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出生8个月后,便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3岁以后,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从3岁至青春期,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他们虽然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主体,可以充分认识自己的行为,但却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懂得情绪是自己的主观感受,不善于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世界,而大多是照搬成人的观点,尤其是自己认为威信很高的老师、学者的观点,以此作为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从青春期以后到成年的大约10年时间里,个体的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趋向成熟。他们逐步获得心理自我,开始关心自己的形象,关注自己的心理活动,不再简单地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具有浓厚的主观性。大学阶段正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阶段,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了分化——矛盾——整合三个阶段。
(一)自我意识的分化阶段
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明显的自我分化开始的。原来完整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了两个“我”: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即高职大学生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伴随着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的分化,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开始分化。自我意识分化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自我明显的分化,使高职大学生主动、迅速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产生了新的认识、体验。同时,由此而来的种种激动、不安、焦虑、喜悦增加,自我沉思增多起来,要求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和世界,渴望被理解、被关怀。
(二)自我意识的矛盾阶段
自我意识的分化,使青年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曾注意的许多“我”的细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的矛盾斗争,呈现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并且加剧。随着自我冲突加剧,自我不能统一、自我形象不能确立、自我概念不能形成,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有很大的内心痛苦和激烈的不安感。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对自我的态度常常是波动的,对自我的控制常常是不果断的。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自我有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分,英语中的I与me能很好地区分这一含义。前者是主观自我,用来表示我是什么,我做什么;后者作宾语使用,表示怎样看待我,给我什么。主观自我是一个人对社会情境做出的反应,是自我中积极主动的一面。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应该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个人对客体的认识与个人愿望的统一,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是“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更是良好的自我意识的标志。但是,由于自我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并不总是存在着统一。
高职大学生的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矛盾相对突出。一方面作为同龄人中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高职大学生对自我有较高的积极评价,但由于他们远离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在校园浓郁的学术与文化氛围中生存成长,对社会的了解缺乏切肤的实际与客观的目光。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使不少高职大学生都有一种“非正规”大学生的感觉,加之高职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本科去不了只有上高职的自卑心理。所以,高职大学生的内心是非常痛苦和不安的,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
2.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理想自我是指个人想要达到的完美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它引导个体实现理想中的个人自我。现实自我是个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中自我的各种特征的认识。现实自我又称个人自我,主观性较强。在现实生活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总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合理的差距能够使人不断进步、奋发有为。但是,如果差距过大,则有可能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青年时期的高职大学生,心中承载着无数的梦想,每个人都渴望有一把登天的天梯。他们有抱负、有追求、有理想,成就动机强烈,特别是当市场经济将人们的成就意识凸显时,很多高职大学生心中涌动着比尔·盖茨般成功的梦想。他们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美丽的“理想自我”,也对大学生活进行了理想化的设定。但当他们一脚踏入大学时,现实与心中的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大学新生出现了“理想真空带”与“动力缓冲带”,一时间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方位。对理想自我的渴望与对现实自我的不满构成了这一时期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重视的两个方面是:一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有一定距离是正常的,它可以激励高职大学生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向着梦中的方向飞奔;二是当现实自我距离理想自我太过遥远时,高职大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甚至自暴自弃,变得平庸无为,变得无所事事,变得没有动力。
3.自负与自卑的矛盾。自信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是一种健全的自我意识与成熟人格的标志。但是,由于高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尚在发展过程中,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不可能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因而对自己的认知往往会出现自信的偏差:自卑或自负。自负是一种过度的自信,拥有这种心理的人,缺乏自知之明,往往以为自己对而别人错,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不能与人和睦相处;自卑是一种自我否定,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不满和否定,拥有这种心理的人总以为自己存在着缺点、不足与失误,因而遇事总会胆怯、心虚、逃避、退缩,缺乏独立主见。自负与自卑总是紧密相连的,自负表现强烈的人往往也是极度自卑的人。与其他群体相比,高职大学生体现出较高的自尊与自信。他们渴望成功,不甘落后,对成功的渴望比预期高,特别是当小小的成就来到身边时,很容易表现出骄傲自大、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相当自负,好像世界尽在手中的控制感。当遭遇失败与挫折时,有时甚至是小小的失利,如考试失败、恋爱失败等,他们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产生自我否定、自我怀疑。
