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仓科技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太仓科技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仓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没能赶上前几次世界技术革命的浪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技和创新活动逐渐恢复和发展。考察太仓科技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与产业演进紧密联系,可归纳为三个阶段。
太仓科技现代化的发展历程_现代化之路太仓实践与探索

纵观世界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各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与人类历史上多次技术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的。每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都伴随着大量的产业、基础设施、相关服务从技术核心国家向外围国家转移、扩散。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技日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支撑力量。

太仓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没能赶上前几次世界技术革命的浪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技和创新活动逐渐恢复和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可以说对比20年前的太仓,科技创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引领太仓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考察太仓科技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与产业演进紧密联系,可归纳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萌芽——以技术模仿为主(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太仓乡镇企业率先发展,凭借紧邻上海的地域优势,抓住上海工业资源外扩、技术外溢的机遇,通过模仿移植、消化吸收一些实用技术和工艺,奠定了工业基础,迎来了经济第一轮发展。到1996年,三产比重由1978年的51.71∶36.43∶11.86调整为15.13∶65.14∶19.73,“二、三、一”格局逐渐形成,这种产业结构的变换标志着工业化的迅速成长,工业演变为主体经济,自主创新意识开始出现萌芽。大量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导致出现“星期天工程师”的鼎盛景象,以技术模仿为主的工艺改造开始了太仓科技创新之路的探索。

2.第二阶段,孕育——以技术引进为主(90年代中期—“十五”末期)

90年代中期以来,科学技术是国家竞争力基础这一观念得到广泛认同,资本流动的热潮伴随着产业的转移随之兴起,太仓抓住机遇,承接转移,大力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金和技术。外资研发机构具有资金雄厚、设备先进、专业性强等特点,对太仓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坚持把打造民营科技企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不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科技扶持力度,千方百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到2010年,太仓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9%。伴随着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大型科技成果洽谈会的举办、科技服务工作的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推进等各项科技工作取得的进步,科技创新逐渐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潮中崭露头角。太仓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药业、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新材料产品等五个行业100多家企业,但其中有相当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产品附件值较低,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对科技现代化目标的基本实现提出了新的挑战。

3.第三阶段,发展——以自主创新为主(“十一五”以来)

太仓市“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以及《关于发展太仓创新型经济实施意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放在“十一五”发展的重中之重位置,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大品牌。同时深入实施“创新引领”战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招才引智、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工作的力度,这为太仓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政策背景和宏观环境,再加上太仓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所积聚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资金资源等,均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太仓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正逢绝佳机遇。2013年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2.25%,2014年底,太仓科技进步贡献率近6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