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元
一、高祖功臣“功比”的原则和事例
我在写作《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时,注意到刘邦集团汉中建国以后由楚制改秦制,在尔后的楚汉相争的过程中,由于各诸侯国人的加入,遂出现了如何将各诸侯国不同制度下的官职爵位纳入汉制,也就是秦制中来的问题,这就是汉和各国官职爵制的“比定”(简称“功比”)问题。当时,因为感到这个问题头绪纷繁,遂暂时搁置没有做进一步的研究。
2001年,张家山汉简正式刊行,简文中有涉及不同爵制及其比定的内容,比如《奏谳书》(一六)有:
诊问:苍、信、丙、赘,皆关内侯。信,诸侯子,居洛阳杨里,故右庶长,以坚守荥阳,赐爵为广武君,秩六百石。苍,壮平君,居新郪都陵里;赘,威昌君,居故市里;丙五大夫,居广德里,皆故楚爵,属汉以比士,非诸侯子。
文中言及,髳长苍、新郪令(长)信、公梁亭校长丙、发弩赘等人的爵位“皆故楚爵,属汉以比士”,这就直接涉及楚爵和汉爵如何比定的问题,自然成为促使笔者进一步探讨此问题的动力之一。
在《史记》和《汉书》的功臣表中,建国功臣的封状中大量出现“功比”一词,以A侯之功比定B侯之功,当是具体考察不同出身、不同经历、不同国别、不同爵制者如何“比定”的重要线索和资料。对于这个问题,清代学者张锡瑜先生曾经撰写《史表功比说》做了初步的研究。
首先整理张说的要点如下:其一,《史记·功臣表》中,功比某侯之文,共二十四例。其二,功比某侯,不以封年之先后,而以位次之高低。其三,功比某侯,为逐次以低位比高位。张先生的看法,为该问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过,张先生的研究,侧重于功比的形式,对于功比的内容,基本没有涉及。下面,笔者以功比的内容为主,做进一步的考察。首先将《史记》和《汉书》功臣表中出现的功比事例列表如下:
高祖功臣“功比”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
其一,从序号1到16者,位次从7到83,比者和被比者都是前期刘邦集团的成员,即笔者所谓的丰沛元从集团和砀泗楚人集团的功臣元老,“功比”者按照位次排列。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功比”在前期刘邦集团成员内施行。
其二,从序号17到24,位次从87到114,比者和被比者都是后期刘邦集团的成员,即笔者所谓的后期楚人集团、秦人集团和多国合纵集团的人物,比者按照出身国别排列。可以看到,功比者皆在后期刘邦集团成员内,且多在同一出身国成员内施行。
其三,比者与被比者,原则上以位次的下一位侯者比上一位侯者。
其四,比者之封年,多在被比者之后,也有在前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史书记载的错误以外,一个可能的理由是:列侯封状中出现的比定,直接与定位次相关联。我们知道,高祖功臣位次的排列,第一次在高帝时,只定了十八位次。第二次大规模排列138位次,在高后二年(前186年)。排定位次,必须要比较功劳,如果以高后二年的时点来看,最晚的被比者是惠帝二年(前193年)分封的轪侯利苍,他们都在可以比定的时间范围内。
其五,比者和被比者的履历和功绩类似。
以上五点,可以说是高祖功臣功比的基本原则。
二、“功比”的典型事例:新阳侯吕青与堂邑侯陈婴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从上述二十四例功比中选取新阳侯(吕青)“功比”堂邑侯(陈婴)的事例,做具体的解说。
新阳侯功比堂邑侯,见于《史记》和《汉书》的功臣表。《汉书》功臣表曰:
阳信侯吕青,以汉五年用令尹初从,功比堂邑侯,千户。高祖六年正月壬子封。位八十七。
《史记》功臣表曰:
新阳侯吕靖 以汉五年用左令尹初从,功比堂邑侯,千户。高祖六年正月壬子封。位八十七。
堂邑侯陈婴的封状,也分别见于《史记》和《汉书》功臣表。《汉书》功臣表曰:
堂邑侯陈婴,以自定东阳为将,属项梁,为楚柱国。四岁,项羽死,属汉,定豫章、浙江、都渐,定自为王壮息,侯六百户。复相楚元王十二年。高祖六年十二月甲申封。位八十六。
《史记》功臣表:
堂邑侯陈婴,以自定东阳为将,属项梁,为楚柱国。四岁,项羽死,属汉,定豫章、浙江、都渐自立为王壮息,侯千八百户。复相楚元王十二年。高祖六年十二月甲申封。位八十六。
陈婴的事迹,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比较详细。他本是秦东阳县的令史,秦末之乱中,东阳县蜂起反秦,他被推为首领。二世皇帝二年(前208年),项梁渡江北上,陈婴率领东阳军民归附了项梁,成为楚军将领。项梁立楚怀王,陈婴被任命为楚国的上柱国,在楚国首都旴台辅佐怀王,封五县,成为怀王宫廷的重臣。项梁战死,怀王迁都彭城亲政,陈婴当一直跟随,继续出任上柱国。(想来,项羽灭秦分封天下,怀王被迁徙到郴县,途中被杀,部下纷纷离去,多跟随了项羽,陈婴也是其中之一)。项羽败亡,陈婴归附了刘邦,平定豫章、浙江等地,被封为堂邑侯。
