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机类型分析

动机类型分析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现在个体价值层面就是, 社会中的个人往往将自我发展或成就动机作为个人的核心价值。在访谈调研中, 以 “发展” 为轴心的具体参与动机有10种, 提到这一类参与动机的有23人。
动机类型分析_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动机个案研究

以下根据参与动机类型, 结合访谈进行分析。

4.2.2.1 动机类型一: 以 “发展” 为轴心的动机

这一动机体现了工具理性在人们的世俗生活当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体现在个体价值层面就是, 社会中的个人往往将自我发展或成就动机作为个人的核心价值。 在访谈调研中, 以 “发展” 为轴心的具体参与动机有10种, 提到这一类参与动机的有23人。 对于发展有与专业发展相关的, 由与能力发展相关的, 还有与认识发展相关的, 与专业发展相关的, 具体情况如下: “有的志愿者参与社会组织活动是因为他们参加的活动与自己的所学专业关系非常密切。 如协会组织的助学活动, 很多师范院校或语言类的专业学生都报名做义务家教,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报名助老敬老活动, 由于他们参与的这类志愿活动类似于专业实践, 因此,他们把它看成是一种专业实习的机会。 和自己的专业能挂上钩……也可以学习一下, 实践一下……” (A5) “当时是去敬老院, 去跟那些老人聊聊天。 那个时候好像是春天……大一的时候想多接触一下社会吧, 正好又是学社会工作这个专业的, 这些活动和社会学有一些关系, 去这些福利机构去看一下, 觉得挺好的。”(A11) 可能是因为社工需要实践的原因吧, 而且我对这一块比较感兴趣, 相对于其他的弱势群体来说, 艾滋病患者这一块更属于弱势群体的重灾区, 刚好有这个机会, 刚好协会来咱们学校做讲座, 就跟着她们一块儿去了, 差不多也就是这样子。 (A23) 个案A28业余时间在曲艺协会担当微信平台运营以及演出推广,自己说参加协会就是为了和专业相关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一段时间下来感到实践能力提高得非常快。 访谈中她说: “协会的活动虽然没有什么收入, 但是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有很大帮助, 很多设计类的理论没有实践一定是理解不上去的,我们推广公众号的粉丝数, 一定要让软文有亮点, 这个如果没有协会的实践, 考试成绩再高也没啥用, 协会的实践让我增强了未来迎接挑战的信心, 重要的是增强了专业的能力。”

与能力发展相关的, 在A25的访谈记录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觉得自己还是属于那些挺愿意做事情的那种。 像有些协会招的那些干事, 好多都是那种只想挂个名、 不想做事的人。 我愿意从做事中得到东西, 不是像有些人那么功利, 想以后在简历中写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情, 担任过什么职务等。 我想从做事中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 而不是为了将来写简历。 实际能力不是太好界定, 但我知道与人相处了, 博得别人好感啊, 说服别人获取资源啊, 如何在一群人当中脱颖而出, 这都是我在活动中一点点具有的能力, 有些能力一定是要靠经历才能够具备的。”

与个人心路成长相关。 个案A1讲述自己第一次参加协会活动, 去打工子弟小学支教的经历时显得很激动。 她说: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 以老师的姿态站在那群孩子面前, 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神圣感, 但万万没想到, 课上到一半的时候, 一半的孩子都跑掉了, 自己被迫停下了上课, 无奈地从讲台上走下来。当时只觉得很委屈, 哭着给那些孩子讲述我备课有多辛苦。 在回来的路上, 自己的心堵得啊, 有一种很绝望的感觉, 觉得这和自己期待的完全不一样。 但是很快就收到了一条短信, 是一个班里上课的小朋友发给我的, 短信是这样写的: ‘没有哥哥姐姐过来看过我们, 没不知道那种渴望别人关注的感情要怎么表达, 所以我们通过离开你视线的方式, 让你来找我们, 我们很想引起你的注意, 很想让漂亮的老师记住我们, 能经常来看望我们……' 原来他们是那样想的啊, 拿着手机我感到自己成长了很多, 志愿活动一定是有利于个人发展的。”

