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巍[1]
在林萍这一重大典型报道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充分整合不同的宣传媒介,做好联动报道,发挥整体优势,扩展舆论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各媒体既注重消息、通讯、时评、图片等不同报道体裁的配套联动,又注重日报、都市类报纸和新闻网不同传播方式的配套联动。
2009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各媒体联动报道了林萍无偿捐肝救助女童徐洁这一重大典型。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宁波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林萍的热潮。在这一重大典型报道中,报业集团发挥媒体联动报道的优势,形成规模、突出细节、灵活互动,对于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联动报道形成模式,增强典型报道的传播力
重大典型的联动报道,参与媒体一般包括党报、都市报和新闻网站。概括而言,党报以权威性见长,都市报(晚报)以贴近性见长,新闻网站则以形象性、互动性见长。重大典型报道是主旋律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社会正气、讴歌时代精神、指导推动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把重大典型报道做精彩,就要发挥不同新闻体裁、不同媒体传播方式的长处,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从而实现典型报道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在林萍无偿捐肝救助女童徐洁这一重大典型报道中,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充分整合不同的宣传媒介,做好联动报道,发挥整体优势,扩展舆论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各媒体既注重消息、通讯、时评、图片等不同报道体裁的配套联动,又注重日报、都市类报纸和新闻网不同传播方式的配套联动;既抓住各个层面的受众,又增强了吸引力、感染力。
2009年5月5日,宁波镇海区骆驼街道团桥村43岁的林萍在上海瑞金医院,把自己48%的肝脏捐给了同村的8岁女童徐洁。5月8日,《宁波晚报》在头版发表《镇海弱女子捐肝义救女童》的通讯,随后进行了跟踪报道,并发动社会为林萍和徐洁奉献爱心。《东南商报》也参与了媒体联动,形成了报道热潮。《宁波日报》发挥党报优势,把林萍确定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典型,进一步做深做透,与《宁波晚报》等媒体携手掀起报道新高潮。6月12日,《宁波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长篇通讯《跨越血缘的人间大爱——记捐肝救助同村女孩的林萍》,并配发了评论《爱心的最高境界》。随即进行了后续报道,开辟了专栏“林萍壮举感动与回响”,报道社会各界学习林萍事迹和精神的情况。并在6月15日、6月17日分别以半个版的篇幅,刊发了通讯《成就大爱的土壤——再记无偿捐肝救女孩的林萍》、《爱的赞歌在延续》。6月19日,《宁波日报》在“时评”版刊发《民间有太多的好人——采访林萍的一点感受》、《林萍:从平凡到伟大》、《我们如何延续林萍之爱》等3篇专题言论,引导人们向林萍学习;紧接着,组织宁波社科界专家笔谈,6月22日,以整版篇幅刊发了5篇理论文章,冠之以“爱的升华德的彰显”的总题目,为人们学习和研究林萍现象提供参考。《宁波晚报》6月12日以整版篇幅,对林萍捐肝的事迹作了回顾,长篇通讯《上善若水》深入地展示了林萍的内心世界。宁报集团旗下的新闻网站——中国宁波网推出了“林萍无偿捐肝义救女童”的主题网页,整合《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和《东南商报》关于林萍事迹的所有报道,采编一系列的视频新闻和图片新闻,并在“天一论坛”开辟了互动专区,组织网民发帖讨论。媒体联动,壮大了报道声势,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也增强了传播实效。
突出细节,增强典型报道的感染力
典型报道要想抓住人就必须先感动人。而这种感动来源于对典型感同身受的采访,来源于对典型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细节决定成败”,典型报道突出细节,深入生活,也必然会吸引、感动受众。在这次联动报道中,各媒体根据各自的传播功能和传播特色,发挥各自的影响力。如日报用解读式的深度报道彰显权威性;都市报(商报、晚报)多用民生视角、“大题小作”来体现贴近性;新闻网站多设置渠道与空间吸引受众参与来体现互动性,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不同的表达手段综合运用,报道林萍事迹中的感人细节,最终打动了读者,感动了社会。
《跨越血缘的人间大爱》是《宁波日报》这次典型报道的主打通讯。在《宁波晚报》已经做过林萍事迹的报道后,党报怎样进一步深挖细节,进一步升华主题?冒着危险,忍受痛苦,顶住压力,把自己一半的肝脏无偿捐献给非亲非故的人,这是常人做不到的动人义举。林萍为什么要这样做?她是如何做到的?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跨越血缘的人间大爱》围绕这三个问题,令人信服、感人至深地作出了回答,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林萍的义举显然不是一时冲动,其中有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每一步都有矛盾。《跨越血缘的人间大爱》写出了这些矛盾,通过还原林萍捐肝前前后后的经过,展现了她复杂的心路历程。报道用事实说话,用细节呈现,没有一丝描写的痕迹和人为的拔高,真实可信,可感可触,入情入理,揭示了林萍大爱至善的精神品质。报道还挖掘了许多林萍平常热心助人的事迹,反映了她的思想基础,写出了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思想境界。通讯《爱的赞歌在延续》记录了林萍事迹引发的社会反响,宁波市民用各种形式,表达爱心、延续爱心、传递爱心,唤起了全社会对爱心的尊重,对林萍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精神的追随。中国宁波网的视频新闻《林萍续写“爱心宁波”传奇》、《林萍复查归来感觉良好》等具体、真实地表现了宁波广大市民对林萍的支持、肯定和赞扬。
时评互动,增强典型报道的引导力
在宁报集团宣传林萍事迹的联动报道中,党报、都市报和新闻网站在联动报道中穿插互动,既有各媒体之间的互动配合,也有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吸引受众配合采访、提供素材、参与讨论、反馈意见等。在联动报道中,各媒体注重发挥时评的作用,进行主动引导。这些评论既有报社的评论,也有读者、网友在新闻网站上发表的评论,形成了媒体之间的互动呼应,同时也形成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了典型报道的舆论引导力。
在报道林萍事迹的过程中,《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发表了时评,中国宁波网发表了网络评论,同时在专题网页中选登了网友评论。《宁波日报》尤其发挥了评论和理论文章在典型报道中的舆论引导作用。评论员文章《爱心的最高境界》,将林萍的精神定位为“登上至爱至善的道德高峰”,指出“林萍的出现,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宁波是一个民风淳朴、爱心洋溢的城市”,“林萍就是在充满爱心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一棵大树”。文章点明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文明就是时时想到他人”,这也是“爱心的最高境界”。6月22日,《宁波日报》刊登了《林萍精神不仅仅催人泪下》、《学习林萍的现实意义》等5篇理论文章,从不同角度剖析林萍精神的价值内涵、社会基础、现实意义、历史渊源,提出从文化建设、道德建设、社会心理建设等方面学习林萍精神的建设性意见。对重大典型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意义进行深入剖析,是提高舆论引导力的重要体现。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对林萍这个重大典型的发现和报道,对于运用榜样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依托集团媒体资源进行联动报道的举措,在典型报道宣传上也值得业界进一步探讨。
【注释】
[1]作者简介:王巍,2001年进入中国宁波网工作,历任新闻中心副主任、全媒体采访部主任、办公室主任。工作期间,一直关注新闻网站全媒体报道及报网互动模式的发展趋势。其采编作品曾多次获得浙江新闻奖一、二、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