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琼英
摘 要:本文基于校网络语言学科平台,以混合式学习理念为指导探讨笔译课程的设计,提出基于校园网络语言学科平台的笔译教学可推行和实施学习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三个层面的混合。
关键词:校园网语言学科平台;笔译课程;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
一、引 言
2000 年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提出并强调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更新教学内容、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自觉性和提高教学效率的要求。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交互性强、课堂教学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自然延伸和扩展等特点,对笔译这门综合性强、信息量大、课前课后需要大量实践而课时少的课程有较强的应用价值。目前云南省大多数地州新建本科院校因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都建成了校园网语言学科平台,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语言学科平台实施英语专业笔译课程的有效教学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混合式学习理念的笔译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确定课程目标,并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的各种要素或各种成分,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及其产物。它是指课程的实质性结构、课程基本要素的性质,以及这些要素的组织形式或安排(钟启泉、汪霞,2004:87-95)。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在对网络化学习(e-learning)反思的基础上,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新理念(何克抗,2004:3-4)。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课程设计包括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
(一)笔译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
1.课程目标分析
课程目标必须满足培养需求。“笔译”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技能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与技能。本课程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笔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双语笔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笔译技巧和提高英汉互译的能力。笔译教学涉及双语知识、笔译理论和技能、百科知识等内容,核心内容是笔译技能,相关笔译技能的应用实践环节应该受到重视。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学习风格、原有知识及技能结构、智力水平等。学习需求则指不同学习者学习方面的现状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徐丽鸿,2007:36)。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云南省大部分地州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是在第六、七学期开设笔译课程,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71%的学生对笔译学习感兴趣,他们学习英语具有内驱力(inner drive);29%的学生对笔译不感兴趣,他们学习笔译是为了获得毕业证书,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属于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motivation);53%的学生愿意尝试新的学习方式,73%的学生希望老师授课方式多样化,尽量少用抽象的文字进行讲解;学校学风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差,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对内容的深究程度较弱。
3.学习平台分析
目前云南省大多数地州新建本科院校选择的是“蓝鸽语言学科平台”。如图1所示,这个语言学科平台分为以下八大模块:(1)课堂教学系统:多媒体授课等;(2)自主学习系统:资料浏览、问答交流、自我测试、自学计划等;(3)考试系统:试卷制作、网络考试、自编试题等;(4)备课系统:教案制作、素材制作、作业布置等;(5)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学籍信息、资料信息、网络使用信息管理等;(6)资源库;(7)题库;(8)作业管理:布置作业、自测、计算机辅助评估作业、作业成绩统计等。由于目前云南省大多数地州新建本科院校网络教室无法满足大面积课堂网络教学的需求,网络教室主要是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所以英语专业的笔译教学主要运用蓝鸽语言学科平台的以下功能:自主学习系统、备课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资源库、题库、作业管理系统。
图1 蓝鸽语言学科平台的基本组织
4.课程内容的组织
教学内容是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情感信息的总和。选择和编制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实施成功培养的关键。在组织笔译课程内容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科对笔译知识体系的要求、社会对笔译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的需求,从学习是学习者借助资源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的理念出发,提供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和自主学习平台,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把学生学习笔译的目标落实到学生解决笔译问题的能力上(段自力,2008:46-50)。结合这些思考和对学生的前期分析,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选择范围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应该跳出教材的局限,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本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模块:
(1)模块一——双语知识模块
精通两种语言(bilingualism)、谙熟两种文化(biculturalism)是对笔译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双语知识模块主要包括英汉语言在语系、语音、词法、文法、篇章结构、习语、修辞、成语典故等层次上的比较以及中、英文化差异的对比。
(2)模块二——笔译理论和技能模块
笔译理论和技能模块主要包括笔译基础理论、笔译技能、名译赏析及比较。笔译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中西笔译史、笔译过程、笔译定义、笔译标准、笔译策略、笔译方法等,还有相关的笔译研究新成果,如文体与笔译、文化与笔译、语篇分析与笔译、笔译研究学派等;笔译技能主要包括遣词用字、直译意译、增词减词、词类转换、结构调整、语态转换、正反交替、合分替换、分清从句结构、各种长句的处理、长句的分切拆组、各种文体类型及其笔译策略和技能等;名译赏析及比较主要呈现一些笔译名篇、笔译经典片段及其评论。
(3)模块三——百科知识模块
百科知识模块主要包括中外文化、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专题知识、双语词汇术语库、各种文体笔译专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及中外网址链接等。
(二)笔译教学活动的设计
结合笔译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可以看出笔译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不仅涉及笔译理论和技能,还涉及双语知识和百科知识,课程信息量非常大,学生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笔译理论和技能需要进行大量的笔译实践。传统的笔译课堂教学无法在有限课时内涵盖所有内容,也难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笔译实践活动。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就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对学习过程进行系统考虑,采用多层次、多形式的混合,并以网络在线学习和课堂面对面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教学模式。首先,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媒体资料得到充分共享,从而让学生拥有充分自由的学习空间。其次,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特别是通过语言学科平台的自主学习系统,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制订自学计划、进行资料浏览、自我测试、问答交流,这有利于笔译教学朝着个性化、自主式教学模式发展。基于上述分析以及目前云南省大多数地州新建本科院校网络教室无法满足大面积课堂网络教学的实际情况,云南省地州新建本科院校笔译教学过程混合学习模式在推行和具体的实施中主要采用三个层面的混合。首先是学习资源的混合,即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学习资源的有效混合;其次是教学环境的混合,即计算机网络教室与传统教室的混合;再次是教学方式的混合,即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笔译工作坊以及计算机网络语言学科平台自主学习方式的混合。