4.2.2.2 动机类型二: 以 “责任感” 为轴心的动机

这一动机体现了基于责任感而参与志愿活动, 是一种含有利他内容, 高尚价值观的参与动机。 在被访问者中, 提到这一动机的有18人。 他们当中又分三种情况: 一是直接使用责任感这一抽象概念, 来回答有关参与动机的提问。 当被访者被问及促使你第一次参与志愿行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他的问答是: “责任感、荣誉感, 觉得这样做会比较进步会让家人和朋友认为自己是在做正事。” 当被进一步要求说得更加具体些时, 他也只用了 “作为大学生应该富有一定的责任感”这类抽象话语来做进一步的阐释。 个案B7的访谈中对于责任感的诠释尽管抽象但是非常鲜明, 她说: “作为一名党员, 就应该带动身边的同学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来自我们志愿者组织的关心和来自社会的温暖。 我在高中时就已经是一名预备党员, 大学期间有幸加入志愿组织中, 并且成为协会的骨干, 这将是我一生的骄傲。” 几年来, 她的确一直保持着高昂的热情,与其他志愿者一道奔波在校园、 社区、 灾区、 敬老院等场所, 是协会中的骨干,面临毕业, 依然坚定的表示要把作公益作为自己一生坚持的信仰。

二是可简单归结为发自同情的责任感。 一般是通过述说看到那些需要帮助而得不到帮助之人的痛苦的眼神, 心里就有一种基于同情的遗憾或者叫做负罪感来间接表达这种责任感的。 个案A5的表达是: “说实话, 是不是协会会员我倒觉得没什么, 但是参加不参加就大不同了。 看到电视中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痛苦的眼神, 心里就有一种负罪感。 大家都是人, 怎么能没人帮助他们呢? 我怎么感觉有点说大话的感觉, 不过心里真是这样想的, 信不信由你, 当今这社会也是有 ‘傻瓜' 的。 有同情心, 还得把这份心意表达出来, 这就是志愿公益活动的目的吧。”

三是非常具体地表达了这一参与动机, 同时将这种动机有了一个理性的归位。 他们认为, 作为一个公民, 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别人或为他人服务; 有义务和责任做些对社会有益或直接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情。 “当时, 看到协会的宣传单,感到作为一个普通青年, 应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社会做点事情, 我是没想太多, 帮同学的忙。” (A16) “刚开始来的时候确实是只有一种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 就是感觉自己考上大学了, 就觉得应该符合大学生的那种时代要求,心里确实想着要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学长们常说的话非常有道理, 我们, 不是超人, 没有能力拯救世界; 我们, 也不是英雄, 没有勇气舍己为人。 但是, 我们, 可以给予力所能及的善良, 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帮助他人, 快乐自己; 感恩于心, 关爱于行!” (A7)

4.2.2.3 动机类型三: 以 “新奇” 为轴心的动机

这一动机体现了青年一代对于未知世界, 不断探索, 期望了解参与正能量社会活动的进取心。 在访谈调研中, 以 “新奇” 为轴心的具体参与动机共有8种,提到这一类参与动机的共有18人。 其中新奇感来自两个方面, 对组织中的参与人好奇, 对组织的活动内容好奇。

首先是对组织中的参与人好奇。 被访者A11经常在报纸或新闻中听到志愿活动这一词语, 觉得很好奇, 想去体验一下, 于是, 便参加了X协会的志愿活动。她的疑问在于学雷锋做好事, 真正有多少人是发自内心的? 这种讲究奉献的志愿活动, 怎么就能够从一次两次, 上升为一个长期的活动, 那些人都是怎么想的。被访者A1第一次参加协会活动是因为同班同学的带动, 那位同学长期参加志愿活动, 热情而积极, 是同学们追逐的女神, A1好奇这个协会有什么样的力量能够把好朋友塑造成这样, 也就加入协会小伙伴的活动中了。 被访者A6的访谈过程充满了欢乐, 她坦言自己第一次来参加协会活动, 完全是好奇为什么大三学长们都是拍拖地去参加爱心活动, 自己和男朋友也是休息日, 就来学习下学长们如何又拍拖又献爱心的, 实地参与下两个人的感觉都很好, 有时间就相约一起来参加协会活动, 感觉两个人因为活动关系更好了些, 嘻嘻。

