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具有三个重要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与社会属性。
(一)物理属性
物理属性是就发音体发音的特点而言。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语音的发音体是人的声带,它与琴弦、喇叭簧片、鼓等发音体一样也是一种物质振动体,所以语音同样具备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音值)四个要素。
1.音高。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音高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即取决于声带紧张的程度。声音的频率单位叫“赫兹”(Hz/秒),频率的高低与声音的高低成正比。音高有“绝对音高”与“相对音高”之分,比如女人的声带一般都比男人要窄、短,所以女人的声音要比男人的高;大人的声带一般要比小孩儿的宽、长,所以大人的声音要比小孩儿的低。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语境下也有高低的变化。但是,不同的言语者、不同的语境下,每个人均有自己成规律的相对音高显示,并不影响彼此间的说话与传意。可见语音注重的是“相对音高”。
2.音强。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振幅指发音体振动时最大的位移距离,即发音体振动的幅度。振幅与音强成正比。语音的强弱同呼出的气流量大小和发音时用力的程度有关。发音时用力大,气流强,声音就强;反之就弱。
3.音长。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音长在轻声和语调中有积极的作用,与重音也有一定关系。虽然音长在普通话音节中一般不起区别意义的作用,但在某些语言或方言里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例如:
广州话:“三”[]≠“心”[sam]
英 语:
4.音色。音色又叫音值,在语音学上是指具体发出来的音素,主要取决于发声与共鸣的形式。传统意义上的“音色”主要指声音的特色,比如打击乐与弦乐声音的不同,胡琴与唢呐声音的不同,但并不影响它们演奏同一首曲子,只是风格的差异。就人类的发声而言,男高音与女高音的色彩显然不同,可并不影响他们演绎同一首歌曲;孩子与大人的声音特色有明显差异,也并不影响彼此说话传意。语音学关心的是发音方法与共鸣方法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音色(音值),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发音器官和共鸣器官图
(1,2)上下唇。(3,4)上下齿。(5)齿龈。(6)硬腭。(7)软腭。(8)小舌。(9)鼻腔。(10)口腔。(11)咽腔。(12)舌尖。(13)舌叶。(14)舌面前和舌面中。(15)舌根(舌面后)。(16)会厌软骨。(17)食道。(18)气管。(19)声带。(20)喉结。
(二)生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活动的部位和方法不同,都会造成不同的声音。人的发音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三大部分。
1.呼吸器官。主要由肺、支气管、气管组成。肺是语音发音气流产生的动力器官,支气管、气管是发音气流的传输器官。只有由呼吸器官提供气流推动声带的震动,才能发出声音。
2.发声器官。包括喉头和声带。喉头由四块软骨组成: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两块杓状软骨。这四块软骨构成一个圆筒形的筋肉小室,即喉室,声带位于喉室中央。此外,甲状软骨上面,还有一块会厌软骨,可以上下开合,分别控制气管与食道的开合。当呼吸或说话时,会厌软骨打开,气流顺利通过喉头;吃东西时会厌软骨关闭气流通道,使食物进入食道。
声带是主要的发音震动体,由两片带状的富有弹性的薄膜构成,它的前端固定在甲状软骨上面,后端分别附在两块可以转动的杓状软骨上面,以控制声带的开闭松紧。平时呼吸的时候,声门呈倒“V”形大开;发音的时候声带靠拢,声门留有窄缝,供气流冲击声门,震动声带形成嗓音。
3.共鸣器官。主要包括喉腔、咽腔、鼻腔和口腔四部分。喉腔位于喉头位置,是声音经过的第一个共鸣腔。咽腔位于喉头上面,是口腔、鼻腔会合处。咽腔往上有鼻腔和口腔两条通道,通过软腭与小舌调节两者的开合。鼻腔共鸣器官主要用于发鼻音和鼻化音。口腔是发音最重要的共鸣腔,由上腭和下腭两部分构成。上腭有上唇、上齿、上齿龈、硬腭、软腭和小舌六部分。软腭是硬腭后较软的部分,可以上下活动,决定气流进入口腔还是鼻腔。如果软腭下垂,可以堵住口腔通道,使气流进入鼻腔,形成鼻音;软腭上提则堵塞鼻腔通道,形成口音。下腭分下唇、下齿和舌头三部分。舌头是最灵活的发音器官,发音时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舌头又可以分为舌尖、舌面和舌根三部分。发音时,因为不同的舌位和活动方式可形成不同的音色(音值)。
声带的位置
(1)声门大开,平常呼吸时的位置。(2)发元音、浊音时的位置。(3)发喉塞音[Ɂ]时的位置。(4)耳语时的位置。
(三)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最重要的特点,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声音所不具备的属性,其特点主要有三个:
1.约定俗成。单纯的声音并无语言价值,只有跟一定的社会意义结合起来的声音才能成为语音。语音的形式和意义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同一个声音在不同的语言社会中往往表示不同的意义,如[iɑŋ]在汉语中表示“羊”,在英语中表示“年轻”(young);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语言社会里往往可用不同的语音形式来表达,如汉语普通话把装订成册的著作称为“书”[ʂu55],英语为book[buːk],俄语为КНЙГа[k‘niɡa]。即使在不同的区域方言中,同一个东西使用不同的名称也必须是区域的共识,如“马铃薯”,有的方言叫“土豆”,有的方言叫“地豆”,还有的方言称“洋山芋”。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来表达什么样的内容不是个人的意志,完全是语言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结果。
2.系统性。每一种语言的语音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内部规则较为完整,主要表现为:
(2)即使是彼此共有的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音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也并不一样,如双唇鼻辅音m[m]在汉语普通话中只能充当声母而不能充当韵尾,舌根鼻音ng[ŋ]只能充当韵尾而不能充当声母;在南方的粤语、闽语、客家话中,m[m]与ng[ŋ]不但都能充当声母,也都能充当韵尾。又如舌尖中鼻音n[n]与边音l[l]在大多数汉语方言中是两个能区别意义的对立音位,男(n-)≠兰(l-)、脑(n-)≠老(),可在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与多数湘语中,南=兰、脑=老,可见n[n]与l[l]在这些方言中并没有意义的区别功能。系统性是语音内部规则的体现。
3.语音具备一定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不同的语言的语音表现为不同的民族特征,例如声调是汉语音系不可缺少的成分,而印欧语言却没有声调;颤闪音是斯拉夫语、阿尔泰语常有的语音现象,而汉语并不多见。不同的方言也表现为不同的地域特征,例如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都保留入声,而普通话则没有;普通话音系分平、翘舌两套齿音声母,南方大部分方言只有一套齿音声母。
总之,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音值)是所有发声体共有的特征,生理属性也不是人类语音独有的特征,只有它的社会属性才是人类语言独有的,是区别于其他一切声音的本质属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