图2 笔译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如图2所示,双语知识模块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学习资源的混合;教学环境主要是计算机网络与传统教室的混合;教学方式是网络自主学习与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的混合;学习策略是任务驱动学习策略、合作式学习策略和自主式学习策略的混合;评价方式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教师布置需要学生完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文字教材或计算机网络查询获得英汉语言与文化异同方面知识的任务,然后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做presentation,教师对此作出评价,并进一步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和总结,课后把学生的presentation以及多媒体教学课件上传到语言学科平台资源库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同时通过语言学科平台作业管理系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练习和巩固。
笔译理论和技能模块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学习资源的混合;教学环境主要是传统教室与计算机网络的混合;教学方式是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笔译工作坊以及计算机网络语言学科平台自主学习的混合;学习策略是探究式学习策略、自主式学习策略和合作式学习策略的混合;评价方式是将教师评价、电子档案袋评价、小组成员评价等方式结合起来对学习者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运用探究式学习策略通过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进行基本译论和笔译技巧的学习。在上课之前,教师把将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学生思考探究的问题上传到语言学科平台供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将思考题的答案通过语言学科平台自主学习系统上传到“问答交流”板块。老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将PPT、动画、视频等媒体充分结合起来,构成优化的媒体组合进行授课,并发放给学生热身任务练习,通过笔译理论与技巧的分析讲解和练习,在学科结构与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中搭架桥梁,启发学生通过思考对笔译过程作出理解与解释,提高学生将知识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课后教师把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上传到语言学科平台资源库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其次,学生进入语言学科平台自主学习系统板块进行学习和演练,完毕后学生可以点击参考译文进行对照检查,并把笔译中的疑问提交到“问答交流”板块与老师和同学讨论。语言学科平台会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学生电子档案袋评价,为老师的形成性评价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学生3~4人组成笔译工作坊(Workshop)(王颖,2010:138-140),按照教师要求进行150~200字的语篇合作笔译,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译文及笔译中遇到的问题上传至语言学科平台,各小组通过学习平台进行互评,教师则在下次课堂讨论时对各小组笔译的精华以及共同问题进行讲解。此外,通过语言学科平台“笔译新论”和“名译赏析及比较”两个板块,可以将课堂教学无法深化的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
百科知识模块的教学资源主要以网络学习资源为主,辅以文字教材;教学环境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是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语言学科平台自主学习系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策略是自主式学习策略;评价方式是教师评价、电子档案袋评价等方式相结合。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教师围绕学习目标通过语言学科平台发布资源库中以及教师自己所补充上传到语言学科平台的关于中外文化、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专题知识阅读材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计划,通过语言学习平台进行阅读;其次,完成素材浏览后,平台则会允许学生进入练习单元的学习,并自动统计学生使用资料的内容、频率和时间长度,便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
(三)笔译教学评价的设计
笔译教学评价是笔译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笔译教学评价把传统评价与基于网络技术的评价相结合,即把传统课堂的考勤、作业、课堂表现评价、终结性考试与网络语言学科平台的电子档案袋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实现了笔译教学的过程性评价。
三、笔译课程混合式学习的特点
基于网络环境下混合式学习理念的笔译教学在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网络语言学科平台,使笔译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云南省地州新建本科院校笔译教学过程混合学习模式实行三个层面的混合。将传统的笔译课堂教学内容、双语知识、百科知识、笔译学科前沿研究等学习资源有效混合,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深化了笔译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笔译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计算机网络教室与传统教室教学环境的混合以及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笔译工作坊、计算机网络语言学科平台自主学习方式的混合可以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何培芬,2007:14-15)。传统课堂教学可以系统有效地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通过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教师能较快、较为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指导,同时有利于培养和增进师生的感情;笔译工作坊通过学生合作来解决笔译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计算机网络语言学科平台自主学习使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强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语言学科平台还能提供智能化的阶段评价和各种各样的检测方式,学生可随时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快提高笔译能力,教师也能更清楚、更具体地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效。这样,教师对自己所教和学生对自己所学,都心中有数。无论是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后的笔译工作坊、网络自主学习和讨论,还是传统课堂的面对面教学,都强调学生在笔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笔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译”中学习技能、在“译”中体验规则、在“译”中积累经验、在“译”中构建能力,从而完善学生个人对笔译理论和笔译技巧的意义建构。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笔译教学评价把传统评价与基于网络技术的评价相结合,促成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四、结 语
鉴于云南省大多数地州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数的迅速增长和可利用教育资源的相对有限,在笔译教学中我们主要推行和实施学习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三个层面的混合。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笔译课程设计有利于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对那些由于扩招带来的师资紧张、优质资源缺乏、师生互动大幅度减少的高校的教学,以及对当前教育领域试图通过新型教学环境的营造来实现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以使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段自力.网络辅助课程与笔译教学整合实证研究[J].中国翻译,2008(2):46-50.
[2]封一函.教室网络中的交互式笔译教学[J].中国翻译,2001(2):37-39.
[3]郭红.计算机辅助笔译教学的一种尝试[J].外语界,2004(5):54-61.
[4]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7):3-4.
[5]何培芬.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07(2):14-19.
[6]王娜.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混合学习的课程设计[D].保定:河北大学,2010.
[7]王颖.基于“Blended learning”的笔译课堂设计[J].文学教育,2010(2):138-140.
[8]徐丽鸿.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9]钟启泉,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系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