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超
“十二五” 期间, 吉林经济在 “转方式、 调结构、 惠民生” 的过程中, 持续塑造新增长点, 不断寻求创新突破, 经济总量稳中有升, 物价走势震荡回落, CPI由5.0%以上回落到2.0%以内,5年累计上涨15.1%, 较 “十一五” 期间涨幅回落1.3个百分点。
一、 吉林省 “十二五冶 物价走势的阶段性特征
“十二五” 期间, 依托国家在宏观调控领域的政策组合, 吉林省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物价走势与全国基本一致。 但是随着国际经济走势低迷, 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 吉林省同样面临着刺激政策消退、 经济结构调整、 市场需求疲软的问题。
吉林省2011—2015年的CPI涨幅分别为5.2%、 2.5%、 2.9%、 2.0%和1.6%,5年累计上涨15.1%, 较 “十一五” 期间16.3%的涨幅低1.3个百分点。从月度时间跨度 (见图1) 上看, 物价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 高位回落 (2011年1月—2012年3月)
2011年CPI全年涨幅达5.2%, 月度涨幅最高达到6.6%, 最低也有4.0%,共计5个月涨幅在6.0%以上, 本阶段吉林省物价指数的月度数据仍保持在103.0以上。
(二) 反复震荡 (2012年4月—2014年1月)
本阶段在2012年7月指数低至101.6, 此后缓慢回升, 2012年12月突破102.0, 并于2013年2月、3月、4月, 连续三个月月度涨幅突破3.0%, 此后始终保持在102.0以上, 月度数据保持在中低区间内运行。
图1 2011年至2015年吉林省居民销售价格指数月度走势
(三) 低位调整 (2014年2月—2015年12月)
本阶段在2014年5—8月连续四个月月度涨幅超过2.0%, 此后回落至102.0以下, 于2015年1月创出了100.7的阶段性低点, 此后吉林省物价指数的月度数据均没有超过102.5, 反映出吉林省市场行情经历了前三年的反复波动后已经趋于稳定。
二、 吉林省 “十二五冶 物价走势的变动因素及解读
(一) 物价运行的总体概况及特点
从八大类的年度累计变化 (见图2) 来看, “十二五” 期间吉林省食品类累计上涨29.3%, 波动最为明显。 非食品价格涨幅为8.8%, 其中居住类上涨14.0%、 衣着类上涨13.2%、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1.0%、 烟酒类上涨8.4%、 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类上涨5.7%、 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上涨4.2%;另外, 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回落0.5%。
1. 食品价格上涨29.3%, 影响CPI上涨8.9个百分点。 其中肉禽及制品价格上涨44.9%、 干鲜瓜果上涨42.8%, 水产品上涨35.6%、 粮食价格上涨29.4%、 在外用膳食品价格上涨25.9%, 水产品上涨24.4%、 菜上涨22.9%、蛋上涨17.5%、 糕点饼干面包上涨15.4%、 油脂价格上涨14.4%。
图2 八大类年度涨幅
2. 非食品上涨8.8%, 影响CPI上涨6.1个百分点。 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7.3%, 其中中药材及中成药上涨31%、 西药中呼吸系统用药上涨23.0%、 服装上涨14.4%, 但家庭设备、 耐用消费品、 文娱用耐用消费品、 交通及通信工具、个人饰品等均呈降势; 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1.4%, 其中个人服务价格上涨30.1%、 家政服务上涨47.4%、 学前教育上涨44.9%、 住房租金上涨28.9%、水电燃料价格上涨11.4%等。
(二) 成因分析
从影响要素方面可以分为政策因素、 供需因素和其他因素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因素。 近年来, 国家顺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 进一步拓展简政放权的深度和广度, 特别是在资源能源产品价格管理机制方面的进步明显。 集中表现为:
(1) 资源产品阶梯价格制度的实施, 对物价上涨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 众所周知, 资源能源产品实施阶梯价格制度, 既有利于体现此类产品的稀缺程度,也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 对正确反映资源价值是有益的 (见图3)。 其中, 水、电和管道燃气在 “十二五” 期间的涨幅分别为22.4%、28.4%和22.2%, 对这5年CPI累计比的拉动分别为0.21%、0.9%和0.2%, 共计1.31个百分点。
图3 水及燃气价格涨跌
图4 医疗保健、个人用品及服务价格
(2) 部分定价政策的调整, 短期内对物价产生了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降低居民就医成本, 国家推行了药品指导价格市场化改革, 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解决居民 “看病难、 看病贵” 的有益尝试。 但是受制于配套措施与监管机制的跟进还不十分完善, 药企、 经销商和医疗服务机构的利益关系尚未完全捋顺, 药品和医疗服务的价格年度涨幅在连续四年涨幅回落后, 在2015年出现明显上涨 (见图4), 其价格波动对年度CPI总水平上涨的贡献 (见表1)。
表1 对总指数的影响
