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各种各样的社会信息在网上大范围传播,网民可以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对这些信息自由表达意见,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互动。在网络舆情监督的过程中,网络主体也就是网民的内在心理发挥着重要影响,这其中既有网民个人的心理作用,也有由个体构成又对个体产生巨大影响的群体心理作用。
一、实现自我的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自我实现”的核心概念。他认为,人类基本需求由低到高划分为不同层次,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可见,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个体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不断地超越自我以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实现自己的愿望,希望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得到充分体现。由于现实社会相对复杂且充满变数,竞争也日趋激烈,容易受到各种困难的挑战和打击,所以在其中实现自我价值并不容易。然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网民在沟通交流时能够避开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困难,以满足网民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他们把现实世界中很难实现的需求带到网络中。在这里,他们可以感受到自身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体会到网络交流的快乐,品尝到获得网友认同的成就感。也正是对最高心理需求的满足,激发了网民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各种社会事件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
二、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心理
在现实社会中,许多人具有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心理。同样,在网络社会中,许多网民参与网络舆情监督也是为了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网民为了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在网上聚集更多的力量进行曝光和批判各级政府的贪污腐败行为、社会公众人物甚至普通大众的不道德行为;为了社会公平正义,网民还可以通过人肉搜索等方式揭露驾车撞人后逃逸的肇事司机和肇事车辆的具体情况。有关网络舆情监督的事件往往都与社会公平正义相背离。我国网络舆情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有些事件虽然违背了社会道德,但是并未触犯法律法规,得不到现实法律法规的处罚。拥有正义感的网民希望通过网络舆情监督的方式,在网上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对事件当事人进行道德审判,以惩罚其违反道德的、不公平的行为。社会是需要正义和公道的,某些网络事件表现出来的是正义和公道的摧毁,所以让许多富有正义感的网民义愤填膺,这从社会道德与价值取向来说是积极向上的。有它存在,可以使社会的黑暗面无处遁形,可以使社会的阳光面发扬光大。
三、平等参与的心理
每个人都具有平等参与的心理,希望自己能与别人拥有相同的参与权。但在现实社会中,由于每个人的身份、地位和背景等均不相同,不是每个人的思想与观点都能被广大人群所接受。即使自己具有才华,自己的言论符合客观事实,有一定的价值,但作为普通人,也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同以及他人的尊重。然而,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网民可以隐去自己的身份、地位、金钱和背景等,而且收集、处理、传递网络信息并不需要专业技术,只要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即可,因此,网民可以平等地参与各种网络事件的讨论。在网络中,只要遵守网络的法律法规,每个网民都可以参与网络事件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言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且,普通网民与知名人士在网络中具有平等的参与权,他们只要具有才能,想成为知名人物不再是难事。现今,一些网络歌手、网络作家、网络博主等纷纷脱颖而出,为公众所知。在网络舆论形成的过程中,网民个体在执行舆论监督的权利时都具有平等的参与权,都可以平等地发表言论和传递信息。
四、猎奇探究的心理
好奇心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内驱力,它是指对未知事物怀有强烈的了解欲望,以达到寻求刺激之目的的心态。人们对新鲜的事物或现象有了解和探索的本能,它是行为的一种内在心理动力。好奇心是由外在的刺激而引起的,因而其强弱程度也与外界刺激的新奇性和复杂性相关。刺激越新奇越复杂,个体的好奇心理越强。19世纪70年代《纽约太阳报》的编辑主任约翰·博加特的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充分显示出人们对于自己未知信息的猎奇心理。几乎每个人都具有对新鲜事物或现象充满好奇的心理特征。与现实世界相比,网络世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正是这种虚拟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在猎奇、窥私心理的作用下,网民在网络舆论形成的过程中通过种种信息找到与事件当事人确切相关的真实资料。
五、从众心理
在心理学领域中,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往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网民的“从众心理”,则是指网民在参与各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随大流”状况。对于一段时间内网络舆论讨论的热点事件,有些网民开始并不了解此事件的情况,但当他发现其他网友都在讨论此事件时,他也会去咨询、了解和讨论;有些网民已经了解此事件,但当他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其他网友不符时,他会由于从众心理而改变自己对此事件的言行。在内蒙古贫困县女检察长豪车事件中,负面的舆论一直占据主流,一旦有网民发表与群体相左的意见,立即招来众多网民的攻击。在这种群体压力下,群体成员中原有的倾向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宣泄情绪的心理
根据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积累了心理能量总要找宣泄的出口,进而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迫切地需要释放心理压力和心中对未来的希望与渴求等情感。可是,现实社会并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方式和机会。网络论坛、博客等网络舆论阵地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发泄情绪的空间。除了未成年人和少数人以外,大多数网民在现实社会中都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在互联网中,可能发生自我失控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受到网络虚拟性的影响,他们的情绪调整到兴奋状态,而他们的理智处于被抑制状态。在道德问题上,网民的心态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他们的自律性心理可能下降,而放任性心理容易膨胀。可见,网络是非常合适的发泄空间。在这里,网民不用在乎任何人、任何事,可以把现实世界中的自己悄悄地隐藏起来,尽情发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