再有就是对活动的内容有些好奇。 被访者A7是通过协会纳新而参与志愿组织的。 他之所以参与志愿服务, 是他对协会的一些活动内容挺感兴趣, 去福利院慰问老人, 孤儿院自己都没去过, 很想利用业余时间有组织地去看看, 去过之后感觉很有收获。 被访者A2也有类似的参与动机, 在谈到为什么参与志愿活动时,他说: “就是想体验一下协会的活动。” 而当访员进一步追问 “仅仅想体验吗?”他回答: “是呀, 没有其他的什么企图, 体验做好事是怎样愉快的被组织在一起的, 以前没有参加过这些活动, 猜想协会活动是不是就像上思想品德课要给讲很多大道理? 亲自参加了果然不是什么事情都是可以猜想的, 高手在民间。” 还有的被访者参与志愿服务, 是因为他们觉得这项活动很新奇。 被访者A25就是一例。 问: 你为什么愿意来参加这些志愿服务? 答: 觉得很新奇的, 不是学雷锋,也不给报酬, 大家还都兴高采烈的来参加, 看来我们这代人的欢乐已经不仅仅在金钱上面了。 个案A5的访谈中有这样一段话: “可能志愿服务坚持下来的理由有很多深层次的内容, 但我仔细想自己第一次来时的心态, 一多半是好奇, 因为这组织活动跟成绩没联系, 跟评优保研也没什么联系, 还不像兼职活动能有点收入, 吸引我的有学长的热情和阳光, 呵呵。”

4.2.2.4 动机类型四: 以 “快乐” 为轴心的动机

这一动机体现了青年一代对于幸福感的深层追求。 在访谈调研中, 以 “快乐” 为轴心的具体参与动机共有九种, 提到这一类参与动机的共有16人。 这当中既有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 又有实现自我的快乐, 典型情况如下:

帮助别人的满足感带来的欢乐。 我觉得对刚进入志愿领域的人来说, 最大的动机是兴趣或者一种帮助别人的优越感、 满足感。 我说的帮助真正让对方的状态有所改变的那种帮助, 对方看待你的眼神都不一样那种满足感好像吃了一顿好吃的, 从心里面感到快乐而充实, 时间久了, 这就是一种 “病”, 哈哈, 如果一段时间不帮人就好像很饿没有营养似的。 (A21)

个案A4的访谈记录中对于初次参与动机是这样描述的, 给别人温暖, 能为别人做事, 对我而言是一件发自内心快乐的事儿, 所以当我看到有这样的机会,我可以去参加协会的志愿服务时, 尤其是能帮助那些和我一样曾经弱小的人的时候我是很高兴的。 我觉得这个过程也可以为我带来幸福感, 所以我就去做。

个案A8在访谈中十分流畅的表达出自己帮助别人后所能感受到的快乐:“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捐一件衣物, 献一片爱心, 我们用行动告诉世人, 道德之光、 人心向善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和社会的常态。 以前我曾经有过粗浅的想法, 以为祝人为乐只是有形的物质帮助, 但在活动中, 我发现我们年轻人无形的“时间” 也可以成为助人的 “神器”, 也可以有很多需要的人。 投入自己的时间,变化的是形式, 不变的是爱心, 自身还得到锻炼, 何乐而不为呀。

实现自我的快乐。 被访者A14所讲述的故事, 具有典型意义。 他在大一的时候, 当过班长, 后来又在学生会做一般的干部。 但无论是当班长还是当学生会干部, 他都觉得 “没意思” “不舒服”。 因为两者都是 “体制内” 的, “一是自由度不够, 还有就是做的那些事情很多不是自己想做的, 像在班委和学生会里做的那些事情, 已经给你画好圈了, 你只能在那个圈子里面做。” 而在协会的活动中他的最大感受是, 自己可以根据每次的救助对象, 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高情商, 高执行力, 在爱心协会从事志愿服务, 没有太多的东西束缚自己, 实现自,我帮助他人, 每次活动都感到十分快乐, 像被充了电。” 与他情况类似的还有曲艺协会的相声演员们, 他们坦言: “在曲艺协会作为演员, 都要参与演出, 每个月都有月场, 还有每年固定的 ‘校园笑缘' 和 ‘笑迎新生' 两个大型相声专场晚会, 只要有才华就可以火, 可以有自己的粉丝, 那一帮帮的迷妹谜弟, 自己灰暗的人生从此充满了崇拜与爱慕的目光。” (A27) “还有我们协会的口号, ‘一入曲协深似海, 从此节操是路人', 您是否看到了我们每个人身上自带的光环呀,这个组织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是一生都享用不尽的, 一点都没夸张, 我们根本都不是浮夸的人。” (A26) 这位长相极其一般的小男生所彰显的自信和幽默让笔者印象深刻。