4.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矛盾。没有哪个时期比青少年时期更加渴望友情与爱情的滋养,渴望同辈群体的认同与归属感。在这个时期,每个人都渴望着爱与友谊,渴望着交往与分享,渴望着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渴望着探讨人生的真谛,寻找人生的知己,希望成为群体中受尊敬与受欢迎的人;然而,高职大学生的自我表露又受着心灵闭锁的影响,总是不经意地将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同学有意无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存在着戒备心理,不能完全敞开心扉交流思想。这也是高职大学生常常感到的“交往不如中学那么自如、真诚”的原因所在。
5.激情与理智的矛盾。自我控制是指个体摆脱监督和支配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高职大学生情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容易两极分化,或高或低、波动性大、易冲动、不易控制。少数学生的违纪反映在考试作弊、损坏公物和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等方面。比如,事前不去考虑后果,为朋友两肋插刀,当替考或传卷被抓获,受处分拿不到毕业证后,又后悔不迭,马上就变得一蹶不振,使自己陷于懊悔、惆怅之中。但随着身心的发展,认知水平的提高,高职大学生渐渐成熟,在遇到客观问题时,既想满足自己情绪与情感的要求,又想服从于社会及他人的需求。特别是当遇到失恋等人生打击时,尽管理智上能够理解,却在感情上难以接受。
6.独立与依附的矛盾。高职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成熟使他们渴望独立,渴望以独立的个体面对生活、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由于长期的校园生活使他们应有的社会阅历与经验相对匮乏,当应激事件出现时,却又盼望亲人、老师、同学能够替自己分忧。另一方面,高职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不独立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在他们迫切希望摆脱约束、追求自立的同时,却又不可能真正摆脱家长、老师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对于某些独生子女来说,由于长期受到父母的溺爱,这种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就表现得非常突出。
应当指出的是,独立并非意味着独来独往,独立并非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和指导,并非不需要依赖别人,而在于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一个好汉三个帮”,即使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人,也有依靠别人的需要。不同的是,独立的人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努力去克服或解决自我的问题,而不是完全依靠他人的帮助或依赖于别人;独立的人能够权衡利弊、审时度势,能够勇敢作出决定并能够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过分的依附使高职大学生缺乏对客观事情的判断能力与决断能力,显得优柔寡断,缺乏主见;而过分的独立又使部分学生陷入“不需要社会支持”及“凡事都要靠自己”,采取我行我素、孤傲自立的行为方式,但在遭遇挫折时又会出现不知如何寻求帮助的情况。事实上,任何心理成熟的独立的现代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广泛的社会支持是个体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
(三)自我意识的整合阶段
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常常会给高职大学生带来不安或心理痛苦,他们总是力图通过自我探究来摆脱这种不安与痛苦。在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中,高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调整、发展。在自我意识的不断调整、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极易寻求新的支点,寻找自我意识的统一点,整合自我意识。由于自我意识具有复杂性与多维性,高职大学生逐渐在多维度中审视自我、调整自我,向理想自我靠近。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从多维度观察的自我同一性越高,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越好,人格越完善。但是,由于高职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教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个人人生志向、职业目标的不同,他们的自我意识整合的结果与类型也不同。从自我意识的性质看,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结果表现以下在三个方面。
1.自我肯定。自我肯定,即对自我的认识比较清晰、客观、全面、深刻。这种积极自我的特点是在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调整之后,高职大学生逐渐成长,使自己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趋于统一,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趋于一致,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深刻、客观、理性。积极的自我不仅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优势,也了解自己的不足与劣势,他能够分析哪些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哪些是属于无法企及的,从而进行积极的自我肯定,向着理想自我迈进。
2.自我否定。消极的自我意识分为两个方面:自我贬损型与自我夸大型。自我贬损型的人由于总在积累失败与挫折的经历,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较低,并时常伴有没有价值感、自我排斥、自我否定。他们不但不接纳自己,甚至自我拒绝、自我放弃,表现为没有朝气、随波逐流、缺少激情、生活没有目标,其结果则更加自卑,从而失去进取的动力。自我夸大型的人正好相反,他们对自我的评价非常高,往往脱离客观实际,常常以理想自我代替现实自我,妄自尊大、虚荣心强、心理防御意识强。其行为结果要么表现为缺乏理智,情绪冲动,忘记现实自我而沉浸于虚无缥缈的自我设计中;要么自吹自擂、自我陶醉,却不去为实现自我作出努力。自我贬损型与自我夸大型的共同特点是对自我评估不正确、理想自我不健全,缺乏实现理想自我的手段,形成后的自我虚弱而不完整,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整合。虽然,高职大学生中这种类型的人较少,但严重者可能用违反社会规范或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谋求自我意识的整合。
3.自我冲突。自我冲突是难以达到整合的自我意识,它表现为自我评价始终在真实自我上下徘徊,自我认知或高或低,自我体验或好或坏,自我控制时强时弱,心理发展极不平衡,有时显得自信而成熟,有时又表现出自卑而不成熟,让人无法评估。自我冲突的人表现为两种类型:自我矛盾型与自我萎缩型。自我矛盾型的高职大学生,内心冲突激烈,持续时间长,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不稳定,新的自我无法整合。例如,有的高职大学生可能既是一个自信的人,也可能是一个自卑的人;既是一个诚实的人,也可能是一个骗子;既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也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自我萎缩型的高职大学生缺乏理想自我,但又对现实自我深感不满,他们消极放任、自怨自艾,甚至麻木、自卑,以至于越来越消沉,对自己丧失信心,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或绝望轻生。因此,自我冲突的高职大学生要逐渐调整自己的自我认知,客观认识自己与他人,客观看待成功与挫折,这样才能使自我意识在良性轨道上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