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南方谈话犹如春风激荡,让双流人倍感亲切、幸运。双流县委、县政府决策者,将这春风化雨,注入经济发展沃土。双流电视人怎样去为这沃土浇灌、催生精神文明之花?怎样才能用正确的舆论引导鼓舞人,从而推动社会、经济、人文走进新的时代?
新的电视人一致认为,既然不能再坚持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播传媒的老方式,那么必须要站在战略的高度,用长远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思维,紧跟时代进程,才能面对周边众多媒体挑战,先人一步,高人一筹,回答电视观众的更大期待。面对双流经济的飞速发展,面临全台人员新、设备落后的境况,电视人不得不日省三身,扪心自问:你是谁,为了谁?大家的回答是:电视人要自强不息,做一个有思想,有专业技术,又有作为的电视工作者,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服好务,为经济建设服好务,为广大观众服好务。
人员素质是解决为了谁的根本要素。这20年里,每个科室和每个记者、编辑,台里都与之签订了岗位目标责任书,充分做到用制度管人。记者、编辑分批培训和派外轮训,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引进和招聘专业人员。先后从省内外广揽人才,仅2013年就有从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和湖南岳阳电视台工作的优秀采编播人才通过招聘来双流电视台担当业务工作。截至2013年,全台拥有职工9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和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达98%。20年里尚有10多名从业人员被评为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其中徐麟、陈以伦、郭洪连同志还被评为成都市优秀新闻工作者。
增加节目信息容量,是满足观众的前提。20年里,自办节目《双流新闻》从每周两组增加到每周五组,《时代广场》《现代农业》《特别关注》《空港零距离》等专栏、专题节目达13个。节目的导向性、时效性、典型性、贴近性达到较高水平,受到领导、观众好评。
设备是与电视高成本投入和节目质量成正比的首要条件。20年来,全台摄像、制作、播控系统进行了5次全面更新换代,从家用摄像机到如今拥有蓝光、演播厅摄像高清数字机近40台,制作设备从平面图像到三维动画,使荧屏光鲜夺目,堪比省、市级水平。
20年来,周而复始的节目全部安全播出。一年又一年,全台人员保持了旺盛的精力,为了每一个专题和每条新闻,记者扛着沉重的摄像机,冲在最紧迫、最危险的地方,走村串乡,深入基层人家,夏天一身汗,冬天冒严寒,摄取最佳画面。1998年大洪水,记者在抗洪第一线拍摄抢险情景。2003年,及时报道了“非典”疫情,使人们提高了防疫意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记者往返汶川双流传递救灾援助的大爱之举。编辑和后勤人员则坚守幕后,用青春热情默默奉献,严谨把关,为观众展现光与影的精彩。
20年已让电视台当年的年轻人走向成熟,曾经的山重水复疑无路,到如今已变成柳暗花明又一村。20年累计采、编、录制播出电视新闻10万余条,专题片2000余个,广播电台用稿在10万条以上,外宣工作成绩显著,居全市区县前列。省、市以上广播电视报刊尤其是中央电视台及《人民日报》用稿数量达360多条。创优最终是检验节目质量的标尺,电视台坚持新闻创优工作,20年里,以《三请袁隆平》等为代表的专题新闻共有230条荣获省市级以上政府奖和专家行业奖;2002年《双流新闻》编排荣获中国新闻奖,专题新闻纪录片《火龙人家》获首届中华荟萃电视新闻纪录片一等奖。2002年以后,创优工作势头不减,其中对农节目人物专题《村民的贴心人》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的农村小康电视艺术节目工程好作品奖,专栏节目《现代农业》获全国优秀农业栏目奖,对外宣传片《卖花女孩的心愿》获对外新闻优秀作品奖。20年来,在重要节日举办了20多场电视文艺晚会,为群众送上了电视艺术的盛宴。大型音乐舞蹈电视晚会《龙的辉煌》获省市电视文艺奖。
把坚持活跃荧屏,满足广大观众对文化艺术的欣赏放在重要位置,每天播出电视剧剧目和其他文艺节目达8小时以上,不间断地播放近10万集(部),坚持转播中央一套《新闻联播》节目和省市电视台新闻及歌曲。
把宣传放在首位,把事业发展作为基础,创先争优,建文明窗口,双流电视台成为全市全省县级电视台的先进典型,受到各级表彰300余次,并荣幸地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诗人王维如此生花妙笔赞美田园生活,而我们电视人向人们提供的精神食粮,比起吴歌楚舞、唐诗宋词、风花雪月好多少倍?从涓涓细流汇成奔腾大河,从山重水复发展到柳暗花明,双流电视台20年的发展,创造了凤凰涅槃式的奇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