品牌运营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