另外,2012年5月铁道部 (现: 铁路总公司) 调涨铁路货运价格, 涨幅达9.5%, 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物流成本。
(3)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革新, 汽柴油零售价格稳步回落。 随着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 市场的流动性逐渐趋紧, 美元指数稳步升值, 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类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价格应声回落, 吉林省汽柴油价格跟随国家价格调节步伐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 (见图5), 如截至2015年12月汽油价格较2010年已累计下降13.4%。
图5 汽柴油价格涨跌
2. 供需因素
(1) 粮食连续丰收, 总量充足, 零售价格在竞争中回落。 截至目前, 预计我国粮食产量可以达到 “十二连增”, 吉林省粮食产量连续位于全国前列, 可见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牢固, 但同时 “供过于求” 的局面也日渐形成。 大米和面粉(见图6) 价格变化对年度CPI总水平上涨的贡献率不断减少 (见表2)。
图6 大米面粉价格变化
表2 对总指数的影响
(2) 猪周期时间差, 产能波动, 肉类价格在观望中震荡。 “十二五” 期间猪肉、 牛肉和羊肉分别累计上涨39.7%、93.1%和39.2%, 涨幅十分明显。2012年至2014年猪肉价格低位徘徊, 于2015年出现小幅反弹, 但涨幅仍低于2011年的42.2%高涨幅; 牛羊肉价格在2011年至2014年延续了10.0%—20.0%的高速增长后, 在2015年因产能过剩等原因, 出现缓慢回落。 另外, 由于猪周期自2009年走势缺乏规律性, 养殖户普遍的存出栏的总量和节奏把握失当, 加之居民日常餐饮需求更加倾向于蔬菜类商品, 对肉类产品消费逐年减少 (见图7)。
抑制猪肉、 牛肉和羊肉价格变化对年度CPI总水平上涨的贡献 (见表3)。
图7 肉类价格变化
表3摇 对总指数的影响
3. 气候因素。 近年来, 吉林省先后遭遇了多次 “倒春寒” “掐脖旱” 和“剧烈寒潮冰冻天气”, 这令本来就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本地生鲜市场价格产生了异常波动 (见图8)。 “十二五” 期间鲜蛋类、 鲜菜类和鲜瓜果类分别累计上涨17.1%、24.0和43.8%。 其中, 鲜菜类价格累计上涨24.0% (见图9), 年度涨幅分别为-4.8%、13.2%、11.9%、 -6.3%和9.8%。 从月度数据看, 部分单月涨幅达到了20.0%—30.0%, 同时也有部分单月跌幅接近了25.0%。
此外, 鲜蛋类在2011年和2014年均出现了10.0%以上的涨幅, 2012年和2015年也出现了14.0%左右的负增长。 鲜瓜果类在5年内的月度涨跌幅最大差距达到了17.9%。
图8 鲜菜蛋和瓜果价格
图9 鲜菜价格月度同比涨幅示意图
4. 其他因素。 一是成本因素。 “十二五” 前期, 我国房地产价格延续了比较高的上涨态势, 对房租和装潢价格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进一步推高了经营主体,特别是终端零售网点的运营成本; 同时, 我国劳动力供应面临 “刘易斯拐点”的考验, “人口红利” 的比较优势日渐削弱, 而吉林省属于人口净流出地区, 企业用工成本逐年走高, 最终会以更高的价格转嫁给消费者, 从而推升物价。 二是输入性通胀因素。 截至2011年, 美联储先后实施了三轮量化宽松政策, 不仅带动美元贬值, 助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而且导致其他经济体竞相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 导致货币超发和流动性泛滥, 最终通过国际贸易对我国消费品市场产生了价格冲击, 对近五年甚至今后的物价走势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是非理性因素。 自2010年开始, 市场游资对部分农产品的跟风炒作, 先后造就了 “豆你玩” “蒜你狠” “姜你军” 等非理性的价格波动, 这对吉林省的物价指数平稳运行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 诸如三聚氰胺毒奶粉时间影响, 奶制品价格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见图10)。
图10 奶制品价格
三、 存在的问题
纵观 “十二五” 期间, 吉林省的物价走势整体稳中有降, 目前正处于低位调整阶段, 但是伴随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 消费需求偏软将有所改观, 供给结构将逐步走向优化合理, 但是, 实现全面改善尚需时日。 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经济结构调整, 带来供求关系深度调整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 市场对商品供应的结构和品质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 这就必然带来传统生产方式及产品行情回落, 而新型商品及服务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 从长远来看, 这有利于吉林省甚至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但从近期看, 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物价指数异常波动。