吕青是吕臣的父亲。吕青的事迹,几乎不见于史书记载。吕臣的事迹,散见于《陈涉世家》和《项羽本纪》,非常零散。简单概述如下:陈胜起义,吕臣以涓人的身份追随,成为张楚军的将领。陈胜败亡,首都陈县被秦军占领,吕臣领军与英布军共同作战,反复争夺陈县。项梁在薛县拥立楚怀王,吕臣也是参与者之一。项梁败亡,吕臣与刘邦、项羽一道撤退到彭城。怀王在彭城亲政,吕臣被任命为司徒,吕青被任命为令尹,成为怀王宫廷的支柱。想来,怀王在迁往郴县途中被杀,部下纷纷离去,吕青大概也同陈婴一样,跟随了项羽。项羽败亡,吕青归附刘邦,被封为新阳侯。
大致可以看出,吕青(含吕臣)和陈婴的履历,非常类似,功劳皆可以相互参照。他们都是最早跟随和响应陈胜起义的人,他们反秦的资历可以追溯到陈胜起义时。项梁薛县拥立楚怀王,他们作为楚军将领,都是参与者。怀王亲政,他们作为亲信重臣,共同辅佐怀王。这一段响应陈胜起义,身为楚军楚臣复楚反秦的资历和功绩(时间从二世皇帝元年到三年),他们与早期刘邦集团的成员共同所有,从而,在汉的“功比”中是被承认,按照相同的标准认定的。
在陈婴和吕青的功状中,从怀王迁徙被害到项羽败亡之间是一段空白。这一段时间,大致从汉元年到汉五年,相当于楚汉相争时期。《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乃使使徙义帝长沙彬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背叛之。”想来,陈婴和吕青也在背叛的群臣中,离开义帝归属了项羽,成为西楚的大臣将领,身为楚军楚臣与汉对抗。这一段资历功绩,自然不被汉政府承认,于是成为一段空白。
了解了陈婴和吕青的履历后,可以说,他们之间的“功比”,完全符合我们前面概括的高祖功臣“功比”原则:其一,吕青和陈婴,都是后期楚人集团的成员。其二,吕青位次为八十七,陈婴位次为八十六。其三,陈婴先封于高祖六年十二月甲申,吕青后封于高祖六年正月壬子。其四,吕青和陈婴,有非常类似的资历和功绩。
三、释平皋侯刘它“功比”轪侯利苍
高祖功臣功劳之比定原则大致清楚,在有了典型事例以后,笔者试图运用这个原则,参照典型事例,探讨其中的一个事例,即平皋侯之刘它“功比”轪侯利苍的课题。
据《史记》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平皋侯刘它”条:
项它。汉六年以砀郡长初从,赐姓为刘氏,功比戴侯彭祖,五百八十户。七年十月癸亥。位百二十一。
《汉书》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载:
平皋侯刘它:汉六年以砀郡长从,功比轪侯,侯五百八十户。实项氏,赐姓刘。七年十月癸亥封。位百二十一。
比较《史记》功臣表和《汉书》功臣表的记载,内容大致相同,唯项它所比之对象不同。《史记》功臣表作“功比戴侯彭祖”,《汉书》功臣表作“功比轪侯”,究竟哪一个对呢?
戴侯袐彭祖,《史记》功臣表记载如下:
以卒从起沛,以卒开城门,为太公仆;以中厩令击豨,侯,千二百户。十一年三月癸酉,敬候彭祖元年。百二十六。
《汉书》功臣表记载如下:
以卒从起沛,以卒开城门,为太公仆,以中厩令击陈豨,功侯,千一百户。(高帝十一年)三月癸酉封,敬候彭祖元年。百二十六。
轪侯利苍,《史记》功臣表记载如下:
以长沙相侯,七百户。惠帝二年四月庚子封。
《汉书》功臣表记载如下:
轪侯黎朱苍,以长沙相侯,七百户。位百(一)[二]十。惠帝二年四月庚子封。
按照《史记》《汉书》功臣表的通例,“功比”某侯,皆不称某侯之名。史表“功比戴侯彭祖”与史书体例不合。戴侯袐彭祖,为前期刘邦集团之成员,从起于沛县,为刘邦集团核心——丰沛元从集团之成员,他的经历和功劳,与项氏一族之项它并无可比性,《史记》功臣表将二人相比,不符合高祖功臣相比的原则。而且,彭祖位次在126,项它位次在121,以上位比下位,也与“功比”的原则不合。所以说,《史记》功臣表之平皋侯刘它之“功比戴侯彭祖”为误文,当从《汉书》功臣表,为“功比轪侯”。
有了这个订正以后,我们就可以依据高祖功臣“功比”的原则和事例,推断轪侯利苍的经历,与平皋侯项它的经历有类似和可比之处。项它是项氏一族,他的经历,在史书中有踪迹可寻。其履历大致如下:
项它者,项羽从兄子也。
二世二年,从项伯举宗起下相,为楚将。章邯围魏咎临济,楚遣它将兵救魏,军败。
二世三年,随项羽军渡河救赵,巨鹿破秦军。
汉元年,随项羽军入关。
汉二年,魏豹反汉为楚,项它将兵助豹,为魏步将,为韩信所败。
汉四年,韩信破齐,项王使项它与龙且将兵救齐,大败于潍水。
高帝六年,以砀郡长初从,七年十月癸亥,封平皋侯,五百八十户。
惠帝四年薨。
参照项它的履历,我们就可以结合文献资料、出土资料和学界的研究成果,来复原轪侯利苍的履历,补写《史记·轪侯利苍列传》。
(作者系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