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是欧美企业和央企集聚的市县之一,也是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的市县之一,为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太仓提出要发挥整体优势,大力推进“德资企业集聚化,中央企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项目化,服务平台体系化”。
1.德资企业集聚化
太仓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环境,吸引了大批德资企业入驻,被称为“中国德企之乡”“中国的施瓦本”。1993年第一家德国企业克恩里伯斯有限公司落户太仓,2014年已有220多家德资企业入驻太仓,项目总投资近20亿美元,年工业总产值近300亿元,亩均产值825万元、亩均税收50万元、人均税收10万元。太仓德资企业普遍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占地面积少、项目规模大、抵御风险能力强,以精密机械加工、汽车零配件制造、新型建筑材料等三大产业为主,形成了“苏州市精密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和“苏州汽车零配件特色产业基地”,其中精密机械企业有70家,年产值超100亿元;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有35家,年产值近90亿元。太仓是目前中国德资发展最好、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2008年被国家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共同授予全国第一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称号,2012年被国家工信部授予中国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称号。2015年3月德国政府继北京、上海之后在太仓建立了中国第三个、同时也是全球第八个“德国中心”,为德国工业4.0在太仓集聚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
2.中央企业规模化
太仓依托港口优势,走出一条央企引进与发展的“四条路径”:坚定高速扩张路径,做大项目总量。支持央企加快向新产业、新领域、新产品、新市场拓展,中建材、中集、中化国际等一批总投资35亿元的项目已见成效。坚定整合优化路径,提升产业能级。引导央企向智能电网、现代物流装备、新型材料产业等上下游延伸,加速推进中化国际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运行和中建材薄膜太阳能研发中心建设。坚定招商拓展路径,扩张基地规模。按照引进大项目、形成大产业、打造大基地的发展路径,强化制高点招商。坚定服务优化路径,提升项目吸引力。坚持“一企一策”,严格实行挂钩联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各项服务,积极协调,解决央企在生产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目前太仓共有中化、中远、中石油、中集等20余家央企落户。
3.新兴产业项目化
以发展新兴产业为导向,太仓五大新兴产业已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20余家。以引进重大项目为突破口,目前生物医药已吸引昭衍、致君万庆等国内外知名药企,新能源已引来奥特斯维、昊诚光电、舍弗勒风力轴承,新材料有生产会呼吸石膏板的北新建材、生产密封件的宝泽高分子材料等。以抓好项目进度为关键,将项目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建立项目跟踪和协调机制,健全领导与项目挂钩制度。以构建人才高地为保障,启动“1010”人才工程,未来10年每年引进10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00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团队,1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为发展新兴产业服务。
近年来,太仓不断加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重大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力度。2014年新兴产业列统企业247家,实现产值1036.16亿元,实现利税88.70亿元,其中,利润61.14亿元。太仓新兴产业以21.2%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占比,创造了49.8%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了52.0%的规上利税和54.0%的规上利润,对太仓工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服务平台体系化
组建服务企业网络,市级层面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担保公司、工业展览馆、高级管理人员发展中心等4家服务机构,公共层面组建了创业辅导、工业设计等20多家服务机构。营造企业发展环境,国土资源局开设“土地抵押登记快速通道”,公安局设置“网上车管所”,科技局打造科技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以“两集中、两到位”为抓手,通过提速增效、创新服务方式,做到群众满意、企业满意、部门满意、领导满意。国地税、工商联建立“纳税人之家”服务平台,融宣传培训、信息交流、权益保护和协税护税于一体,由42位法律界、税务界、会计界人员组成法律援助团、纳税辅导团、专家咨询团,免费提供最专业的纳税服务,实现了纳税服务的全地域、全天候、零距离。构建企业扶持机制,出台了7个方面22条激励政策,培育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和50亿元以上企业5家。继续开展“千名机关干部下千企”活动,帮助企业共同拓市场、争订单、搞技改、上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