(二) 政策措施落地, 各项成果转化还需时间
近年来, 吉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和重新崛起的制造业强省, 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盘活市场活力的政策措施, 在部分先行先试的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 吉林省的农产品种植结构尚需优化调配, 而新型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还要面对成本竞争和价格博弈。 这对原产地产品的零售价格会产生不确定性影响, 只有待各项政策措施普遍落地生效, 才能形成集中连片的示范带动效应, 才能从根本上优化产品供给格局, 期间, 受宏观经济影响出现的价格波动在所难免。
(三) 资本市场吃紧, 影响居民日常消费意愿
进入2015年后, 我国的资本市场走出了一路 “过山车” 式的行情, 不仅对吉林省的地方政府融资融券业务产生了较大影响, 也对普通投资者的现金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况且, 消费者对目前的商品和服务并不十分满意, 消费能力和意向有所削弱, 加剧了持币观望的情绪。 市场需求的不足, 会从很大程度上主导零售价格的走势, 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四) 整体上行, 推动居民消费支出叠加
据统计, “十二五” 期间食品类累计上涨29.3%、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累计上涨11.0%、 水电燃料类累计上涨11.4%、 教育类累计上涨9.7%, 其中, 学前教育上涨44.9%, 幼儿教育成本迅速攀升, 成为吉林省 “全面二胎” 政策实施的一大阻力。 可见, 这五年, 居民用于教育、 娱乐、 文化方面的支出与水电燃料方面并行上涨, 在某些方面涨势迅猛, 整体震荡上行, 体现经济增长动能的同时, 也反映出居民的生活成本不断增加, 对中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 吉林省 “十三五冶 物价走势预测
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因素, 结合党中央定位于 “2020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和省委省政府关于 “十三五” 期间吉林省经济社会建设的有关共识, 预计 “十三五” 期间吉林省物价指数的涨幅会伴随全省经济水平持续向好而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 但是总体可控, 不会超过国家设定的物价预调控目标。
五、 相关建议
要确保 “十三五” 期间, 吉林省物价总水平的科学合理与总体可控, 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 政府搭台、 市场唱戏, 及时优化供求关系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 农产品供给一直是吉林省的强项, 同时也在国内市场行情波动中占据了一定的权重。 建议由省发改委、 省农委等部门牵头, 组成专项调研组, 就吉林省农产品种植结构优化、 种植品种的差异化建设和特色农业建设方面, 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政府管理模式, 从根本上提升吉林省农产品差异化供给能力, 提高其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优化供求关系, 稳定市场行情。
(二) 政策打包、 全面落实, 稳步推进成果转化
政策组合拳是各级政府在化解民生问题时普遍使用的策略, 市场价格波动一方面是供求关系影响, 而另一方面是市场主体的自发行为影响, 如何有效避免诸如 “火箭蛋” “蒜你狠” 这样危害市场秩序的跟风炒作行为, 需要省物价局和工商局启用联合执法监督模式, 并实施常态化管理, 从规范市场主体的自发行为入手, 在流通环节, 做好细节监管。 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 为各项政策落地和成果转化赢得时间和空间。
(三) 准确定位、 科学创新, 引导居民多元消费
众所周知, 民生建设和社会管理都需要大量资金,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融资融券业务在党中央的债务置换政策指导下, 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建议省证监和银监部门, 不断研究创新符合吉林省特点的金融产品, 特别是符合第一、 第二产业需求的金融产品, 可以有效地引导各类投资者开展投资活动, 从而盘活资金存量,为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 这有利于普通消费者增加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 从根本上稳固流通消费市场的基础。
(四) 加强监测、 注重反馈, 缓解居民生活压力
将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内, 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有利于挖掘、 引导和激发国内消费潜力, 更有利于缓解城镇低收入居民群体日常生活压力。 建议, 国家统计局所属调查队与地方价格监管部门协同配合, 共同加强物价监测工作, 注重行情监测和情况反馈, 充分发挥调查工作 “小、 快、 灵” 的特点, 辅助政府决策层不断强化民生改善方面的制度设计, 切实缓解居民生活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