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太仓瞄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目标,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和建设创新型城市为重点,大力实施创新引领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工程,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加速聚集各类高端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工作阶梯式上升。2012年,科技创新能力位列福布斯县级市第6位,被认定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江苏省创新新型试点市。
1.高新技术产业提速发展
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载体的建设,加大科技人才招商力度,有针对性引进高新产业企业(项目),从基础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从而改变产业结构。另一方面,按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标杆企业、创新先锋企业、拟上市入库存培育企业、创新领军企业的梯队发展格局,加大各层次创新企业资质的培育与认定工作。到2014年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83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32.77%,占比较2010年底提高了12.87个百分点;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4家,比2010年底增加了109家,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55%,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3家;苏州创新先锋企业9家、科技拟上市培育企业13家;每年新认定省民营科技企业超过100家,新认定各类高新技术产品100只左右。
2.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一方面,完善专利资金管理办法,为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出台《太仓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开展专利信息数据库等平台建设和知识产权专题培训。“十二五”以来,累计申请专利30826件,授权专利20904件,分别比“十一五”期间累计数增长92.45%和130.5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13件,比2011年底提高了12.8件。另一方面,加大国家关于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力度, 2014年199家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772项,备案金额超过31亿元;经苏州认定的R&D占比达2.13%,比2010年底提高0.32个百分点。
3.创新人才团队集聚壮大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领军人才更是战略资源。太仓始终把领军人才引进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522”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4年年底,共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5位,其中,自主培育3位;拥有江苏省创新团队3个;拥有省“双创”人才35位,其中,近3年获评21位;拥有“姑苏”领军人才44位,其中,近3年获评31位;自主培育江苏省博士计划人才16人、省企业家培育工程人才8人、省科技副总11人、太仓科技领军人才170位,领军人才企业共争取上级人才、科技经费1.08亿元。领军人才总量和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均超过100人,万名劳动力中人才数超过2000人。
4.载体平台建设有力推进
“十二五”以来,先后出台《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方案》《加快太仓市科技创新载体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促进城市载体数量和质量较以往有大幅提升。其中,太仓港荣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特种功能材料高新产业化基地通过科技部论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准筹建,大学科技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科技产业园获批省级科技创新载体,天镜湖文化科技产业园和数字文化与创意产业基地分别入选首批省文化科技产业园和省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沙溪、城厢、双风被认定为省创新型乡镇。截至2014年年底,建有产业技术研究院4家、企业技术研究院3家,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企业院士工作站4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37家、外资研发机构21家,147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超过99%的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中科院计算所、技物所太仓分所、同济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的技术转移中心在太仓建立分中心。
5.各类科技合作有序有效开展
一是产学研合作蓬勃开展。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每年举办“科创月”活动,在推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二五”以来,市级层面与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院所签订协议17项,267家企业与130所高校院所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49个,建成各类产学研联合体127个,合同金额达1.63亿元,项目总投资超11亿元,各项指标均较“十一五”翻了二至三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后,企业销售、利润和上缴利税增长40%左右。
二是科技金融彰显特色。在全省首创科才通项目,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出台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引导银行优先向科技型、人才型企业放贷;把信誉度高、成长性好的企业优先推荐给江苏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争取更多企业获得金融扶持。“十二五”以来,科才通、科技之星和科贷通等科技金融项目累计为40家企业提供资助1.5亿元。目前,科技企业获批科技贷款余额为112.91亿元。
三是国际合作闯出新路。依托开放型经济优势,发挥“德企之乡”优势,鼓励德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引进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深入推进中德合作内涵, 2013年苏州国家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获科技部批准。同时积极搭建交流平台,鼓励本土民营企业参加国际技术交流活动,破除民营中小企业活动范围有限、视野不够开阔、国际关系较少等难题,鼓励斯迪克、太瑞生诺、金江铜业、紫冠等一批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和商家合作,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2013年,金仓合金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共建服务于高端合金产品产业化的国际顶尖金属类研发中心,成为国内首个由民企与以色列高校共建的联合研发实验室。
6.获批项目量质双双提升
“十二五”期间,太仓科技立项经费大幅增长,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强化项目的挖掘、培育,由科技局领导班子带队下基层、进企业,鼓励、指导企业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准确把握项目导向,精心培育重点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申报机会。另一方面,强化项目的申报指导和跟踪落实。邀请省市项目申报专家来太,向企业做高企申报、成果转化、研发机构建设等专题培训,详细讲解项目申报条件、申报流程、注意事项等各环节内容,切实提高申报成功率。2012年,4个项目获苏州市级科技进步奖;2件专利获第七届国际发明展银奖、3件专利获铜奖。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以来,太仓累计获国家立项55只、省级项目149只、苏州项目60只,连续4年获批7项省重大科技成果项目,累计争取部省级经费近2亿元,资金数较“十一五”翻两番多。
7.科技服务品牌效应显著
成功举办两届“科技创新工程推进月活动开幕式暨科技人才双百对接会”,每年邀请百名高校专家教授和太仓百位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对接交流,收集企业人才、技术需求,发布高校最新技术成果,为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牵线搭桥。建立领导干部重点企业挂钩联系制度,认真开展“政策进企、项目助企、人才强企、金融扶企、合作支企”为主要内容的“五企服务”和以“比创新、比业绩、比作风”为内容的主题教育竞赛活动。近三年,累计走访、调研企业近4000家次,举办高企高品申报、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重大成果转化等各类专题培训400多场次,累计辅导企业申报国家863、省重大成果转化、工业支撑等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000多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