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字指现阶段正在使用的汉字,它记录的主要对象是现代汉语,与传统汉字相对应。判断一种文字符号体系的性质,首要的是研究这种文字与它所记录的语言之间的关系。考察现代汉字的特点,还必须跟拼音文字符号体系进行比较。
(一)现代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
语言是音义的结合体。文字记录语言的时候,或者从音入手,或者从义入手,或者同时从音义入手。拼音文字记录语言都是从音入手的,即用音符记录语言。例如英文单词man(人)是用音符m、a、n来记录英语中[mæn]这个名词的。汉字记录汉语则兼用三种方法:
2.从音入手,用音符记录语言。例如“亦”的古字形像人臂下的胳肢窝,后借去记录副词yì(“亦步亦趋”的“亦”);“须”的古字形像胡须,后借去记录副词xū(“必须”的“须”)。这些字形符号,当它们被借去记录同音语词的时候,原字和新字的字义失去逻辑上的联系,仅在语音上保持一致。
3.同时从音义入手,兼用音符和意符记录语言。例如“柑”,左半是树木的标记,跟名词“柑”在意义上保持联系,是意符;右半“甘”标注这个词的读音,是音符。意符和音符互补,提供了字形记录大量语词的可行性。
汉字绝大多数都是兼用表音和表义的方法,所以形声字约占全部汉字的90%左右。但是现代汉字的意符和音符所起的表义标音作用已经有限。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部分字的语义和语音在长期使用中已经发生了变化,而这些汉字的意符或音符本身的意义和语音却并无变化,这就发生了脱节的现象,例如“鲸”的字义与意符、“江”的字音与音符就不一致;二是汉字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体自身也多次发生变化。特别是从秦汉开始,汉字进入隶楷阶段,汉字形体跟它所记录的汉语在音、义上的联系变得非常松散。一些表义符号已经看不出原先所象之形和所表之意,成了既不象形又不表意的记号;一些表音符号跟它所记录的语词的实际读音也已相距甚远,成了不表音的记号。但是这些记号在汉字符号总量中还未占到多数,而且这些记号本身也是从意符音符演变过来的,所以总起来说,现代汉字是一种兼顾意音的文字,可以简称为“意音文字”。
汉字的音符,也叫声旁,同表音文字的音符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是非专职的,是借用本来既有音又有义的现成字符充当的,而后者则是专职的。有些符号(例如“耳”),既可以独立成字,也可以在这个字中充当意符(例如“聆”),在那个字中出任音符(例如“饵”),在另外的字中既作音符又作意符(例如“珥”)。表音文字的音符数量很少,一般只有二三十个。现代汉字中音符的数量很多,超过一千个。表音文字的音符跟它提供的语音信息基本一致,现代汉字的音符跟它提供的语音信息常常不一致,但它们毕竟显性或隐性地传递了语音信息,为记录和认读汉字提供了有利条件。
汉字的意符,也叫形旁,在传递语义信息上的功能,是单纯的表音文字所不具备的。尽管绝大多数意符只能提示语义的类别或范围,不能传递准确、具体的语义信息,但是,从总体来看,现代汉字的意符反映了字义的系统性,从字形上区别了语音信息相同且采用同一音符的语词,例如“消、销、逍、宵、霄、硝、绡、魈”。相对于表音文字来说,意音文字仍属于表意文字体系。现代世界各国所用的文字多数是表音文字,我国的藏文、蒙文、维吾尔文等也都是表音文字,唯独汉字基本上仍是一种兼顾意音的表意文字符号体系。
(二)现代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语素文字
表音文字根据文字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两种类型。音素文字用符号(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素,例如英文、俄文;音节文字用符号(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例如日文的假名和梵文。
汉字的字符记录的语言单位大致有四种情况:
1.有的汉字由一个意符单独组成,该意符记录的是音义结合的语素,例如“门”,它所记录的语素,其语音为mén,语义为“建筑物的出入口”。
2.有的汉字由几个意符组成,这些意符分别表示的只是跟被记录的语素义相关的一部分意义成分,例如“休”,由“亻”和“木”两个意符组合而成,《说文解字》:“息止也。从人依木。”用人倚靠树旁来记录“休(息)”的语义。
3.有的汉字由一个意符和一个音符组成,意符记录该语素的义类,音符记录该语素的音节,例如“花”,意符是“艹”,表示这个语素的意义属植物一类,音符是“化”,表示该语素的读音近似于huà。
4.有的汉字由一个音符单独组成,该音符记录的是非词语素的音节,例如“马达”的“马”,它在词中只起记录音节mǎ的作用。
汉字在记录语言时,利用了语素音义兼顾的特点,用能产性极强的形声字分别记录语素意义所属的类别和语素的音节。因此,从汉字符号记录语言的单位来看,现代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
(三)现代汉字在形体上呈现为方块形式
文字符号的组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线性排列,一种是平面组合。大多数拼音文字(拉丁系文字、斯拉夫系文字和阿拉伯系文字)是线性文字,它们的构成成分像一条线似地依次排列,顺着一个方向延伸。汉字是一种平面性文字,它的构成成分是从横和纵展开,形成平面布局。在一个平面内,不管有多少个构成成分都要均衡地分布在方方正正的框架里,呈现为方块形式,所以汉字又叫作“方块字”。
汉字从隶书发展为楷书,形象性减弱,符号性加强。这一变化要求构成字形的线条本身必须具有鲜明的特征,以此来保证每个汉字字形具有较高的区别性。汉字字形整体形象性的减弱和字形线条个性特征的加强,正是笔画得以产生的基础。于是汉字逐渐实现从线条化向笔画化的转化,形成了汉字的笔画系统。
汉字呈方块形式的特点,有利也有弊。优点主要表现在阅读上:(1)方块组合比线性排列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能够节省篇幅,节省目力,有利于阅读。(2)方块形式的汉字,不管笔画多少,从一画的“乙”字到三十六画的“齉”字,都分布在大小相同的方块形平面之中,造成单位面积内笔画密集程度不一。因此,汉字符号之间在形体上的差异度较大,视觉分辨率较高,有利于快速阅读。缺点主要表现在书写上:(1)方块形式的汉字字符,其笔画呈现多向分散,例如“米”字,运笔方向分散,加长了笔程,影响了书写速度;而线形的拼音文字,运笔方向单一,书写时顺手就势,速度较快。(2)从信息处理来看,线性的拼音文字可以直接输入输出电脑,而汉字要通过编码把方块组合拆散成线性排列,实现输入,再由线性排列还原成方块组合,实现输出,程序比较复杂,影响了计算机处理汉字的效率。
方块汉字不实行分词连写,人们阅读时不是以一个个词为单位,而是以一个个字为单位映入视网膜。使用者要准确理解语义,必须在头脑中作一番组字成词的工作。有时必须把一串字符看完后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某字是与前一字还是与后一字组合,这样就会影响阅读速度。例如“发展中国家用电脑”这一字符串,其中“国”与前面的“中”字相连可以组成“中国”,与后面的“家”字相连又可以组成“国家”,究竟是“发展/中国//家用///电脑”,还是“发展中//国家/用//电脑”,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确认。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在书面上实行分词连写的主张,不过响应者还甚少。尽管汉字优点与缺点都很鲜明,但比较而言,优点明显大于缺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汉字几千年来很好地为汉语服务,是汉语极为重要的衍生产品,对汉语的表达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现代汉字是一种兼表意音的语素文字,这是它区别于纯粹表音的音素文字或音节文字的基本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