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的快速发展, 关于志愿行为的研究逐步增多, 研究领域与方法也越来越丰富。 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有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首先就是人们的志愿服务动机问题, 也就是研究促使人们参与到社会组织志愿服务中来的原因。 其次就是关于志愿者在社会组织中的志愿行为能否持续的问题, 对应的是如何使人们的志愿行为日常化、 长期化的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现代化过程很早就已经完成, 市民社会发展比较成熟, 他们关于志愿者、 志愿服务的研究走在了前面, 对于这些问题有了相当的研究。 但是志愿者、 志愿服务作为市民社会成熟的标志之一, 要得到很好的发展, 必须要与社会的文化背景下相适应, 具有本土性的一些特点。 本研究立足于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动机的个案分析, 着眼于社会组织参与的本土特征与微观视角, 目的在于从基本感知中探究志愿者偏好, 为社会组织的组织壮大, 政策设定提供本源支撑资料。
研究共分7个部分。
第一部分: 绪论。 明确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与创新, 明确在国际、 国内大力发展社会组织的态势下, 我国政府提倡培育社会组织以及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动机研究不足的背景下, 研究社会组织志愿者发展动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同时概括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 具体用文献综述资料分析的方法明确公共治理理论与社会组织培育; 社会组织的内涵、 属性及分类; 志愿者与志愿者参与动机研究等相关理论与核心概念。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 明确质性研究方法的选择具体阐述了深度访谈法、 参与观察法、 文献研究法在本研究中的操作, 同时明确了本研究的资料梳理和分析资料建构理论的过程。
第四部分: 青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个案探究。 明确了研究的社会组织与个案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青年志愿者的本土概念挖掘及深度访谈的得出, 初期参与动机分析以 “发展” 为轴心的动机、 以 “新奇” 为轴心的动机、 以 “快乐” 为轴心的动机、 以 “责任感” 为轴心的动机、 以 “归属” 为轴心的动机; 探究了青年志愿者的初始参与动机的正向与负向两个维度的阶段性变化。
第五部分: 中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个案探究。 明确了研究的社会组织与个案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中年志愿者的本土概念挖掘及深度访谈的得出, 以 “减压”为轴心的动机、 以 “成就” 为轴心的动机、 以 “荣誉” 为轴心的动机、 以 “体验” 为轴心的动机、 以 “交往” 为轴心的动机; 探究了中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依从阶段、 认同阶段、 内化阶段3个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第六部分: 老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个案探究。 明确了研究的社会组织与个案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老年志愿者的本土概念挖掘及深度访谈的得出, 以 “价值交换” 为轴心的动机、 以 “角色转变” 为轴心的动机、 以 “认同” 为轴心的动机、以 “自我价值” 为轴心的动机、 以 “补偿” 为轴心的动机、 以 “交往” 为轴心的动机; 探究了老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依从阶段、 认同阶段、 内化阶段3个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第七部分: 研究结果与对策建议。 对老、 中、 青志愿者初期参与动机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照, 总结出动机类型的多元共生、 动机类型的相互重叠、 动机类型中在不排斥利他动机的前提下, 利己动机被普遍认同3个共同点, 以及经历差异导致的志愿者初期参与动机差异, 老年志愿者的初期参与动机内化的成分多于中青年的初期参与动机两个不同点。 同时归纳出的老、 中、 青志愿者参与动机阶段性变化的不同。 针对社会组织提出三点对策建议, 使命领导应更加具体、 切实, 针对老、 中、 青志愿者的不同初始动机制订招募计划, 社会组织针对老、中、 青志愿者参与动机的 “阶段性” 特征调整工作重点。
内容框架如下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