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赞书璧山来凤鱼及其文化的书家较多,北宋宣和状元冯时行就是其中之一。《缙云文集》载有冯状元撰写的数首与鱼有联系的诗书和他对苏东坡等名流的鱼、松、竹梅、山水书法进行的题书跋论,惜因年代久远,所作咏赞鱼文化的书法作品未能传至当世。
清代雍正末年,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果亲王到成都,谒杜甫草堂书“少陵草堂”勒石后,川中大吏设筵宴请亲王食由璧山来凤邓家鱼厨精心烹制的“张嘴红鲤”“龙舟鱼”等鱼肴。果亲王吃得眉飞色舞,评赞鱼菜“有艳丽夺目之效”。他用草体为邓厨题写了“艳丽夺目奇鱼肴”等字。其书笔形疏秀,气脉流畅,为书法珍品。
清朝末年,深受慈禧太后青睐的吴棠入川做总督,路过璧山来凤驿在“阳明春”食店吃翘壳和王鲤后,用草书体题写“凤鱼佳肴冠川蜀”于该店白壁。
民国期间,重庆为战时首都,大批名流游集于璧山、来凤、丁家,许多文士都在来凤品鱼题书书画。
新中国成立后,到1981年春,《重庆广播电视报》记者杜渝等人在来凤“鱼市口”处的“鲜鱼食店”美食鱼后,托北京友人请北京市书法协会主席扬萱庭在京用行书体为“鲜鱼”店竖题了“鲜鱼美”三字作招牌,落款“辛酉年春杨萱庭”。杨先生是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跃邦最青睐的名书法家。三中全会后,北京重修著名革命家李大钊烈士墓,胡总书记点名请杨先生题书李大钊墓碑。杨先生书写的“鲜鱼美”店牌挂出后,起到了推动璧山来凤鱼饮食发展的重要作用。
1986年春,著名表演家游本昌先生从重庆专程到璧山来凤食鱼。他在来凤华兴食店品尝瓦块鱼、粉蒸鱼、珍珠鱼丸、麻辣全鱼等鲜鱼菜肴后,就到厨房去观看,赞叹店厨何氏烹鱼技艺高明,并双手合十念“阿弥陀佛,美哉来凤鱼,真比狗肉还鲜呀!”然后,就用书画钢笔题写下“喜结膳缘”,落“济公游本昌、八六、春”款识以赠。
1994年5月9日下午5时至8时,我国著名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张瑞芳与其丈夫,著名书法家、剧作家严励,在国家广电部电影局窦副局长和市县部门领导陪同下,到来凤“金凤楼”休息并进晚餐。张瑞芳在抗战期间常到璧山,此次重踏离别50余年的璧山土地,她感叹万分地说:“我在重庆生活了八年,璧山是个好地方,往事堪回首哟!”当她品尝来凤鲜鱼并听笔者介绍来凤水乡古镇的掌故佳话后,对新华社高级编辑王伟说:“璧山文化,精美灿烂,我们要多宣传‘来凤鱼’哟。”她还赋赞璧山诗一首,请严励代她书墨后她签名及落年月。张瑞芳还为金凤楼签名并与店主等合影留念。
1995年冬,著名大作家白桦与歌星王洁实、谢莉斯等从北京到璧山来凤,在“金凤楼”餐厅品食鲜鱼,白桦草书“年年有鱼”条幅赠送餐馆留念,落款“北京朋友王洁实、谢莉斯、小林、白桦、吴国松,一九九五年冬”。
名书法家范朴于1996年到“金凤楼”食鱼后,题书“韬光养晦”以赠。
2002年秋11月,笔者请关心璧山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庆市青年书协主席、“中国百杰书法家”之一的卢德龙为来凤明月、西北鱼店题名。卢先生在渝书写了“明月特色鱼厅”和“西北鱼村”店名邮来璧山,为重兴来凤鱼发展鱼文化赠添了光彩。
璧山县当代书家为来凤鱼的发展也添砖加瓦,加味增色。2002年9月20日,来凤镇人民政府在“西北食店”举办了“来凤鱼文化学术研究笔会”,县当代书法魁首车光度用其在巴蜀地区别具一格的隶夾篆书体,书写了多幅县文人赞颂勉励来凤鱼的诗词。有王少谷先生撰写的《闻鱼香而咏》竹枝词,戴克学撰写的《古风一首》。车先生还在6尺宣纸上书写邓启云撰写的《宝塔鱼》:
鱼,
最奇,
来凤鱼。
特色麻辣,
鲜美全鱼席。
色香味形器技。
烹两百种鱼谁匹?
鱼肴名传将相争食,
佳话无数引才人云集。
开放上天入海招揽客商,
政通人和速行动以鱼兴驿。
时年过七旬的老年书法家李正谦用行书写王少谷所撰的鱼对联两幅,并题书了“鱼美味更美”横幅赠给来凤“味园”女店主袁义灿。
笔会中,老教师张志一也书写了两首自己作的《来凤鱼文化学术研究笔会纪胜》五绝和七绝诗。
赞书璧山来凤鱼及鱼文化的书体种类较多,其中有以手指代笔挥洒自如的“指书”。该种书法是中国书法的一个特殊品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北宋名宰相司马光同代的马永卿撰《嬾真子》载:“温公(即司马光)私第在县宇之西北,诸处榜额皆公染指书。其法以第二指尖抵第一指头;指头微曲,染墨书之前。”据当代学者研究,指书是始于北宋司马光时,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当时与司马光交游的璧山城才女温琬也善指书,宋人刘斧《青琐高议》后集载“其字学颇为人推许,有得之者,宝藏珍重,不啻金玉。就染指书,尤极其妙。”她曾书写游璧南时自撰的咏荷、鱼诗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