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完善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相关变量研究
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研究对于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当前政府支持培育社会组织的大环境相契合, 而非经济性参与动机的研究对于企业组织的内部员工激励, 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的薪酬, 培训等模块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改进意见。 但志愿者参与动机的前因变量及结果变量的研究还都处于萌芽阶段, 尤其借助社会组织的志愿者个案研究尚属亟须完善与尝试的蓝海。
2. 进一步辨识不同年龄段志愿者参与动机的显性特征
为期3年的社会组织参与观察,让笔者对于新晋发展的中国社会组织不同年龄段志愿者参与动机的显性特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中国社会组织的缺口很大, 政府也在用各种政策培养、培育社会组织,诸多的社会创业家们也在公益创投的道路上跃跃欲试,然而社会组织当中的志愿者绝不仅仅是大众表面理解的 “毫不利己, 专门利他” 的完全 “利他”,爱心无限的 “理论型” 志愿者, 志愿者更是活生生的我们身边的普通朋友与亲人。每个年龄段志愿者均有自身针对组织的诉求, 而在一般交流中这种诉求往往被隐藏为大众的理解的 “利他” 动机, 而这种表面上的行为,如果不加以及时呵护,常常就发展成昙花一现。从这一角度讲, 如何吸纳, 调动志愿者,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思考。中国社会组织由于其特有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环境有其复杂的自身特色,因此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初始参与动机以及不同阶段的参与动机的显性特征研究必然有更加丰富的内容等待我们考察发现。
3. 扩展老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研究范围
在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动机的调研中, 发现我们国家, 尤其是本地区针对老年志愿者的社会组织极其有限, 而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下, 老年群体中人力资源丰富, 老年人所积累的知识、 经验、 能力等也是很重要的社会资源,使老年人身上存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用武之地, 从而鼓励老年人主动参与并融入社会, 同样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 支持和鼓励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 一方面, 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 使他们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另一方面, 也能够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减轻社会负担,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欧美、 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老年人往往是志愿者队伍的重要力量, 老年志愿者活动在运作方式和运行规范等方面已较为成熟。 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 就实施了著名的老年志愿者3个计划: 一是1965年启动的 “养祖父母计划”, 即由老年志愿者与一些特殊孩子 (如病残儿童) 结对, 像亲生祖父母那样关爱他们; 二是1969年创立的 “退休老年人志愿者计划”, 鼓励退休人员服务社区; 三是1968年开始的 “老年伴侣计划”, 吸收老年志愿者陪伴鳄寡孤独和病残老人。 这3个计划延续至今并不断完善, 作为美国老年志愿者活动的龙头性项目, 当前包含着1300个具体的志愿服务项目, 每年吸收约50万名老年志愿者,他们每个星期的纯服务时间为几个小时到40小时不等。 此外还有老年队、 退休经理服务团、 和平团、 服务美国志愿者及长青之友方案等项目, 为美国老年人提供了丰富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参与机会。 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是老年志愿者活动开展较为成熟的地区。 以香港为例, 政府将 “老有所为” 作为安老政策的目标之一, 老年人参加志愿者活动是整体安老服务的重要一环。 二如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于1990年成立 “西园长者中心”, 旨在为55岁或以上的长者提供多元化服务. 当前, 香港长者志愿者队伍在各行各业广泛开展活动, 并形成多样化的服务项目, 如家庭志愿者服务、 邻里志愿者服务、 领导小区服务等。
我国目前老年志愿者组织化程度不高, 尚未受到全社会的足够关注, 老年志愿者组织的规模和效益有限, 保障激励机制缺乏, 活动深度不足, 停留在非专业层次。 扩展老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研究范围, 有利于政府和各级行政机构对志愿愿者组织有针对性的积极引导, 开展高效率的扶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