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元价值取向的平衡
价值取向是指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或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具有唤起态度、评价事物、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管理心理学认为,价值取向就是“在多种工作情景中指导人们行动和决策判断的总体信念”。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心理学家西蒙认为,决策判断有两种前提: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在日常生活中价值取向具有重要作用,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当今社会,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实践创新带来文化价值观念的变革,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日趋多元,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化。多元的价值取向给社会发展带来了生机活力,同时也导致社会上多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的相互激荡,造成社会成员在多元价值选择中出现困惑乃至混乱。如每年3月5日是全国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学雷锋的精神逐渐变冷,媒体也失去了报道学雷锋新闻的兴趣。是因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还是现代人的道德沦丧了,众说纷纭。新时代如何看待和还原雷锋精神,理性地面对雷锋精神过时论,已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
因此,在价值取向多元时代,一方面,承认多样、尊重多样、包容多样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面对在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剧烈震荡,需要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把握好多元价值取向的平衡,加以引导、规范,大力传播积极的价值观,用以调适与整合失衡的社会心态。
(二)正确的价值判断建立于平衡的把握
新闻报道的平衡性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核心报道艺术,事实选择的对称性和价值判断的准确性是确保新闻报道平衡性的两个基本方面。然而,新闻传播者在新闻报道中需要平衡的不仅仅是事实选取中“真实”与“虚假”的冲突,更要注重正确的价值判断,包括对经济、文化、道德、法律以及个体等多方面、多角度的价值判断,而正确的价值判断则需要建立在新闻报道“平衡”的把握之上。
如2010年河北大学“10·16”校园车祸案本是一起交通肇事罪,经过媒体报道后,具有明显的娱乐取向。事件发生之后,网络上充斥着“我爸是李刚”的歌曲、视频和造句,“我爸是李刚”演变成了一个特指“仗势欺人、骄横跋扈”的符号语言,迅速成为2010年最热网络流行语;相关新闻报道中随处可见“富二代”、“官二代”、“警察”、“局长”、“张狂”等关键词,网络论坛和发帖中曝出很多谣言,诸如“李刚有5套房产”、“李刚岳父是某副省长”等等“内幕性消息”成为网络和现实中令人瞩目的焦点;一些网帖和媒体将这些未经查实或缺少证据支持的传言作为论据,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慷慨激昂地批判、声讨,各种传言像病毒一样不断地感染、演绎,真相被扭曲,一起普通的交通刑事案逐步被演绎成沸沸扬扬的“我爸是李刚”事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