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2年春,冷书记率队赴上海考察,我随行采访。在完成主题采访的同时,我想尽可能多拍一些上海的城市建设画面回来介绍给双流的观众,冷书记表示赞许并热情支招:“我住的那个宾馆房间窗户正对着外滩,你到我那里来拍嘛!”有一次,冷书记到彭镇检查一个建设工程项目,我随行采访。途中,冷书记拨打了一会儿电话。原来,书记的手机没电了,临时向我求援。
书记向我借手机_相伴二十年
县委书记冷刚是一位外刚内柔,对记者等普通工作人员很关心体贴的领导。跟随采访,他的车经过记者面前时,他会问你有车没有。饭后看到记者,他会问你吃饭没有。座谈会上,如果不是太严肃的会议,他会把桌上的烟甩一包给会抽烟的记者。跟随书记外出采访,在介绍己方人员时,冷书记有时会把记者也给介绍出来,令记者有些“受宠若惊”。2002年春,冷书记率队赴上海考察,我随行采访。在完成主题采访的同时,我想尽可能多拍一些上海的城市建设画面回来介绍给双流的观众,冷书记表示赞许并热情支招:“我住的那个宾馆房间窗户正对着外滩,你到我那里来拍嘛!”我最终还是没有冒昧地走进书记的房间,但书记对记者工作的关心支持已然让人心动。在他眼里,记者不是随从,而是一起合作共事的亲密伙伴和同事。有一次,冷书记到彭镇检查一个建设工程项目,我随行采访。途中,冷书记拨打了一会儿电话。突然,他停下来对我说:“陈主任(那时我是新闻部主任),把你的手机借给我打一下!”原来,书记的手机没电了,临时向我求援。我立即把我的手机递了过去,但心里却怪不好意思——我的手机历来就跟不上趟,样式陈旧落后,就是直到今天,我还用的是老式翻盖按键手机。但书记似乎毫不在意,用完手机还给我,还礼貌地说了声“谢谢”。那一幕,如同邻居捎了把柴火,如同对门借了碗米面,一切是那么随意、平和,富有人情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