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闻工作者平衡意识的增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社会现象纷纭复杂,新旧观念的激烈碰撞和新旧体制之间纠缠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全方位、多视角地认识考察事物,在广阔的背景中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成为新闻工作者正确把握现实的重要前提。平衡意识逐渐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重视,并在新闻报道中将平衡视为基本的写作技巧,媒体也开始尝试在版面编排中有意识地采用平衡手法。
20世纪90年代,新华社记者郭玲春指出:“记者采写、综述消息,一般都会顾及方方面面:领导、群众、行家、当事者、局外人,以至‘平衡术’成为基本功之一。”《人民日报》记者艾丰把“两面挖掘”列为基本的采访方法之一,认为它是克服“片面性”的重要途径。[58]与单侧面报道方法相比,两面挖掘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具有强烈的平衡意识,这种方法强调既从正面挖掘,又从侧面挖掘,也可以是正面和反面、先进和落后、主角和配角等事物对立面进行挖掘。
(二)媒介市场化后经营意识与市场活力增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家对新闻事业的不断改革,媒体的主体性日益增加,自由活动空间越来越大。许多媒体开始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业务自主性得到了增强。同时,媒体间的市场竞争加剧,受众需求成为媒介最重要的砝码,媒介内容产品日益丰富。各类报纸、杂志积极适应市场需求,迅速扩大版面,中国报纸打破了传统的4版型,几乎所有的都市报在20世纪90年代时,都增加到12版以上。综合类报纸和都市类报纸等都增加到20~36版之间,为新闻平衡报道提供了更大的版面空间。媒介市场化、集团化后,媒体在新闻报道的方式上和内容上都进行了改革创新,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社会转型的大环境影响
当前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期,社会逐步形成了有着不同利益诉求的社会主体,正如学者孙立平所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利益博弈的时代”。各种利益主体的碰撞和冲突,使得争议性问题越来越多;同时社会法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不同利益主体纷纷谋求维护自身权益的话语权;为维护自身的生存,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媒体逐步意识到必须审时度势,做好平衡报道,把社会上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信息尽可能地全面地报道、传达给公众,从而解疑释惑,避免矛盾激化。
(四)新媒体的异军突起
媒体生态环境中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突飞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彻底发展了变革,同时媒介新闻报道中也呈现出新闻失真、虚假新闻泛滥、歪曲误导、新闻侵权、伦理失范等众多问题,新闻报道失衡现象日趋严重,平衡报道成为当务之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