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语的用法有两种:手势用法(gestural usage)和象征用法(symbolic usage)。手势用法的指示语只有在交际的现实场景中借助听觉、视觉、触觉等才能理解,因为在现实场景中,说话人往往通过一定的手势或视线的方向这些副语言特征来指示。不妨看看下面的例子:
(1)这位是赵局长,这位是王总经理,这位是徐秘书。
(2)你擦桌子,你擦窗子,你扫地。
例(1)中的三个“这位”和例(2)中的三个“你”,显然不是指同一个人。如果把现实场景中的这两句话录下来让人去听,听的人将会不知所云,因为他无法知道“这位”、“你”到底指的是谁。但在现实场景中,它们所指的不同是一清二楚的。
与手势用法不同的是,象征用法的指示语在使用时一般没有副语言特征的伴随,对它们进行理解时也无需借助交际时的现实场景,需要知道的往往只是包括交际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在内的更大范围的时间和地点等即可。例如:
(3)傍晚起,本市雨渐止,转多云。
(4)今年12月份,我校将举行田径运动会。
例(3)中的“本市”,只要我们在上海听到这句话,无论在什么地方听到,都能理解这里的“本市”是指“上海市”。例(4)这句,如果是在2012年听到的,其中的“今年”就一定指2012年;这句话如果是在复旦大学学生之间说的,哪怕说话的地点不在复旦,听话人也能理解其中的“我校”指的是“复旦大学”。可见,作象征用法的指示语只要有个基本的时间和地点作参照即可。
上面所说的指示语都有明确的所指对象,这是指示语的指示用法。指示语除了指示用法以外,还可以有非指示用法。有些指示语在话语中无需有特定的所指对象,它们所表示的是泛指,这就是指示语的非指示用法。例如:
(5)他整天无所事事,这儿看看,那里瞧瞧。
(6)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没完没了。
(7)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分配东和西。
例(5)中的“这儿”、“那里”,例(6)中的“我”和“你”,例(7)中的“他”,都是泛泛而论,没有明确的所指,也无须有明确的所指。英语中的指示语也有类似的用法:
(8)Keep your eyes open wide before marriage,and half shut after marriage.
(结婚前把眼睛睁大一点,结婚后要睁一眼闭一眼。)
(9)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谁笑得最后,谁笑得最好。)
(10)Three may keep a secret,if two of themare dead.
(三个人死掉两个,就能守住秘密。)
上例中的your,he,them都不是明确地有所指。
语言中还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
(11)10岁那年,我随父母到了北京,在那儿生活了6年,又来到了上海。
(12)昨天我碰到了老王,他现在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
(13)Johngot home very late last night and he was tired out.
(约翰昨晚回来得很晚,回来时他精疲力竭的。)
(14)I arrived in Shanghai on October 8,and stayed there forseven days.
(我10月8号到达上海,在那儿逗留了7天。)
不难看出,上述例子中,“那儿”指“北京”,“他”指“老王”,he指John,there指Shanghai,这也是一种指示;不过这种指示是语篇内的,一般不把这类现象作为语用学的研究对象。为了把它与语用学上所说的指示区别开来,人们称这种现象为“照应”(anaphor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