4.2.2.5 动机类型五: 以 “归属” 为轴心的动机

这一动机体现了单一社会元素, 需要在组织中被认同的心理需要, 年轻人心智处在成长时期, 更是需要组织的认同与伙伴们的理解。 在访谈调研中, 以 “归属” 为轴心的具体参与动机有8种, 提到这一类参与动机的有16人。

如这类志愿者组织, “人性化的处世方式很强”。 在这类组织当中, “人们比较单纯, 其他想法很少……有什么说什么, 免不了吵架什么的, 工作上的分歧,吵完了就完了, 没事……比如说这里协会的负责人, 有哪儿做得不对, 我就直接指出来, 哪怕把他骂一顿 (笑), 发一个邮件, 在网上说一些坏话是吧, 没关系, 过一阵子就好了, 他也能够大度的不在乎, 时间长了我们就成了要好的哥们。” (A23)

个案A22的访谈中, 对于组织活动中归属感的动机表述鲜明: “当时我们第一次看望老人的服务结束出来要走的时候, 有个老奶奶出来送我们抱着我就哭了, 我好像当时就特想家, 我就觉得, 恩, 和老年人聊天的时候就是有那种家的感觉, 我们在外面上学总是会觉得自己一个人挺孤单的, 很少有家的感觉。 然后第二次, 我去的时候, 我就带着我们同学一起去了, 因为第一次回来之后, 我一直还是挺想赶快再去的, 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老人们很愿意我们去, 我也想再去看看他们, 想念那些老人, 再去看看他们, 他们高兴我也高兴。 我会再和我们班更多的人一起去看他们的。”

个案A15是广东考生, 普通话里很明显的广东腔, 自己说, 来到东北读书,一开始很不适应, 过了十一天气就很冷, 一直的冬天, 从小到大没有经历过的寒冷, 让自己心里面一直都很沮丧, 大一的上学期人都是灰色的。 自从大一下学期参加了协会的活动, 自己感觉心慢慢变暖, 一群小伙伴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大家互相照顾, 并肩前行, 一起欢笑, 一起发愁, 感觉自己一点也不孤单了, 内心变得很强大。

个案A8作为一名理工男不是太健谈, 在几次的交流中, 他表达出对组织内心的依赖, 他说: “大学里自己忙自己的, 但那个时候小, 还有一个女朋友, 如今女朋友去了北京和自己分手了。 如今研究生同学们都把自己业余时间排得很满, 我也是到了这个组织里才能找到安全感和温暖, 一群有爱心的人在一起活动, 在一起交流思想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个案A23自己说来参加活动的首要原因是这里面都是好人, 她说: “上大学报道之前, 各路亲戚都专程来给我上了安全课, 骗钱的、 骗色的, 总之是外面好人太少, 这个爱心协会里总不能有这些危险, 离开家人总得有个安全的圈子。 这里的人就像家人, 我喜欢。”

个案A9对于参加活动首次的感受自己描述为: 亲切, 幸福, 这是一位十分安静的女生, 她的访谈中充满了淡定的幸福感, 她说: “参加爱心活动, 放下了尘世间周遭的一切繁琐, 体会到来自心灵最底层的声音, 助人被助, 给自己的心灵放一个假做个素心人, 绽放年华。” 她的语言有一种特殊的意境, 十分具有感染力。

个案A29对于组织当中的归属感描述得十分形象, 他说: “我们这曲艺协会就是带你装逼, 带你飞, 一群有才华的人在一起指点江山。 在这里什么小情, 小怨那都不是事, 哥几个在一起总有些奇思妙想, 这些兄弟我几天不见就没了欢乐。 无曲协, 不青春! 这里汇聚精英, 我们传承精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