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广播面临如下发展趋势:(一)收听终端日渐丰富,手机和车载成为主流;(二)与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等的融合速度加快;(三)市场表现优于其他传统媒体;(四)延伸价值链,线上线下整合营销。
4.2.1 收听终端多元化,手机和车载成为主流
媒介融合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终端设备的多元化,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使得广播收听终端继续丰富。除了传统收音机外,通过车载设备、手机、PC终端、DAB、DTV等不同的接收终端和接收渠道的听众日渐增多。
传统广播的整体收听量下降,但车上收听人群增长。据市场调查公司CSM在2012年的调查显示,在其13个连续调查城市的所有场所中,广播的听众规模近年呈小幅下滑趋势,而人均收听量则维持稳定;在车上,听众规模和人均收听量均呈现上升势头。
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称,近10年中国汽车业呈现狂飙式发展,且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达到20辆,车载广播仍是主要的收听方式。与此同时,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互联网电台的收听率也在不断地增长之中,其中优质的广播节目尤其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
图4-1 深圳广播的收听终端
以深圳地区为例,据CTR在2012年的调查显示,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地区听众中习惯使用手机收听广播的听众最多,比例达到74.1%;其次为使用车载收音机收听广播,比例达到43.0%;再次是MP3、随身听、收音机收听;互联网在线收听的听众比例为12.6%;另外还有小部分听众通过网络下载或数字电视的方式来收听广播。总体来看,深圳地区听众收听广播的渠道较为多样化,但仍以手机、车载收音机收听为主,且趋势越来越明显。
4.2.2 与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的融合速度加快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以APP为代表的移动应用普及以及用户习惯的改变,移动互联网进入黄金增长期。广播作为音频媒体和唯一的非视觉媒体,是最容易和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媒体。由于伴随性,广播与新媒体也具有一定的共存性和可兼容性。
广播与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融合速度加快,具体表现为:一是大部分电台开办了官方微博,与微博的互动加强;二是开办官方微信,与微信的互动加强;三是开设微电台,拓展分发渠道;四是开发和推广APP终端,向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渗透。
1.开办官方微博,与观众的互动升级
微博与广播的结合是自媒体与大众媒体的结合。广播延伸了微博的传播时间、传播空间以及接收终端;微博给广播提供了信息汇集平台,替代了广播编辑部。微博和广播之间的结合已经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此外,广播与微博的结合,改变了传统广播的营销方式,使得广播可以切入到数字化营销和社会化营销领域。
全国大部分电台开办了官方微博,节目与微博的互动加强。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在从2010年开设了新浪官方微博,微博已经成为节目的一部分,融入了中国之声的血液之中。2012年春运期间,深圳交通广播推出“快乐接力”春运特别报道,依靠广播、短信、微博以及与沿途省市交通广播连线等多种形式,迅速将各种第一手路况信息资源消化整合,送达车友,这一话题连续四天荣登新浪微博“一小时话题榜”首位。
2.开办官方微信,开创音频互动新模式
广播是一点对多点的音频传播媒介,移动互联网具有多点对多点的传播特性,两者优势的结合在微信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微信属于强关系链的社交平台,互动性较强。广播与微信的结合,不仅扩展了传播渠道,而且创造了互动音频内容。如电台官方微信公共号中的语音内容经过导播审核后,直接在广播节目中播出,强化了节目互动,激发了听众的好奇心、兴趣点、主人感,提高了参与度。
2012年伦敦奥运期间,中央电台首次开通中国之声官方微信平台,开创了广播互动的新模式。听众通过微信参与语音互动,并在广播中呈现自己的声音。奥运期间,中国之声微信账号共收到24352条微信。
3.探索内容分发新渠道,进军移动互联网
国内一些电台开始改变定位,尝试与新媒体结合,拓展广播分发新渠道,如开发推广App客户端、视频广播、网络广播、数字广播等。
2011年,新浪微博推出了“微电台”应用,使得微博用户在收听微电台的同时,与主持人和网友进行微博互动。微电台的应用有点类似于社交电视,即把社交的功能和广播结合起来,突破了广播的地域及终端限制,改变了用户被动收听广播的习惯。下一步,微电台可以通过整合所有广播节目,进行兴趣推荐,支持原创节目交换;融入广告平台概念,进行广告投放和监听,提供收听数据。
在广东珠三角落地的凤凰卫视“U Radio广播”,于2012年推出了“凤凰FM”音频客户端产品,为手机用户提供了另一个收听广播的渠道。“凤凰FM”客户端不仅提供凤凰卫视、U Radio、央广、北广等几十家知名广播电台的直播节目,还提供了海量音频节目点播和下载功能,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随身”。
4.2.3 市场表现优于其他传统媒体
在广播、电视、平面和互联网这四种媒体中,电视和互联网是广播的主要竞争媒体。以深圳市场为例,据市场调查公司CTR在2012年的数据显示,从接触率来看,深圳地区广播听众对电视的接触率非常高,达到98.9%;对网络的接触率同比增长较多;听众对报纸、杂志的接触率为73.1%,较去年也增长明显。从接触时长上来看,深圳地区听众对互联网的接触时间最长,达到136分钟/天,增长幅度较大;其次是电视,接触时长为100分钟/天,与去年相比出现下降;对广播的接触时长,由2011年的35分钟提升至2012年的41分钟。听众对报纸、杂志的接触时间最少,平均每天仅为16分钟。
表4-1 深圳听众的媒体接触习惯
网络电台潘多拉(Pandora)、卫星广播公司Sirius XM[2]和苹果公司iPod的流行并没有预示着传统广播的灭亡,而相反,这些新的平台反而使传统广播受益。广播仍然是一种至关重要,且不断增长的媒体形式,依然保持在线和线下的广播听众数量持续增长。根据阿比创公司的数据,2012年,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中的重度用户年龄,分别为42、47和36。其中广播比电视年轻5岁,电视明显老化,详见图4-8。广播的巨大力量,最根本的就是它与这个世界,以及塑造这个世界的众多事件保持同步变化[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